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微博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政务微博为例

2013-09-20文/周

传媒 2013年12期
关键词:信任度政务湖北省

文/周 敏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当前,微博无疑是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微博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传播、交流、对话的力量,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也积极参与并日益重视微博平台的重要功能。作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渠道,微博具备良好的社会对话的功能,政府对政务微博的运用是构建政府信任的有效手段。

一、政务微博与政府信任的概念

1.政务微博。政务微博是政府部门或公务人员个人推出的微博账户,是微博的一种形式,包括两大类:一是机构微博,即以各级政府或部门名义开设的官方微博(通常在用户名后面加上蓝色大写的“V”标记);二是公务人员微博,即公务人员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内容与政务有关的微博(通常在用户名后面加上金色大写的“V”标记),以官员为主,也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部门公务人员等。

2.政府信任。政府信任常常被表述为公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张康之在其著作《行政伦理学》中对其这样定义:“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在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与代理的关系中,政府接过公众让渡的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活动:分配各种社会价值资源,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同时向公众收税来维持政府运转。当公众认可和赞同政府的行政行为,政府的活动与效果与公众的期许相一致时,公众就信任政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会继续维持;当政府的行政活动损害了公共利益,与公众的期许相违背时,公众会通过抗税、抗议甚至暴力对抗的方式中止委托代理的关系。公众通过增加或减弱、取消政府信任来争取政府对其利益需求的满足。

二、政务微博影响政府信任的原理

从整个传播结构来看,传播系统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是政府通过信息传播构建政府信任的基础。美国传播学者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开创的“媒介系统依赖论”,认为信息传播系统与个人、群体、组织等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政治系统依赖媒介信息系统来掌握各种信息的最新动态,宣传自身的政治政策、方针和路线,在公众面前塑造自身形象,构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等,同时媒介信息系统也依赖政治系统中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政策等实现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等目标。但“社会地位越高,社会的和经济的势力越大,接触和控制传播过程的能力也就越强”,与政治系统相比,信息传播系统更多地处于从属与被支配的地位。政府信息传播体系中的政府信任构建表现为政府依托信息内容及内容的传播和公开去获得公众对政府的理念、政策、行为、服务等的认同。如果政府信息传播比较成功,就会成为政府信任的积极影响因素,如果政府信息传播不成功,结果可能是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或冷漠。政务微博是新媒体的一种,它由政府运作和管理,主要以信息传播创新来构建政府信任。

三、湖北省政务微博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假设一(H1):公众使用微博前后,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使用微博后的信任度高于使用微博前的信任度。假设二(H2):公众微博使用情况在其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方面,存在显著影响。假设三(H3):湖北省政务微博自身情况会显著影响公众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程度。假设四(H4):公众使用微博前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在假设二的影响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假设五(H5):公众使用微博前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在假设三的影响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2.研究模型。如图所示。

图 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

3.研究变量界定。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主要涉及到四大变量:公众微博使用情况、公众使用微博前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公众使用微博后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湖北省政务微博自身情况。

(二)问卷设计

1.问卷主体部分。一是微博使用行为,用来调查受访者微博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微博影响力及微博关注群体和“粉丝”群体的多样性,综合反映受访者的微博依赖程度和活跃程度;二是湖北省政务微博关注情况及信任度,了解受访者对湖北省各地、各类型政务微博的关注、了解及信任情况,并且调查受访者在使用微博之前对湖北省各地、各类型政务微博的信任度;三是对政务微博的期望,包括湖北省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对政务微博的期望及意见等内容。

2.问卷过滤和背景部分。问卷过滤题部分主要是用来筛选合格的被调查者。由于本研究主要针对那些关注湖北省政务微博的人,因此合格的受访者首先必须使用微博,其次至少关注湖北省一个类型的政务微博。问卷背景题部分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学历、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及职业状况等。

3.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本文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结构效度检验。根据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和每个分量表的信度Cronbach·sa系数显示,量表中的题目设计较合理。

(三)实证研究

1.问卷样本基本信息。本次研究共发放35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共获得323份有效样本。其中,女性(58.5%)比男性(41.5%)多近两成。所有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21.7岁,偏年轻化。由于本次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境内(85.1%),因此受访者籍贯也多以湖北省为主(72.8%)。受访者中,本科学历占到六成多(61.6%),其次是大专学历(22.9%);七成多的受访者为未婚群体(72.1%),已婚群体只有7.1%。由于本次调查的群体多以学生为主(75.5%),因此较多为无收入群体(63.5%),且家庭收入也多以低收入为主。

2.研究假设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有一部分成立,而另一部分不成立,具体见下表。

表 研究假设与检验结果

?

四、小结

1.总体来说,湖北省政务微博受关注程度不高。绝大多数人关注湖北省政务微博个数都在10个以内(92.3%),其中关注个数在5个及以下的人占到近七成(67.8%)。大多数人只关注了5个以下的政务微博,关注跨度较小,也意味着总体的关注程度不高。

从类别上看,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旅游类微博(62.1%),其次是政府类微博(51.2%)。交通、公安和市政类的微博约有三成的人群关注,其他微博受关注度均不超过一成。从信任程度来看,受关注比例较高的政务微博,人们对其的信任程度也越高。旅游、政府和交通类政务微博的信任度最高,而对涉外和工商税务类政务微博的信任度最低。从评价上看,人们对湖北省政务微博的评价介于一般到满意之间。其中,对消息权威性的评价最高,在树立形象、消息及时性、美观度、发布频率合理性、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评价也相对较高,对“倾听民众”的评价最低。

2.人们在使用微博后对政务微博的信任度有所提高。调查显示,人们在使用微博之前对湖北省各地区政务信息的关注度是非常低的,关注的主要是关乎全省和武汉市的政务信息,对其他地区的政务信息基本较少关注。随着人们对各地政务微博关注的增加,对各地微博的信任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整个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务信息的信任度最高。人们使用微博后对湖北省政府信息的信任度要高出使用微博前的信任度。另外,两者还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人们使用微博前对湖北省政府信息的信任度越高,使用微博后的信任度也越高;也说明微博这种新媒体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是正面的,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政府信任度。

3.人们的微博使用行为对信任度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微博使用跨度、微博使用深度和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度均在人们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人们微博使用深度对信任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度,微博使用跨度的影响作用最小;且三者对政府信任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了人们对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使用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成正向调节作用。

4.湖北省政务微博自身情况对信任度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从参数检验结果来看,湖北省政务微博信息内容与更新、政务微博信息展示与互动均对人们的政府信任度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微博信息内容与更新对信任度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微博信息展示与互动的影响作用,这表明人们对微博的信息内容与更新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其对于政府信任的提高呈正相关作用。

5.政务微博是构建政府信任的有效途径。政务微博是政府信息传播体系中的新兴手段,它对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是政府建立政府与公众互信的创新实践。政务微博发布各种有用信息,对公众存在的疑问尽可能及时回复,并且依托这一平台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进行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和交流。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来看,政府通过政务微博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切实实现信息公开,会促使公众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反过来,政府信任度的提高,又会促使公众主动了解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并积极参与活动,同时也会提升公众对政务微博的信任。信息是政务微博最核心的内容,政务微博就是用信息创新构建政府与公众间的信任。信任是在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中建立起来的,通过政务微博建立的政府信任可以影响公众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政府信任也可以助推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1]张康之.行政伦理学(修订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黄旦.新闻传播学[M].浙江:杭州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信任度政务湖北省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
2014,如何获得信任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