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与对策
2013-09-22秦怡
秦怡
摘要: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背景、动机,其次,根据分析结论,就对应的处理对策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对策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能够反映一个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有些公司管理层通过人为操纵,粉饰财务报表,造成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不再是真实、可信的。此时,即使财务报表分析的再合理,如果不能有效识别财务报表粉饰,也是徒劳无益的,并且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我国广为人知的“银广厦”事件、美国“安然”事件等事件的披露都应该让我们敲起警钟。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机及识别,使投资者在作出合理的投资决定。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任何事件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和内在规律,需要我们科学的认识。譬如此财务粉饰行为,这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究其根源,不外乎是利益的驱动。在此处,我们将其动机区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1)出于业绩考核的动机
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资金周转率、EPS(每股净资产)、净利润、产权比例、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利润率等,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会涉及到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而在现今社会中,企业存在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委托者即企业的所有者追求的是企业财富最大化,而管理者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奖金、津贴、福利、闲暇时间等的最大化。此时,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仅涉及在整个行业中这个企业的排名。还涉及到企业内部对管理者的评价,从而影响到管理者的奖金、福利、故而,在利益的驱使下,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更为好看的财务指标,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常常会产生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2)出于发行股票以及维持上市资格的动机
股票的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SEO)如配股和增发。在首次发行(IPO)的情况下,根据《首发管理办法》的规定,发行人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财务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第一,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 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第二,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第三,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上市公司如果要增发股票,还要求必须在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故而,没有满足上述要求的企业为了取得上市资格,达到法律要求的规定标准,使股票能够得以发行或者上市,尽可能多的募集资金,降低募集资金的成本,就需要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同样企业为了能够在证券市场增发股票募集更多的资金,也需要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以达到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标准。
(3)出于获取借贷资金的动机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面临这样的资金缺口,企业家们往往会选择向银行等经融机构借款。但是这些债权人出于风险考虑以及自我保护的需要,往往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要求很高且要求企业有良好的资信。故而,企业为了能够顺利的融资,就会采取财务指标粉饰的方法使得相关指标符合债权人的要求,以提高其资信。对于那些财务状况不良,资信低下的企业,在面临资金紧缺时,其动机会更加的明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为了能够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往往会为其财务报表穿上最漂亮的“时装”。
(4)出于减少税收的动机
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现今,虽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日趋分离,但是大体上,所得税的计算还是以企业会计利润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相对应的所得税税率得到的。在我国,如上所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企业,像一些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局面。为了逃税或者延迟税收的交付,企业往往会通过调整收入确认的时间或者减少收入的做法来逃避税收的交付或者延迟其交付时间。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危害
财务报表信息的失真会让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正确的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策,造成对投资者个人利益甚至是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损害。其危害主要有:
(1)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造成一定的误导
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的依据。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财务报表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不能像管理者那样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了解一个企业。失真的财务报表信息会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或撤资决策,损害了其自身的利益。除此之外,失真的财务报表一旦被披露,就会使企业的商业信誉受到损害。而在这个社会,商业信誉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信誉低下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投资者也很难对其产生信任。
(2)对整个会计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虽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背后决定人是公司的管理者,企业会计人员为了生计等原因可能不得不粉饰财务报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行为的施行人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当事情被披露时,首当是冲的是会计人员而不是企业的高级管理者。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对会计行业产生一种信任危机。这样是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健康蓬勃发展的。
(3)对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影响
所得税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当企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减少企业利润时,也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来源,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国家行使其国家职能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保障,是国家进行各项建设和实现国家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的重要资金来源。故而,财务报表的粉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影响国家职能的实现。
(4)对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不利影响
当财务信息是真实的时候,市场资源会自发地进行合理的配置,也就是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那些经营效率好的企业,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当财务信息失真时,市场资源就无法进行有效地配置,会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对策
在众多财务报表粉饰案件浮出水面后,一些财务报表粉饰的常用手法已经被很好地归纳,如以资产重组为名,实财务报表粉饰之实:如通过关联交易,输送不当利益:如滥用“减值准备”,上演“洗大澡”:有如随意的追溯调整,来逃避监管规定。根据这些常用手法,归纳出相应的财务报表粉饰的对策:
(1)改革会计相关制度,减小财务报袁粉饰的空间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之所以屡屡发生,是因为我国会计制度存在其自身的缺陷,在许多制度上存在漏洞,给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2)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在现在的企业中,普遍存在代理关系。委托者追求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管理者则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此时,就容易出现矛盾。根据代理理论,依照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管理者的自身利益往往与企业的财务指标挂钩,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者往往会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因此,为了减少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应增加一些非财务性的业绩评价指标,诸如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市场占有率生产率、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等等。若是企业更多地关注诸如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市场价值、员工的培训等非财务性指标,管理人员的关注范围一部分会转移到这些非财务评价指标上去,这样有利于减少管理者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3)强化外部监控机制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在每年的年报中披露的财务报告必须经过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审计作为会计系统内外部一种主要的监督手段,是会计主体行为的有力约束机制,是会计信息质量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保障。因此,强化外部将控机制,即加强审计监督会约束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行为。
(4)加强企业会计队伍的建设
当前社会中,由于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监管机制的有待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自身素质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企业中,应当弱化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的控制,且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唯有这样,才能够减少财务报表粉饰的风险。
四、结语
在整个历史进程中,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并非只是偶然事件,它不仅会误导财务信息外部使用者,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也会使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面临一个“列币驱逐良币”的局面,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我们要正确面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提早防范,还资本市场以公平、公正、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