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重视人文素养
2013-09-21段婉娇
文Ⅰ段婉娇
(作者系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宣传部部长责任编辑/岳 振)
贵州省前不久提出“9+3”计划,其中实施三年免费中职教育部分,让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学子能更多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未来大规模、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职业教育将迎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春天。
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抢抓发展营造的机遇,职业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放在育人工作首位。贵州职业教育应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成为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
近年来,在高、中职的人才培养方式上,也逐步体现出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9+3”计划提出后,各地均加快了“职教城”建设步伐,学生规模将成倍增长,预计到2015年,仅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就将达到85万人。
需要注意,在当前高、中职学校扩招与就业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职业学校不能因为在一定时期内有“市场”就盲目扩招。即使是新增新建学校,也要控制好规模,在注重教学质量、提高育人水平、办出职校特色上下功夫,真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确保职校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重视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风气。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暂过程,作为“软指标”的人文素质培养更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有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和唯“眼前就业率至上”的思想。应该探索养成教育和人文素养综合考评的评价机制,提倡现代教育方式,培育良好教学氛围,培养技能较高、人文素养较好二者兼备的学生。
教师的素质很关键。职业学校教师需具备三大素质:学高、德高、技高。学高为范,师德为上。对学生、同事、工作、社会的正确态度是教师德行素质的基本表现,爱心、责任心、公允心等透视出其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折射出其人文素养积淀。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职业技能传习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不断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训,造就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才能在课堂内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濡染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职校相继成立了思政部,思政课也开始在实践性和生动性方面做探索,但总体来说,思政课仍然缺乏生机和吸引力。职校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迫于纪律考勤要求,对枯燥乏味的思政课的学习态度是“见其人而不见其心”。没有学习动力,也就没有思考活力;没有关注意识,也就没有创新思维。所以,必须改革思政课授课方式,让这块引导学生价值观、培育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切实发挥作用。
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从业操守等方面的塑造,除了课堂教学的“硬”灌输,还要有文化氛围的“软”浸润。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贵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等的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要结合学校的专业领域、办学特色,培育内涵丰富、感染力强、富于时代气息的文化载体,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增智明礼、提升素质。
另外,学生社团是锻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党委、团委要支持、帮助、指导社团开展好活动,使学生拓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途径,实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