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30届奥运会男子400m栏运动员各赛次成绩分析

2013-09-20席繁宏张建华田汜明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竞技状态半决赛预赛

席繁宏,张 健,张建华,田汜明,赵 鑫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栏决赛的前八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第30届伦敦奥运会官方网站(http://match.2012.sina.com)收集到本届奥运会男子400m栏决赛运动员原始资料数据。从中选取了运动员的预赛成绩、半决赛成绩、决赛成绩、个人最好成绩和赛季最好成绩共五项运动成绩为参数值(见表1)。

表1 前八名运动员400m栏决赛有关运动学参数(s)

1.2.2 数理统计法 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400m栏决赛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和比赛成绩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研究需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 观看第30届奥运会男子400m栏所有赛次录像,记录比赛中与本研究有关的显著信息点。结合数据统计结果,采用训练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逻辑分析、论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赛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特征(见表2)

表2 前八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

李相如[1]、崔喜灿[2]、黄建军[3]、宋广林[4]、刘学[5]、张建华[6]等研究显示,当今世界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有增大趋势。最佳竞技年龄偏大和竞技年龄段的延长,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提高的标志,将意味着有更多“大龄”运动员出现在世界大赛中。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00m栏前八名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8.125岁。前八名运动员当中只有一位运动员为21岁,其余均在26岁以上,甚至有34、35岁的老将参赛。作为参赛运动员的整体表现,平均年龄源于所有个体,因减少攻栏时间,加大步长。在不考虑空气作用的条件下,运动员高大化可以把攻栏改为跑栏,减少了攻栏时间,栏间跑速度加快。跨栏运动员身高呈现高大化特征,一方面,可以加快全程速度,减少全程步幅;另一方面,身体高大致使身体重心提高,攻栏可以改为跑栏,同样可以减少全程步幅,加大步长。

在体重方面,男子400m栏运动员平均体重为79.714kg,因个体身高所致体重有个体差异。结合身高因素,本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00m栏运动员的平均BMI指数(Body Mass Index,体重(kg)/身高(m)2)为23.039。说明大部分运动员处于标准以及偏瘦状态。

2.2 男子400m栏各赛次成绩稳定性分析

总体来看,男子400m栏运动员在赛季中表现出了最佳的竞技状态,个人成绩有所突破(见表3)。此,在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个体中也能显示出大龄特征。本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00m栏颁奖席上,金、银、铜牌获得者的年龄分别为35岁、28岁和28岁,同时前五名运动员中有两位超过34岁的“高龄”选手。值得一提的是,35岁的男子400m栏运动员桑切斯在第28届悉尼奥运会上摘得400m栏金牌后,时隔八年再次夺得了一枚奥运会金牌,是名副其实的“老将”级运动员。当年龄超过25岁,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就不再占有优势,但完成技术动作的经济性会有明显的提高,这是“老将”仍然能在日益激烈的竞技中争金夺银的主要原因。当然,心理稳定性的增强和大赛经验的不断累积,也是“老将”能够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

表3 前八名运动员各赛次的极差值、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一览表(s)

本次奥运会男子400m栏参赛运动员身高平均为185.714cm,整体呈现出高大化趋势。根据400m栏高规则,运动员身体重心高于栏高时,运动员可以

从表3可以看出,预赛、半决赛、决赛三个赛次中的极差值为1.74s,三个赛次的极差值存在差异。预赛的极差值为1.04s,半决赛的极差值为0.85s,决赛的极差值为1.52。对极差值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半决赛的成绩最集中,其次是预赛成绩,决赛成绩的离散程度最大,运动员在三个赛次中的成绩分布范围较广。说明男子400m栏前八名运动员在半决赛中的成绩最稳定,集体发挥稳定,并且竞技状态最佳;预赛阶段,决赛成绩离散度最大,运动员整体发挥一般,但个别运动员出现了赛季竞技状态最佳表现;三个赛程整体来看,运动员成绩分散,整体发挥一般。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心理压力、个人竞技能力、最佳竞技状态和体能有关,其中心理压力和体能最关键。运动员在层层比拼过程中,对一般运动员产生心理困惑,他们面临着无缘下一个赛程的可能,这样在无行中产生了重大的心理压力。400m栏对运动员体能要求相当高。当运动员进入决赛阶段时,体能消耗过大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所以决赛是比拼最终结果,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更高。决赛成绩离散程度能够进一步说明运动员成绩的差异,与运动员压力的大小和体能的消耗是成正比的。对于运动员来说,压力是主观意识的反映[7]。当运动员意识到运动表现的“机会”呈现出“唯一性”时,压力就会产生[8]。当运动员心理压力增加时,使得运动员产生着急、焦虑的情绪,从而引起生理性紧张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此时大多数运动员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起跑反应和完成运动技术的任务上,而是转向无关任务的信息上。根据干扰理论假说[9],压力产生的干扰信息转移了注意的朝向,结果导致破坏运动的过程,反应迟钝、技术犯规或发挥失常遂即产生。从平均数来看,三个赛次的平均数为48.50s。运动员在半决赛的平均成绩最好,为48.09s;预赛阶段的平均成绩最差,为49.01s,而决赛阶段平均成绩差与半决赛阶段相比,这可能是由于赛次阶段的重要性所导致的结果。从标准差来看,三个阶段的平均标准差为0.380 716 7。而决赛阶段成绩的标准差最大,为0.531 877 8,表明男子400m栏前八名运动员决赛成绩的离散程度最大,即成绩参差不齐,分布范围广,成绩处于凌乱状态;半决赛成绩的标准差最小,为0.237 615 2,说明在半决赛中运动员成绩比较集中,成绩分布范围较小,成绩稳定性好。

