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初探
2013-09-21陈新梅
陈新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很多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都出现在交叉学科的领域,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的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目前国内高校多采用学科交叉联合培养的模式对研究生进行培养[1],而这种培养模式在本科生层次还较鲜见。本课题组选择部分品学兼优的本科生,以适合本科生能力的“微型科研项目”为载体,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普及和高校的扩招,使绝大多数高中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造成学生生源的质量层次不齐。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采用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是“因材施教”[2]和“以人为本”[3]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初探
课题组选择品学兼优的大三或大四的本科生,在综合学生的资质、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共同选择适合本科生能力的微型科研课题,课题要求内容丰富、难度适宜、涉及面广[4]。根据科研课题所涉及的内容,确定联合培养的单位和导师。学生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研。在暑假和寒假等时间,去联合培养的辅助单位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课题组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省药品与食品检验所、青岛药品与食品检验所等机构展开广泛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模式运作的具体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见附表。
附表 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初探概况
三、运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尚属探索的初级阶段,该模式的运作主要由有这种意识的指导教师来掌握,而不是靠相关政策制度来保障和推进,因此在应用该模式时,应着重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本科生生源的选择:选择大三或大四品学兼优的本科生。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同时优秀的本科生学有余力。在离开学校到其他单位进行学习和实践时,一般选择时间充裕的寒假和暑假,这样不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应注意学生 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以微型科研课题为契机,继续在课题组内直至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从而保证培养的质量。
2.联合培养单位的选择:教师在选择联合培养单位时务必要严谨和慎重,应选择科研实力强、管理水平高、法律意识健全、信誉一贯良好的单位进行合作。在课题选择时,找准切入点,以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3.双方指导教师的要求:该模式要求双方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责任心强;能同甘共苦、相互尊重、相互体谅。
4.培养模式的规范化:指导教师应在与联合培养单位的导师确定学生联合培养之前,应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尤其是要确保学生在离校培养期间的安全性,同时对取得的成果的归属进行协商[5]。
5.三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在培养时,要做好学生、指导教师、联合培养单位导师等三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双方的指导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课业进展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和作风动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四、结 语
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本科生是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该模式给学校、联合培养单位、导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广阔的崭新平台。这种多学科交叉、多研究领域、多研究团队的协作培养模式、符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因此有值得深入探索的必要性和价值。
[1]刘润进,原永兵.学科交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法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5(5):68-70.
[2]戴迎春,聂 军,陈 清.因材施教《流行病学》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524-526.
[3]徐晓媛.以人为本理念倡导下的教学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60-61.
[4]李 昱.本科生加入研究生科研团队共同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0-71.
[5]王增贤,白 波,段耀奎,等.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