APP下载

神经生长因子研究方兴未艾

2013-09-26杨雄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科院生长因子通路

神经生长因子研究方兴未艾

专家简介 杨雄里,男,中国生物化学家、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82年,获日本国立生理学研究所博士学位。1988年~1999年,任中科院生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亚太地区生理学联合会理事、“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础”项目首席科学家、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兼任美国贝勒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的顾问教授、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专注于视网膜神经机制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五本,译著多部。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基金资助。曾作为Principal Investigator(PI)和Co-PI分获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组织(HFSPO)”研究基金资助。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1996年分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二等奖。1991年当选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神经元发育、生长和存活是神经生物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上世纪50~60年代Levi-Montalcini,Cohen及其同事们的先驱性工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此之后,这一领域的研究精彩纷呈,异常活跃,新的成果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研究涉及各种新的NGF及其相应受体的鉴定和特性分析,这些因子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等等。其间,有若干标志性的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NT-3.4.5.6.7的发现;在受体方面Trk A.B.C的发现,以及对受体激活后的信号传导通路Ras-MAP通路,PI3K/Akt通路,PLCγ通路的细致分析等。

我本非这一领域专家,但承蒙主编王伟教授不弃,嘱我为《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本期NGF专刊写一篇卷首语。却之不恭,我复习了有关文献,对这一领域的两个显著特点印象十分深刻。一是对NGF探索历程充溢着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偶然事件:有时误入歧途,但却又有意外的收获[如试图以蛇毒水解核酸来消解结缔组织瘤中活性因子的作用,却发现蛇毒(乃至唾液腺)包含更丰富的NGF];碰巧对实验动物的幸运选择(对唾液腺包含生长因子的研究幸运地选择了雄性成年小鼠,而非仅含少量生长因子的雌性鼠或幼鼠),故事跌宕起伏。但正是这一切成就了对神经元发育和存活的真知灼见。这些以偶然性体现了必然性的生动实例,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另一个特点是,在NGF研究中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BDNF和GDNF在临床上较广泛的使用,完全是基于相关的基础研究;在某种意义上,NGF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的转化,可谓是转化医学研究的典型案例。

我第一次知道NGF这一术语是在1969年,正值文革风暴甫起,形势格禁之时。由于被分配进行神经再生的应用研究,我幸运地接触了这一领域,其时,阅读的第一篇文献就是Levi-Montalcini和Cohen发表在“PhysiologicalReview”上的综述文章。我还曾就此项研究向中科院生理所、生化所的同事们作过介绍。那个夏天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却不觉已近半个世纪。这些年来,我虽非“圈中人”,但见证了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我特别高兴的是,近年中国的神经科学家们已逐渐在这片园地中施展身手。从本期专刊来看,研究既包括各种NGF在神经再生或修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也有相关的技术报告,而在国内外其他期刊上也不乏中国科学家团队对NGF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的论文。从目前发展的态势来看,这一领域在我国的繁荣当可计日程功。

杨雄里

2013年10月1日于复旦大学

猜你喜欢

中科院生长因子通路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促使性早熟形成的作用观察
proBDNF-p75NTR通路抑制C6细胞增殖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通路快建林翰:对重模式应有再认识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