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饮茶之健康临床研究进展(一)

2013-09-25王岳飞邵淑宏徐平

茶博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茶多酚绿茶内皮

王岳飞 邵淑宏 徐平

自《神农本草经》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以来,茶的药用价值由来已久。如今,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对人体健康的促进效应是世界性研究热点之一。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茶与其功效成分对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具有潜在的防治功效。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茶叶健康功效的作用机理也被逐渐厘清。这些研究成果为茶与健康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支撑,而相关临床数据是决定能否将茶叶开发为药物造福人类的最直接证据。

茶与心血管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人们生命质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人类第一杀手,因此对其防治的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已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洲人和欧美人相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少很多,除去遗传因素外,很多学者认为这可能与亚洲人有饮茶的习惯密切相关。现已有大量的体内外模型研究表明茶与茶多酚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管张力,改善糖代谢,增加胆固醇逆向转运,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抑制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和影响血小板功能(黏附,聚集)来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将茶多酚开发成了治疗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等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心脑健)。

高血脂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包括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浓度,包括血浆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或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过低;人体血浆中TC、TG和各种脂蛋白含量高于同龄正常值者。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Tokumaga等在日本对13916名健康工人(8476名男性,5440名女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绿茶饮用量与血浆中TC的浓度成反比。Zheng等于2011年对相关文献全面检索之后,对符合要求的14项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分析表明,绿茶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浓度。虽然已有大量流行病学表明绿茶以及茶多酚具有降血脂作用,但仍有不一致的结论。Princen等和Choi和Kim的流行病学调查则认为饮茶对高血脂的预防并没有积极的效果。这些流行病学的不一致性可能是由于调查人群的复杂性,饮食习惯的差异,调查方法不同等所致,所以需要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应之和采用双盲法,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茶多酚胶囊100mg/粒,维生素C片剂100mg/粒,两者均1日3次,每次2粒,结果表明,口服茶多酚胶囊8周后患者血脂各参数(TC、TG、HDL-C、LDL-C)均有显著改善,对高胆固醇血症总有效率为89.7%,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总有效率为92.8%,并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Maron等对中国6个地区医院的240名轻度或中度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安慰剂作对照的试验,以评定茶多酚对患者TC、LDL-C、HDL-C和TG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2周后,服用茶多酚的患者与受试前自身相比,TC和LDL-C降低,HDL-C升高,而安慰剂组无显著效应。

近期,Nagao等在日本对240名内脏脂肪型肥胖患者进行的一项为期12周的平行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实验发现,每日摄入富含583mg儿茶素绿茶提取物的试验组,其体内脂肪,收缩压(SBP),LDL-C水平显著降低,表明服用这种提取物有助于减少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饮食的调整带来血压的变化可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显著影响。茶作为全球流行饮料,已有大量资料报道茶中主要功效成分茶多酚具有降血压,减慢心率及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的作用。

Hodgson等设计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明每天饮用3杯红茶持续6个月能够显著降低人体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lement和Ernst对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中,关于绿茶饮用习惯与化学预防和心脑血管防治方面的临床试验,进行非系统性文献回顾,认为饮用绿茶可以预防高血压,降低中风的风险。临床上,牟乃洲等用茶色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并随机设卡托普利的对照组60例行对比观察, 结果表明每天口服125mg茶色素(心脑健)、25mg卡托普利 3次的治疗组,其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达81%,显著高于对照组60%,而且治疗组有明显改善微循环的功效。说明茶色素联合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并能起到巩固稳定血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已有研究发现,高血压病除有血液动力学异常外,并伴随一系列血液流变学改变,而且患者往往存在明显的自由基代谢紊乱现象。所以,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了直接作用于血压外,还可通过调节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改善病情。柯永胜和徐晓华观察茶多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与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30例作对照。临床观察表明,TP能明显提高红细胞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药理效应优于肠溶阿司匹林。

血栓

血栓(Thrombus)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血栓形成是一种涉及许多彼此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因素变化的过程。

血管内皮在维持血管内平衡的过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屏障功能,接受和传递信息以调节血管收缩或扩张,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其生成的NO对维持血管内皮功能正常有着巨大的作用,而血管内膜损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条件。Ras等对从Medline搜索的340项与茶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有关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表明每天饮茶2-3杯能大力提高血管内皮功能。

Jochmann等对红茶和绿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或者红茶不仅使内皮细胞NO合酶的活性显著增加,而且可以引起老鼠主动脉环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同时还发现饮用绿茶或者红茶2h后可以增加健康女性体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

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资料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ey)是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裴晶晶等研究发现茶多酚可逆转Hcy引起的PAI-1/t-PA比值紊乱,使比值维持正常,从而修复Hey引起的内皮细胞纤溶损伤,增强纤溶功能,防止血栓的发生。

此外,茶多酚还通过抗凝血、促纤溶作用,防止血栓形成。洪允祥等通过对54例冠心病患者15年动态观察证实茶多酚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下降,抗凝血酶Ⅲ含量升高及活性稳定,使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显著减少,并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为主的一种病理过程;是以内膜粥样斑块或纤维斑块形成为病变特征的动脉疾病。

宋小鸽等对50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发现,服用茶多酚口服液后,患者动脉硬化指数(AI)与服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表明茶多酚有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关于AS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但具体机制至今尚未有定论。近年来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修饰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有效地抑制LDL的氧化修饰,对防治AS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茶多酚是LDL氧化的强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LDL的氧化修饰来预防AS。

Inami等在40名健康志愿者身上就儿茶素对血浆氧化修饰的LDL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周后每日口服500mg儿茶素的儿茶素组,其血浆氧化修饰的LDL水平明显降低,由9.56 ± 9.2 U/mL降至7.76 ± 7.7 U/mL。

但也有不一致的结论,Davies等在患有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成年人身上未发现喝红茶能改变血浆中OX-LDL水平。□

猜你喜欢

茶多酚绿茶内皮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肠道微生物与茶及茶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调节肥胖及并发症中的作用
红樱绿茶两相欢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