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现状及价值评估

2013-09-20王金铎

传播与版权 2013年5期
关键词:开城安西王府

□ 王金铎

开城安西王府,始建于元初,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据《元史》载: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冬十月丙戌朔,忽必烈封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为封地,驻军于六盘山。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设立开城府,视为上都,于旧原州设立开城路,号为上路,领开城和广安县。同年燕王真金立为皇太子,随即晋封忙哥剌为秦王,另赐秦王兽纽金印,兼绾安西王螭纽金印,并恩准在开城置王相府,“一蕃二印,两府并立”。“其府在长安者为安西,在六盘者为开城,皆听为宫邸。”王府冬居京兆,夏徙六盘山,岁以为常。元成宗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开城路地震,安西王宫殿及宫民庐舍皆震毁,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元成宗给钞一万三千余锭,粮四万四仟壹佰余石济之。地震将安西王行宫古建筑群全部毁坏,基址埋没地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文物工作者多次实地调查,王府宫殿基址文化层堆积二米左右,地面散布大量黄、白、绿和彩色琉璃瓦,龙纹瓦当,滴水,圆形、半圆形瓦当,各种造型生动的琉璃鸱吻,雕龙饰件及大量砖瓦等建筑材料,同时当地农民在耕地时曾发现出土金手镯、金顶帽、铜权等珍贵文物。该遗址规模宏大,是西北乃至全国一处非常重要元代大型宫殿建筑群遗存。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遗产总况

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开城村,北纬35°57′,东经106°15′。海拔高度1990—2042米。根据遗址分布区地表发现的大量黄、绿、白釉瓦砾、琉璃饰件残块等建筑材料以及考古勘探,确定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约3500米,东西宽500—100米,面积近300公顷。自南而北主要有窑址(砖窑、瓦窑)、北家山(建筑遗址,鱼池)、开城村(明代开城县县城)、长虫梁(宫城区)、瓦渣梁(可能为建筑遗址区)、元至清居住遗址,贺家湾墓葬区、三十里铺城址共八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八个相对独立的遗址区顺梁峁分布,中间有清水河南北通过。清水河以西的北部较高台地上为瓦渣梁遗址、长虫梁遗址;南部坡地上为北家山遗址;临清水河西侧有开城村古城遗址、砖瓦窑址;临清水河东岸有居住遗址、三十里铺城址和墓葬区。整个遗址区功能完备。

(一)瓦渣梁遗址区

位于原开城乡政府西北,遗址南端与长虫梁遗址区东北端相连,为高凸的山峁和坡地,地形为西南至东北走向,高程1980—2000米。遗址西南至东北长约800米,宽200至450米。遗址地面散布大量汉代粗绳纹筒瓦、板瓦、陶罐残片;元代白、黄、绿龙纹瓦当,滴水、板状琉璃等建筑材料,主要堆积在遗址中部和东北台地。绿釉陶瓶、瓷碗、罐残片主要分布在遗址东南角边缘。该区域未经考古详勘,地下埋藏情况不明。

(二)长虫梁遗址区

长虫梁地区地势比较平坦,高程1972—1978米,现认定为安西王府宫殿遗址。宫城址坐北朝南,由主城及瓮城两部分构成。城垣总长1598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其中东墙475米,西墙454米,北墙总341米,南墙328米。城墙墙基10—16米,高出城内现地面0.7—2.2米不等。城东墙、南墙东段的外侧为较陡的土崖,可见夯土层。经勘探发现东、南、西城门址及南门外的瓮城。瓮城东墙可以识别,南墙和西墙埋于地下0.3—1.1米。

城池内北部有5处夯土基址,大体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分布。中央大的夯土基址南北总长116米,东西宽51—54米,高出现地表0.6—1.7米,高出当时活动面3—3.7米。经勘探确定中央夯土基址为亚字形平面。其周边有大量黄绿釉色琉璃瓦片、瓦当、滴水残块及残砖。该区域经过考古详勘。

(三)开城村遗址区

位于遗址区长虫梁遗址区南约50米,高程1978—1988米。遗址区为元末明初的开城县城。城址东西长430米,南北宽230米,开东门。北部和西部至今保存较高的夯土城墙。东城墙和东南城墙已毁。城内散布有较多宋、金、元时期瓷片以及元代琉璃瓦,砖的残块文化层厚1.5—2.5米。由于现代开城村部分民房叠压于城墙及城内,使城址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四)北家山遗址区

