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脑梗死各种并发症的探讨

2013-09-24王国印郭红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肺部神经功能血栓

王国印,闻 宁,郭红艳

脑梗死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脑梗死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脑梗死发生后常存在多种并发症,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年龄≥60岁;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初次卒中或再次卒中;发病一周内入院;连续入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脑卒中标准,即快速出现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征象,并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征象持续时间超过24h,排除其他非血管性原因造成的脑功能障碍。经头颅磁共振证实并排除了原发性脑肿瘤、脑转移瘤、硬膜下血肿癫痫发作后麻痹、脑外伤等。

排除:年龄<60岁;陈旧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集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生命体征等基线数据。卒中程度评价:患者入院当天即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1.3 并发症标准 消化道出血:便潜血或胃液潜血(+);肺部感染: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提示感染,胸片证实存在肺部感染;心脏损害:心肌梗死;心电图异常或肌钙蛋白异常;心衰:症状、体征;肾脏损害:尿素氮或肌酐异常,或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精神症状:据临床表现判定;深静脉血栓:肢体肿胀和静脉彩超证实;出血转化:头颅CT证实存在脑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见表1)

表1 脑梗死患者各种并发症分布例

3 讨 论

3.1 消化道出血 NIHSS评分轻者,多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而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NIHSS评分重者除部分患者个体差异外,部分因直接或间接刺激视丘下部,使垂体、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部分因颅内压升高,脑脊液循环障碍,脑水肿引起脑结构的破坏和移位,使丘脑下部功能紊乱,进一步致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神经源性溃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与交感神经兴奋,胃液分泌增多,内脏血管代偿性收缩,毛细血管灌注量不足,局部充血、糜烂、坏死和出血有关。

3.2 肺部感染 随着NIHSS评分的增高肺部感染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分析可能与患者高龄、球麻痹、意识障碍导致误吸、神经功能障碍需长期卧床以及既往吸烟史相关[1]。另外重症患者长期吸氧,使用吸痰器、下胃管、气管插管及呼吸机[2],破坏了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影响纤毛的运动,不利于分泌物排出,增加了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及定植的风险,易造成肺部感染[3]。因此在行上述操作时应规范操作,必要时要使用抗生素,及时解除气道梗阻,对吞咽功能障碍者及时留置胃管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4]。少数患者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颅内压增高,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导致肺淤血,其将直接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全身缺氧,更易合并肺部感染。

3.3 心肌损害 脑梗死急性期常伴有心肌缺血,且多见于重症患者。对脑梗死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如发现有心肌梗死应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常见的病因主要是肺部感染、情绪急剧变化、负性肌力药物、排便困难、脱水药物、钠盐摄入过多、药物中毒或输液速度过快等均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而以上这些诱因多见于重症脑梗死患者。

3.4 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因梗死影响颞叶或语言中枢而导致精神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因个人性格因素,因神经功能损害较重而产生应激相关障碍导致精神症状[5]。精神症状的发生率重症脑梗死患者与轻症患者无差异。分析可能是由于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轻,恢复快有关;而部分患者因意识障碍而无法评估精神症状[6]。

3.5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死患者易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因二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如下:瘫痪肢体肌力下降,静脉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挤压,流速缓慢,甚至形成涡流,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脱水剂的应用及摄入不足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应激致全身血管收缩,血管内皮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重症脑梗死患者与轻症患者无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由于预防工作(被动按摩肢体或应用低分子肝素等)到位所致。

3.6 肾脏损害 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就存在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肾脏损害。重症脑梗死患者肾脏损害发生率与轻症患者无差异。分析可能由于把握脱水剂的使用及外科手术指征到位有关。

3.7 出血转化 重症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高于轻症患者。且多见于梗死面积较大或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少部分患者的出血转化与溶栓有关。

脑梗死的预后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生发生,尤其是危重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1] 蒋辉华,崔可,林琳.急性脑梗死后病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08,28(5):13-14.

[2] 欧小云,杨燕,娄丽娜.急性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48-49.

[3] 熊刚,谭世碧.脑梗死病发肺部感染10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8):906-907.

[4] 陈连珍,黄锦兰,陈小香.16例脑梗死合并肺性脑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A):634.

[5] 陈映琳,刘亚萍,陈秋利.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5C):1387-1388.

[6] 石永华.脑梗死住院病人焦虑抑郁的临床调查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2C):3339-3340.

猜你喜欢

肺部神经功能血栓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