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分析视角

2013-09-20吴建军

当代经济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母国授权量外商

吴建军,仇 怡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分析视角

吴建军,仇 怡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本文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带来了正的影响,且大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研发投入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活动产出(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略大于其对创新活动投入(研发资本存量)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影响程度。

对外直接投资(ODI);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产出

一、引 言

已有文献表明,对外直接投资(ODI)能给母国带来逆向技术外溢效应,有代表性的研究如Pottelsberghe & Lichtenberg[1]、Braconier & Ekholm[2]、Driffield & James[3]、赵伟[4]等、白洁[5-6]、陈岩[7]、朱彤[8]等。然而,仅仅依靠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正的逆向技术外溢不是我们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终目标。这是因为即便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给母国带来技术外溢,但要实现真正的技术进步,则需要母国的企业对从东道国转移来的先进技术进行进一步地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创新,这才是一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真正体现。因此,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该是母国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步骤。已有关于通过各种国际渠道影响一国技术进步的探讨中,大多数都只是从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衡量了FDI、国际贸易等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却较少关注这些技术外溢效应是否会对本国的自主创新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关于母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相对较少的文献中,更难找到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资料。因此,本文认为,一国获得各种技术外溢效应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后再创新,为此,本文将进一步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能否真正促进母国自主创新。

二、技术创新的量化指标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的模型分析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主要基于技术创新活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考虑。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来看,一般用R&D经费支出来做代理变量。从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来看,学者们采取了不同的指标,主要包括: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量等。显而易见,专利水平是反映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其中的发明专利更能代表技术的创新程度。由于学者们对已有研究中有关技术创新的指标选择存在不同观点,为更加全面地反映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以R&D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作被解释变量,分别从研发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技术创新的关系。由此,建立两个模型来综合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技术创新效应。借鉴国内外学者分析FDI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的研究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第一,以母国(投资国)的研发资本存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其通过到样本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两种渠道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来分析比较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母国研发投入的影响:

其中Sdt表示实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在t时期的研发资本存量,它代表了母国的研发投入状况,Sf-ODI、Sf-FDI分别表示母国在 t时期通过到样本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两种渠道的外国研发资本溢出额,计算公式如式(2)与(3)所示,t代表时间,τt为随机误差项。式(2)中ODIjt表示一国t时期流向j国(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Yjt表示t时期j国(地区)的GDP,Sdjt表示j国(地区)t时期的国内研发资本存量,n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数量。式(3)中FDIjt表示一国t时期从j国(地区)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其余变量同式(2)。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各自对母国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并且通过对计算出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是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母国研发投入的影响较大。

第二,以母国专利授权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其国内的研发资本存量、通过到样本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两种渠道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来分析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研发活动产出的影响。这里加入母国的研发资本存量做解释变量,主要是考虑它是决定一国研发产出的最重要因素;选取专利授权量作为母国研发产出的代理变量,主要是考虑相比专利申请量而已,专利授权量更能直观地反映一国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状况。由此,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PGdt表示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所拥有的专利授权量,RDt表示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所拥有的研发资本存量,GDPt表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余同上。通过对上述方程的实证检验,可以得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两种渠道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母国科技产出的影响系数。同样,通过对计算出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可以考察是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更能促进母国的研发产出。此外,考虑到发明专利是衡量一国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且其科技含量高、具有国际可比性等特点,所以本文后面的检验中需要分两步:(a)选取专利授权量(PG)作为母国研发产出的代理变量;(b)将式(4)中的专利授权量换成发明专利授权量(IPG),以测度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并对以上系数进行比较,分析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影响程度大还是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大。

三、数据说明与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

按照上述理论模型,本文希望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包括:第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会带来正还是负的影响?第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内的创新投入(研发资本存量)还是创新产出(专利授权量)上?第三,在讨论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产出的影响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与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影响程度,哪个更大?由此,本文分别以R&D的投入和产出作被解释变量,分别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技术创新的关系。由于我们只能从中国科技统计网站(www.sts.org.cn)以及各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获得我国1987-2008年有关专利授权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因此,这里采用上面模型中有关该时间段的相关数据,对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模型检验与实证分析。

1.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东道样本国选取。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结合各国研发资本存量的情况,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这主要是考虑到以上9国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约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75%)。同时,我国吸引外资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以上9个国家和地区也分别是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前十位经济体(澳大利亚除外),他们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70%。