位于开城村遗址区西约1.5公里。遗址所处地形缓坡台地,背靠六盘山山峰,现属北家山村。可分为一区和二区。一区在西南,二区在东北。一区西南至东北长约500米,东南至西北宽约350米。遗址台地表面堆积呈丘状,现为耕地。遗址埋深最浅处0.5米。经勘探主要有夯土墙基2处,壕沟4处,房屋址4处,夯土基址8处,道路2条,池塘1处,此外还有踩踏面、灰坑、扰坑等遗迹现象。遗址周边有琉璃瓦片与残砖分布。一区建筑遗址形成群落,并依各阶段地狭长分布。建筑基址群落外的夯土围墙和壕沟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和地理单元特点。该处遗址被推测为安西王的“兴庆池园”御苑遗址。二区分布在台地上,西南至东北450米,东南至西北宽300米。在阶地崖面可以看到较多的黄釉、白釉、绿釉龙纹瓦当、滴水、筒瓦残片。遗址埋深最浅处0.25米。勘探的房址1座,夯土基址4处,夯土墙基1处,道路2条,扰坑8处和沟堑3处。二区建筑基址扰动破坏较为严重。

(五)居住遗址区

位于开城村遗址区东南300米,紧邻平(凉)银(川)公路西。范围东南宽约350米、南北长500米。遗址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平坦,现为耕地。遗址中间有一条南北向的古道路,路两侧地面散布较多元至清的砖、瓦和生活日常用品瓷、陶片残块。琉璃砖、瓦残块较少。从遗址堆积分析,为元代至清一般居住遗存。

(六)墓葬区

位于原乡政府东南1公里,福银高速公路东侧,主要分布在海沟村何家湾。墓地东约200米为一条南北向古河道,东西宽300米(现为固原126引水工程大坝)。墓地在水坝西侧南北向山峁下的斜坡台地上,主要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在何家湾阴峁山东边和南边斜坡台地上,在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的范围内分布有上百座墓葬。部分墓葬被平田征地及水库建设时破坏,清理发掘的墓葬64座。在南区北边约1000米为北区,地处山峁下面的三级台地上,高处河床约50米。发掘清理墓葬9座。均未见高等级墓。该区域墓葬经过考古发掘后回填。

(七)三十里铺城址区

遗址位于三十里铺村东南的峁坡上,南距墓葬区约1.5公里。古城依山傍水,凭借山势而筑,南高北低,高差达80米,坐北朝南,平面大致呈“凸”字形。北部宽阔,地势平缓,愈向南坡顶城池渐窄。城垣周长1410米,面积近10万平方米。城垣分北墙、东墙、南墙、西墙及城内第二台地北缘的东西向夯墙与第三台地北缘的东西向夯墙共计六道。墙体横截面呈梯形,北墙东西长约320米(含门址夯土台基),墙基宽9.5—14米,墙体残高4.6—6.9米,顶部残宽1—5.5米;东墙南北长555米,大体呈“S”形,墙基宽8-20米,墙体残高4.5—11.4米,顶部残宽1—5.4米;南墙筑在山巅,东西长115米,墙基宽19米,墙体残高8.4米,墙顶面残宽5.7米;西墙南北长475米,墙基宽7.6—14.6米,墙体残高5.1—8.8米,顶面残宽1—4.6米;城内第二级台地有东西向夯墙,墙体不显,经查此段墙东西长96米,基宽8—12.5米,墙体仅剩的基部残高1.3米,顶宽3.3—4.8米,墙体中部有12.8米缺口;城内第三级台地北缘有东西向夯墙,经查探,该段墙东西长77.5米,基宽7—7.5米,墙体残高1.4米,顶部残宽5.4米,墙体中部有12.5米缺口。其中城垣的北墙中部偏西有全城唯一对外的一座北门。

二、现状评估

(一)遗址本体(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现状评估

(1)开城遗址分布范围大,地下埋藏深度较浅,因为处于乡村,扰动较少,遗址的真实性较好。

(2)遗址区分布区现状主要为农民耕地,少部分遗址受村庄和道路叠压影响,但遗存的多样性能够反映开城安西王府的规模及布局,总体完整性较好。

(3)各遗址区保存的完整性并不一致。

(4)遗址较少受现代城镇工业建设影响,延续性总体较好。其中窑址区、开城村遗址区延续性受到较大威胁。

(二)影响遗址安全主要因素及病害分析

1.人为活动影响。

(1)村庄建设影响:与遗址叠压或位于遗址分布区内的村庄包括开城村部分民房叠压在开城城墙上或依墙而建,对城墙造成破坏;北家山村部分民房建于北家山遗址二区内。

表1:遗产构成清单

(2)道路建设影响:黑刺村与开城村之间水泥道路穿越窑址区,造成窑址局部破坏,部分窑址断面裸露。

(3)农耕扰土影响:由于开城遗址部分区域较浅,农耕、平整土地、林业种植和水利灌溉,均会对遗址造成严重破坏。受农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长虫梁遗址区,特别是城墙顶面、中央夯土台基上的反复耕种对遗址保护十分不利;瓦渣梁遗址区的耕种对建筑残件遗存也有较大扰动;水库建设使墓葬区部分破坏。

