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能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2013-09-20闫文华王鹏姚振杰郑晓松付良佳

断块油气田 2013年1期
关键词:岩心模量活性剂

闫文华 ,王鹏 ,姚振杰 ,郑晓松 ,付良佳

(1.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8;2.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 盘锦 121209;3.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河南 濮阳 457001)

三元复合驱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技术[1]。国内已有大庆、胜利、新疆和河南等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或工业化推广应用[2]。三元复合驱大多采用强碱三元复合体系,虽然提高了采出程度,但也带来了较多不利影响,例如油层结垢、破坏油层岩石骨架、腐蚀设备、卡泵等[3-5]。为减少三元复合体系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减少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碱的用量或不用。为此,辽河油区锦16块实施了无碱二元复合驱,主要是通过增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6]。目前关于无碱二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能变化规律研究较少[7-9]。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对二元复合体系采出液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于二元复合体系驱油现场试验具有重要意义[7-13]。

1 实验准备

1.1 岩心

根据锦16块油层物性参数制作的人造非均质岩心,几何尺寸为30.0 cm×4.5 cm×4.5 cm,平均渗透率为 1 100×10-3μm2。

1.2 仪器

Brookfield-Ⅱ黏度计、Model TX500C界面张力仪、HAAKE-150型流变仪、恒温箱等。

1.3 实验用液

1)通过室内驱替实验模拟锦16块实施无碱二元复合驱,岩心出口端收集不同注入阶段的采出液。无碱二元复合体系注入方式:0.10 PV高质量浓度(1 500 mg/L)聚合物前置段塞+0.30 PV无碱二元复合体系段塞(1 300 mg/L聚合物+0.3%表面活性剂)+0.20 PV低质量浓度(600 mg/L)聚合物保护段塞。

2)实验用水为锦州采油厂欢三联深度处理污水,经0.22 μm微孔过滤,除去杂质,矿化度2 935.3 mg/L。

3)实验用油为锦州采油厂井口原油经脱水、除杂质后与煤油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变化

聚合物质量浓度检测采用淀粉-碘化物比色法。

开始注入二元复合体系时,采出液未检测到聚合物;注入0.20 PV后,聚合物质量浓度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高值后,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二元复合体系刚进入岩心,驱替前缘没有到达岩心出口端;注入0.20 PV时,二元复合体系驱替前缘在岩心中沿着大孔道突进,到达岩心出口端,采出液中检测到了聚合物,聚合物质量浓度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并达到最大值;注入后续水,注入水沿着岩心大孔道突进,聚合物质量浓度降低。

2.2 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及界面张力变化

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比较低,变化趋势与聚合物一致,也是先升高再降低。在注入量达到0.20 PV后,表面活性剂到达岩心出口端;注入0.54 PV时,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最高,为0.071%;注入后续水,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降低;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注入阶段的采出液界面张力介于0.8~7.0 mN/m(见图1)。

2.3 采出液黏弹性

黏弹性运用动态力学实验测定,聚合物材料在交变应力或交变应变作用下,观察其应变或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储能模量表征黏弹性流体的弹性大小,而耗能模量则表征黏性大小。结果见图2、图3。

图1 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和界面张力的变化

图2 采出液储能模量与角频率关系

图3 采出液耗能模量与角频率关系

由图2可知,储能模量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采出液的弹性也是逐渐增大的。在对不同注入阶段的采出液进行实验时,只能测出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是0.46,0.54和0.67时的储能模量。这是因为二元复合体系流经岩心后,经过岩心孔隙的剪切,聚合物分子链发生断裂,失去弹性。只有采出液中聚合物质量浓度较高时,采出液中保留了一些长链的聚合物分子,表现出了一定的弹性。

耗能模量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注入量0.46,0.54,0.67 PV时的采出液耗能模量较大,其他注入阶段,采出液的耗能模量均较低。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耗能模量逐渐增大,而且不同注入阶段的采出液耗能模量差异更大。由于二元复合体系流经岩心后,经过岩心孔隙的剪切,失去了弹性,但是黏性还是存在的,只是在聚合物质量浓度低时,黏性比较差。

2.4 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的流变性

稳态剪切实验通过测定溶液的法向应力差揭示溶液的流变性。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的流变性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采出液黏度与剪切速率关系曲线

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采出液的视黏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表现出剪切稀释和剪切增稠的流变规律。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黏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的幅度不同。相同剪切速率下,聚合物越多,黏度越高。

在足够低的剪切速率下,大分子处于高度缠结的拟网状结构,流动阻力很大。此时,由于剪切速率很小,虽然缠结结构能被部分破坏,但是破坏的速度等于重新形成的速度,故黏度保持恒定的最高值,表现为牛顿流体的流动行为;当剪切速率增加时,大分子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构象变化,开始解缠结并沿着流动方向取向。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缠结结构被破坏的速度大于其形成的速度,故黏度不为常数,而是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当剪切速率再增大,达到强剪切的状态时,大分子中的缠结结构几乎完全被破坏,剪切速率很高,来不及形成新的缠结,取向程度也达到极限状态,大分子的相对运动变得很容易。体系黏度达到恒定的最低值,而且黏度与拟网状结构不再有关,只和分子本身的结构有关,分子表现出了明显的黏弹性,其流变性表现出了剪切增稠的趋势。

3 结束语

随着二元复合体系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采出液中的化学剂质量浓度先升高后降低,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采出液均具有一定的黏性,只有聚合物浓度高的采出液具有弹性。采出液具有剪切稀释和剪切增稠的流变规律。

[1]刘春林,杨清彦,李斌会,等.三元复合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2):108-111.

[2]黄志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及其影响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3):18-21.

[3]夏惠芬,王德民.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J].石油学报,2001,22(4):60-65.

[4]李堪运,李翠平,何玉海,等.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室内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1,18(5):678-680.

[5]吴赞校,石志成,侯晓梅,等.弱碱替代强碱的三元复合驱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8,31(11):33-37.

[6]王成胜,黄波,易飞,等.渤海SZ36-1油田缔合聚合物黏度损失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0,32(5):82-85.

[7]王所良,汪小宇,黄超,等.改变低渗透油藏润湿性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J].断块油气田,2012,19(4):472-476.

[8]张晓华.阻力系数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1,18(3):81-83.

[9]吴天江,张小衡,李兵,等.低渗透砂岩润湿性对水驱和复合驱采收率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11,18(3):363-365.

[10]于立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行为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11]张运来,卢祥国,孙双,等.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聚合物调驱技术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2,19(1):133-136.

[12]江建林,岳湘刚,高震,等.聚合物-泡沫调驱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1,18(4):516-519.

[13]胡小冬,唐善法,葛林文,等.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A8-4-8油水界面张力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6):67-69.

猜你喜欢

岩心模量活性剂
Osteotomized folded scapular tip free flap for complex midfacial reconstruction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室内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试验参数探讨
关于现行规范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理解和应用
一种页岩岩心资料的保存方法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AOS-AA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浮选法脱墨中的应用
化学降解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来源于微生物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