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氧化氮分子结构的教学讨论*
2013-09-25朱万强罗宿星李华刚张世仙勾华
朱万强 罗宿星 李华刚 张世仙 勾华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系 贵州遵义 563002)
在现有的大学化学教材中,很少有对重叠积分在成键时的具体数据的应用和讨论,而只有来历和物理意义。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的三原则是:对称性匹配、能量相近和最大重叠。如果能对后两个原则进行一些补充讨论,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数据,就可以说明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2)
重叠积分S的计算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有效核电荷Z*有关,这涉及对原子核外电子屏蔽系数σ的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是Slater方法[18]和徐光宪修正法[7,19]。前者结果对s轨道和p轨道没有区别,误差较大。
1 分子轨道能近似计算方法
Mulliken等人计算了各种具有n=1~3的原子轨道对,如(1s,1s)、(1s,2pσ)、(2p,2pσ)、(2p,2pπ)等的重叠积分Sij的数值[20-21],文献[21]给出了完整的积分表可供查询。轨道i和j的重叠积分Sij是两个参数p和t的函数。参数p和t的定义如下[20,22]:
p=0.946(μi+μj)R
(3)
(4)
式中μ=Z*/n,Z*是核外电子的有效核电荷,Z*=Z-σ。如前所述,对σ的计算,可按Slater方法或徐光宪修正法;R是核间距,单位为Å;n为有效主量子数,第二电子层的有效主量子数n=2。当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n值时,i对应于较小n值的轨道;当原子轨道具有相同的n值时,i对应于较大的μ值。
β积分由下式计算[20,23]:
(5)
对同核双原子分子,α1=α2;对异核双原子分子,α1≠α2。α值均由文献提供[20,24]。
E3=α+β
(6)
E4=α-β
(7)
2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价轨道的重叠积分和轨道能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价轨道的重叠积分和轨道能见表1~表3,分别用Slater法和徐光宪修正法表示。
表1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价成键轨道的重叠积分和轨道能(徐光宪修正法)
表中σ为屏蔽系数;S为重叠积分;β为积分;E为轨道能,下同。
表2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价成键轨道的重叠积分和轨道能(徐光宪修正法,t=0)
在表2数据中,t值等于0(表中略去),设想s轨道和p轨道无相互作用。表2中数据略去了Es-s。数据表明,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由p轨道重叠形成σ和π 键时,从左到右σ、π 键重叠积分,分子轨道能变化趋势与表1基本相同,即与实际变化趋势符合。
表3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价成键轨道的重叠积分和轨道能(Slater法,t=0)
3 关于NO的价电子轨道能级顺序
表4 异核双原子分子NO和CO价成键轨道的重叠积分和轨道能
4 结论
在计算轨道能时,如果不考虑2s和2p轨道的能级差,将导致能级顺序与实际不符。用徐光宪修正法修正过的核外电子有效核电荷可以得到与实际相符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1] 李炳瑞.结构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黄可龙.无机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林梦海,林银钟.结构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江元生.结构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 潘道皑,赵成大,郑载兴.物质结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7] 徐光宪,王祥云.物质结构.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下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无机化学(上册).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 河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 张德聪.结构化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3] 顾学成.无机化学反应机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4] 刘新锦,朱亚先,高飞.无机元素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5]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上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6]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7] 陈启明,高剑南,倪行.物质结构学习指导.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8] Slater J C.PhysRev,1930,36:57
[19] 徐光宪,赵学庄.化学学报,1956,22:441
[20] 乔利 W L.无机化学原理.王盛水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1] Mulliken R S.JPhysChem,1952,20:295
[22] Mulliken R S,Rieke C A,Orloff D,etal.JPhysChem,1949,17:1248
[23] Wolfsberg M,Helmholz L.JChemPhys,1952,20:837
[24] Hinze J,Jaffe H.JAmChemSoc,1962,84:540
[25] 徐光宪.物质结构(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26] 高剑南,倪行.无机化学,1987,3(1):75
[27] 周公度.大学化学,1988,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