2.自然力影响。

(1)水患影响:受季节性洪水冲刷及风蚀影响,地面裸露的土遗址风化、雨蚀现象严重。由于遗址内沟壑发育,在季节性降雨时沟内壁极易形成土的流失,造成塌垮,或是因为雨水汇聚后形成新的冲沟。长虫梁遗址西墙已被洪水冲毁;开城村遗址城墙也有塌垮和淘蚀情况。

(2)风蚀影响:地表以上遗迹处于空旷地,受西北风影响,在土遗址表面形成风蚀,加之雨水冲刷使病害加重,风蚀与其他病害相复合对土遗址形成复合病害,最终造成土体倒塌。主要表现为长虫梁遗址、开城村遗址、三十里铺城址。

表2:开城遗址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评估一览

(3)温差冻融影响:遗址所处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土遗址常年处在急剧变化的气温中,土体结构频繁的涨缩,再加上风蚀、雨侵的作用,容易造成土体开裂或局部出现坍塌。在长虫梁遗址城墙、夯土台基、开城村古城墙表现十分突出。

(4)动植物影响:各遗址区都可以看到植物根系对遗址的破坏影响。此外农田中可见很多鼠洞,这也对遗址带来伤害。

3.评估结论。

(1)自然环境对开城遗址影响主要表现在风蚀、水患、冻融方面,特别是对地面裸露的土遗址,破坏较为明显。此外遗址周边不稳定的崖壁、沟璧受水的作用垮塌或沟壑改道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2)不当的人为活动是影响开城遗址安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地面建筑残片量的减少以及对夯土的破坏较为突出,需要加强对农业耕种和村庄建设活动的规范和管理。

(三)遗址环境现状评估

1.自然环境现状。

(1)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分布区由东南和西北两条沟夹持,期间地貌主要为梁峁坡地,目前基本保持了原生的地貌特征。梁卯坡地上为大面积的农田,东部高速公路及水库的修建对地貌有一定改变。

(2)清水河发源于黑刺沟,在黑刺沟村南有黑刺沟水库。遗址区内清水河已成为季节性河流。遗址区内沟壑较为发达,受季节性雨水影响沟璧有不安全因素,并有改道现象。

2.村庄现状。

(1)遗址分布区内有开城村、黑刺沟村、北家山村。其中开城村的南部房屋与古城遗址叠压较多,北家山少量民房与遗址叠压。村庄民房多为一层坡顶,虽不属于历史建筑,但基本能与景观协调。

(2)遗址区内有散居民房,主要分布在北部坡地上。

3.道路现状。

(1)遗址区东部有福银高速公路、省101公路和宝(鸡)中(卫)铁路南北向穿过。

(2)遗址区内主要有开城村联系黑刺沟村、北家山存、罗家山村的四级道路。其中开城村联系黑刺沟村的道路已改委水泥硬化路面,其他为土石路。

4.基础设施现状。

遗址区内有供电和供水系统,无集中的污水处理设备。居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缺乏管理,对遗址有不利影响。

5.评估结论。

(1)遗址区以农田为主,没有与现代城市和工矿建设之间的矛盾,环境景观总体较好。

(2)叠压在遗址上的民房,以及建于遗址分布区内的民房需要逐步调整或搬迁。

(3)需要对遗址分布区内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四)考古研究工作评估

1.考古调查。

1984年固原县在文物普查期间,第一次对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进行了调查。1989年宁夏文物考古队在开城村古城址、北家山遗址区进行了调查。1992年,划定了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保护区,开城文物保护工作站做了大量野外调查,基本摸清了遗址分布情况。

2.考古勘探。

2002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进行调查勘探。2003年—2006年分别对北家山遗址区、长虫梁遗址区,共计25万平方米的遗址区进行了地面勘踏、考古铲探、遗迹现状记录和测绘、遗物采集与整理等工作,对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的价值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

3.考古研究。

出版了《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勘探报告》、《开城安西王府》书籍;配合贺家湾水库建设发掘墓地后出版了《固原开城墓地》等考古成果。此外发表了《宁夏固原开城元代安西王府建筑遗址调查简报》、《蒙元时期的固原:从出土文物看开城安西王府》等相关论文多篇。

