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13-09-21胡淑贤王兰英佘继凯额尔敦夫宋金平
胡淑贤,张 艳,张 娟,王兰英,佘继凯,额尔敦夫,宋金平
(1.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7)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特殊学科,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防治与护理,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护理,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即研究生殖器疾病又为妇女保健服务。由于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隐蔽,加上教学内容复杂抽象,增加了教学难度。尤其是地处边陲少数民族地区,许多蒙古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方言区里,有其自己独特的母语体系,汉语为学生的第二语言。而蒙语与汉语发音又有很大区别,蒙语有固定重音却没有声调,汉语则分四个声调,因此,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及普通话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对汉文教材读音不准,影响今后在临床上与患者的沟通。
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掌握汉语语流音变的特点,通过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丰富多媒体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朗读及病例导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让其独立思考,多读勤记,有效掌握课堂知识,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教学对象。以内蒙古民族大学 2006、2007级蒙医护理本科班、2008、2009级西医护理本科班、2008、2009、2010 级护理专科班等7个班级的474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及实验班,并与其它2个班级进行同类课程类比。这样,年龄结构无差异、班级、人员、学历起点都一致,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1)对实验组学生采取课堂朗读教学法。①课堂朗读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的途径。标准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要求咬音吐字准确发音标准,把书面语用声音表达出来。在讲课过程中,适时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堂朗读,把妇产科护理学中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理论用标准汉语清清楚楚的、大声的宣读出来,把书上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大家一起跟着默读,使学生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多读善听勤记,思考题做作业等形式来巩固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②课堂朗读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妇产科护理学教材是以文字的形式诉诸师生视觉的,是凭借一条渠道传入大脑,明确朗读目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等。课堂朗读又把文字变成了有声语言,通过学生对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字正腔圆的朗读,更加直观明朗的传达给自己和学生们,通过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即启迪思路又潜移默化的起着自觉学习和运用,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课堂所讲内容。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语言表现力和沟通能力便纵横驰骋,无往而不适了。这种互动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③课堂朗读既能增强记忆力又是一种精神享受。当一名学生进行课堂朗读时,伴随着声音传入大家的耳鼓,对学生们来说是平时不易得到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巨大能量,激励学生们蓬勃向上、奋发有为,在美感愉悦中获得知识。(2)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满堂灌”及单一的板书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朗读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师生互动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朗读、提问、病案导入、难点分析、留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多读、善听、勤记、做课后作业、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等,及时有效的掌握课堂知识,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全过程,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3)丰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①根据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全部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即体现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层次性,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又要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引导学生依据课件提纲,动口、动手、动脑,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让直观的视觉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获得有效的认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图片,声音、动画、录像,结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正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消除疲劳,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内化到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②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让少数民族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氛围中轻松学习。临床教师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和体现“三基五性”的原则: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同时力求做到“四个适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健康需求变化,护理的对象从“病人”扩大到“人的健康”;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医学模式的变化与发展,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适应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把课件制作成方便学生学习的直观精品课件。
二、评价方法
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和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方法问卷调查及教学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三种方式进行。
1.成绩考核。课程结束后,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试题库抽题考试。考试内容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出题,由教研室统一阅卷,同一试题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批卷,得分采用百分制,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2.问卷调查。为了对课堂朗读等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研究设计了学生反馈意见表,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朗读等教学法的建议与意见,对学生的反馈结果做统计分析。
3.教学质量评估。教学部组织督导组专家及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听课,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打分。
三、结果与分析
1.统计结果。(1)成绩分析结果。用t检验的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其它2各班级同类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附表。(2)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内容:①对课堂朗读教学方法的满意度;②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效果评价;③多媒体课件引领程度;④学习主动性及效率;⑤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习兴趣;⑥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理解与记忆;⑦提高独立思考能力;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⑨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班级及结果:08护专64人、10护专79人、06蒙本42人、09护本76人,四个实验班级共 261名学生进行课堂朗读教学法效果的评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1份,收回261份,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满意度99%;(3)教学质量评估。教学部组织督导组专家及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听课,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打分,教学质量评估:98分。
2.结果分析。(1)成绩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级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级学生和其他两个班级同类课程的成绩,并且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课堂朗读教学法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课堂朗读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满意,认为能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教学质量评估。通过课堂朗读,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指导学习能力[2],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积极思维,教学质量效果好。
四、讨 论
附表 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1.课堂诵读效果使得学生通过诵读疾病概念、病因病理、治疗原则、疾病诊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掌握相关的知识。整个课堂在老师的调动下,利用课件和诵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效率高,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协作、实践、创新等能力,增加了每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诵读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1]。
2.通过课堂朗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记忆力。
3.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效果:教师通过教学课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引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性及紧张有序性。
4.丰富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效果:课件引领作用的发挥,教师通过使用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构建课堂知识体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课件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吸引状况。教师通过使用课件,配置动画,医学影片,生动地讲解课堂内容和医学实例,成功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课件使用的接受程度。学生能在课件的使用下,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主动参与和构建医学体系。
5.在课堂教学上,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清晰、准确,理论联系实际,例证恰当,内容的深度、广度适宜,符合教学大纲,适当介绍最新相关学术进展,利用英语在教学中的运用,设置问题,布置思考题及学习参考资料等,在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思维,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时间掌握准确,节奏适宜,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合理、便于记忆板书设计合理,模具、挂图恰当规范,教学效果及课堂秩序良好,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探索少数民族高校妇产科护理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发扬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整体素质与质量的保证,对推动民族教育具有积极的深远意义。文章针对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护理本科生、专科生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寻找能确实提高民族护理本科生、专科生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护理本科生、专科生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护理本科生、专科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周赞华,王伟杰,陶爱群,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11B):2992-2993.
[2]张艳艳,满志红.多种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3B):73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