表1 我国1985-2009各年的R&D支出与存量

3.关于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由于我国从2003年开始规范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故2003-2009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均取自各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2年以前的数据用各年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批准海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数据替代。各国(地区)的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国外的R&D经费支出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OECD网站以及各国统计局网站,部分年份根据R&D占GDP的比重计算获得,个别年份无法获得的数据采用其上、下年的均值替代。各国研发资本存量计算方法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相同,先将各国(地区)的研发支出按消费者价格指数折算为以1985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然后按照永续盘存法计算各国的研发资本存量(见表2)。

4.关于专利授权量,由于我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国外自然人和法人获得的授权量占总授权量的年均比重接近60%,因此为了准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技术创新的关系,这里对于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授权量的数据只选取国内部分,即国内自然人和法人获得的专利授权总量与发明专利授权量,不包括国外的自然人和法人在我国获得的专利授权量。

此外,RD的数据用我国每年的研发经费支出表示,ODI用我国每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表示。根据式(2)和(3)可分别计算出 Sf-ODI和 Sf-FDI。实证检验所需的数据见表3。

表3 我国R&D、专利授权量等实证分析所需数据

(二)实证检验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我们对上表中的数据取对数,以改善新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并利用Eviews5.0对有关变量进行OLS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的研发投入、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回归系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外国研发资本溢出对国内研发投入有正面影响,影响系数为0.341660,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国内研发资本增加0.34166%;对国内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也有积极影响,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系数为0.281885,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系数为0.388967。

(2)我国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外国资本研发溢出对国内研发投入也带来了正效应,影响系数为0.052381,即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国内研发资本增加0.052381%;对国内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也有积极影响,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系数为0.441594,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系数为0.352388。

(3)尽管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都给母国的研发投入与产出带来了正效应,但是影响有差别。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影响要稍大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这一点与已有的部分研究结果不一样。

表4 各变量的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分析角度,运用我国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带来了正的影响,且大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研发投入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活动产出(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略大于其对创新活动投入(研发资本存量)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影响程度。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给母国带来技术创新效应,是我国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

同时,有关的检验结果也表明,我国尽管是吸引外资大国,但基于吸引外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却不及对外直接投资。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我国尽管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但是外资企业为了保持其技术领先优势,不会将其核心技术扩散到我国,而且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投资,引进技术含量的整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吸引外资而言,起步较慢,但发展速度较快,且国内企业要想在东道国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与产出,从而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吸引外资还是对外投资,二者对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都偏小,影响系数都只有0.35左右。

可见,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实现资本双向流动的重要方式,而且由其带来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与创新效应,对于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创新型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应进一步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加强政府对有实力企业的政策支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同时,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寻求型直接投资合作方式,应该到技术更加先进或者产业集群和技术集聚的地区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如现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美地区。以分享先进国或集聚地的科学知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De la Potterie B P,Lichtenberg F.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1,83:490-497.

[2]Braconier H,Ekholm K.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Employment effects in the EU[R].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s161,Centro Studi Luca D'Agliano,University of Milano,2002.

[3]Driffield N,Love J H.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echnology sourcing and reverse spillovers[J].The Manchester School,2003,71(6):659 -672.

[4]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7):53-60.

[5]白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8):65-69.

[6]白洁.基于吸收能力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12):41-45.

[7]陈岩.中国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分析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1(10):61-72.

[8]朱彤,崔昊.对外直接投资、逆向研发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数理模型与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12):71-77.

A Research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 through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D Inputs and Outputs

WU Jian-jun,QIU Yi
(School of Busines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411201,China)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s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s through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home country from input and output perspectives.Results show that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has positive impact on domesti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the impact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domestic R&D and invention patents.The impact on outputs of domestic innovation(number of patents granted)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its inputs(R&D capital stock)of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The impact on the number of patents granted is greater than the total number of patents granted of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ODI);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D Inputs and Outputs

A

1002-2848-2013(01)-0075-06

2012-08-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790206)、湖南省软科学项目(编号:2011ZK312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编号:1011111B)。

吴建军(1975-),湖北省天门市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与技术进步;仇怡(1978-),女,湖南省沅江市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校对:郑雅妮

猜你喜欢

母国授权量外商
中国在投资仲裁中应如何处理条约签署国与投资者母国的双重身份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12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2月)
2016年03月河南省各省辖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
数字专利
谁是冒牌外商
ODI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区域吸收能力分析与评价
China uses US$420 bn of FDI in 5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