表3:遗址分布区内村庄情况一览

4.评估结论。

(1)通过考古勘探对北家山遗址区、长虫梁遗址区、三十里铺城址以及墓葬区有了较为清楚的认知。

(2)对瓦渣梁遗址区、开城村遗址区、窑址区、居住遗址区的地下埋藏情况尚不清楚。

(3)对开城安西王府遗址整体面貌的认识和历史研究工作尚需加强。

(五)展示利用现状评估

(1)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分布范围广,地面遗迹现象较少,且未经保护加固,未对外展示开放。

(2)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对于地方文化发掘有重要意义,当地有积极性向公众展示地方历史文化。

(六)保护管理现状评估

1.管理机构。

(1)1985年,成立固原县文物管理所(2002年固原撤地设市时,撤固原县设原州区,原固原县文物管理所更名为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负责全区包括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的日常管理。

(2)没有设置独立的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管理机构。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人员编制少,难以胜任分布范围很大的遗址保护和管理。特别是因为管理机构级别低,难以协调有关保护与村镇建设、保护与旅游发展等相关产业和行政部门的关系。

(3)现有的管理机构缺乏技术管理人员,难以实施高效率、专业化的管理。

2.保护区划。

(1)1992年固原县人民政府公布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992年固原县人民政府划定了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保护范围:“东至银平公路西侧,西至妥家山,南至黑刺沟,北至罗家山村” 。其内还有6处重点保护区,分别编号为1—6号遗址。没有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3)为了加强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的保护管理,2003年固原市人民政府将保护范围扩大,重新申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的保护范围扩大为“以原开城乡政府驻址为中心,东至贺家湾水库(500米),西至妥家山(3000米),南距离乡政府2000米,北到三十里铺(1600米)”。

(4)目前没有制定开城安西王府遗址文物管理办法和管理条例。

3.管理设施。

(1)2010年,争取中央资金在遗址区建设了三处管理用房,分别位于瓦渣梁、北家山、黑刺沟窑址区附近;在长虫梁周边修建了简易围栏;以碎石铺设了部分村级道路;对部分沟壑侧壁进行了加固。

(2)没有设置安全检测系统。

(3)自开城安西王府遗址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未更换保护碑。

4.评估结论。

(1)现行保护区划没有落在图纸上,缺乏对地貌特征的考虑,且无建设控制地带,可进一步调整完善。

(2)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力量较弱,管理的各项工作亟待加强。

(3)管理设施需逐步完善。

三、开城安西王府遗址遗产价值评估

1.历史价值。

(1)开城安西王府遗址是宁夏田野考古重要发现。遗址为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忙哥剌在六盘山的避暑府邸,也是当时西北地区行政中枢。遗址面积大,堆积厚,反映了蒙元早期政权在六盘山活动历史。对研究元代政治,揭示元明清时期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依据。

(2)遗址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是古萧关道、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德必经之路,也是蒙古军队南下的军事通道,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代军事戍防体制的表现和产物。

(3)遗址位于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处,可以反映长期文化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而又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记录了中西文化与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对研究当时周边民族与中原的关系、研究地方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2.艺术价值。

(1)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出土的大量黄、白、绿色的琉璃砖、瓦当、脊饰等建筑构件,其纹饰图案造型生动,图案精美,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2)出土石雕建筑构件,石雕龙首凿刻精细,造型特点突出,反映了元代石雕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3.科学价值。

(1)开城安西王府遗址遗存类型丰富,其布局形制对于研究元代宫苑建筑,以及元代宫苑建筑与其他时期同类建筑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2)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规模大,各功能分区明确,选址布局充分利用了梁峁沟壑地貌特点,表现出传统的选址统筹布局思想。

4.社会价值。

(1)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元代大型建筑与园林遗址,是地方文化展示的基础,是后人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的最好实例。

(2)开城安西王府遗址是地方社会进步和变化的生动参考点,是重要的社会资源。

开城安西王府遗址是蒙元时期重要的一处文化遗存,通过对遗址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整理,其所蕴含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价值将会日趋凸显。

[1]元史.卷七.本纪第七·世祖四[M].中华书局点校本,1987.

[2]元史.卷一百八.表第三·诸王表[M] .中华书局点校本,1987.

[3]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赵炳传[M].中华书局点校本,1987.

[4]元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成宗四[M].中华书局点校本,1987.

猜你喜欢

开城安西王府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开城工业园
要钱还是要命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
江西鄱阳明代淮王府遗址
从《闲窗录梦》看清惇王府之属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