变异系数是反映运动员在整个赛季中成绩离散度大小的一组无名相对数。变异系数是指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其变异系数=(标准差/算术平均数)×100%。从表中得知,400m栏前八名运动员半预赛成绩的离散度最小,为0.494 095%;决赛成绩的离散度最大,为1.098 739%。说明运动员在半决赛阶段的成绩比较集中,其次是预赛阶段,而在决赛阶段的成绩分散广,比较凌乱。

从极差值、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反映出,运动员在半决赛整体发挥较好,其次是预赛阶段,而在决赛时期是要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竞技状态时期,却整体发挥一般,只有第一和第二名运动员超越了半决赛阶段的成绩,大部分运动员则发挥失常。在高赛次高级别比赛中,对于运动员来说,压力是主观意识的反映[7]。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比赛级别越高,运动员在无形中的压力就越大,致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发挥失常。即使是奥运会,同一名运动员在预赛、半决赛、决赛的目标和任务是不一样的,所承受的压力也就不相同。一般地,运动员在半决赛的压力低于决赛,而高于预赛阶段。总体来说,竞赛压力是造成运动员在各赛次中发挥率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与预赛、半决赛一样,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发挥率处于下降趋势。若不考虑赛次因素,半决赛阶段的运动员整体发挥最好,决赛阶段运动员整体发挥一般,也许是当唯一机会摆在眼前时,给运动员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使大多数运动员出现了“Choking”现象。客观地讲,400m栏项目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很大,努力的“悖理效应”自然成为影响运动员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发挥率的关键因素。运动训练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比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表现出来。因此,参加比赛、表现竞技水平是参训者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实现运动员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10]。当运动员意识到比赛结果的重要性,且与“我”相关时,便试图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确保运动技术执行过程的正确性。一旦运动员有意识地控制任务的执行过程,运动技能的自动化过程可能会因有意识的控制受阻,引起执行任务失败,即努力的悖理效应(the Paradoxical Effect of Effort)[11]。

2.3 对男子400m栏运动员名次的分析

奥运会田径项目比赛是世界级最高最大比赛赛事。根据竞赛规则运动员必须参加预赛、半决赛,各小组成绩排名在前八名的运动员获得决赛资格。因此,运动员必须在预赛和半决赛阶段表现出个人应有的竞技水平,力求进入决赛或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和赛季最佳成绩。一般运动员会选择求稳的战术安排,在预赛阶段领先并跑出个人满意的成绩,以进入半决赛并冲击赛季最好成绩,力争进入决赛并创造出个人最佳成绩的参赛方案。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比赛情况,该模式很少被采用,毕竟个人能力和竞技状态所限,而赛次次数有限,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重视每一次机会,竞技状态要达到最佳状态,而且在个赛次中表现出最佳成绩和保持排名在前,才会有可能进入下一轮比赛当中,同时给对手无形中施加更大的压力。从本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00m栏比赛结果来看,该项目再次印证了这一特征。表4显示,男子400m栏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极差值最小的是第七名,为0.84,说明该运动员在整个赛季的成绩比较集中,竞技状态比较稳定。依次排名为 3、4、2、6、8、1、5,排名第五的运动员在整个赛季成绩分散、幅度比较大,发挥不稳定。八名运动员的平均数来看,第一和第三名运动员发挥比较好,第七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最大,标准差成绩比较集中,稳定性好。在整个赛季的成绩稳定依次排名为 3、4、2、6、8、5、1。第一名运动员成绩分布凌乱,从极差值和标准差来看,极差值小的标准差也小,运动成绩比较稳定,相反,极差值和标准差大的,运动成绩比较分散。表明运动员在整个赛季,主要是个人竞技状态发挥所致。前八名运动员的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排名第七的运动员,为0.673 547,依次排名为 3、4、2、6、8、7、1,排名第一的运动员变异系数最大,为1.424 976,变异系数越小。运动员在这个赛季的成绩分布较集中、稳定,越大的成绩分布散乱。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比赛级别越高,运动员在无形中产生的压力就越大,致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部分运动员发挥失常。即使是世界最高级别的奥运会,同一名运动员在预赛、半决赛、决赛的目标和任务是不相同的,所承受的压力也是不一样。一般地,运动员在半决赛的压力低于决赛,而高于预赛阶段。总体来说,竞赛压力是造成运动员在各赛次中发挥率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决赛阶段前八名运动员在不同赛程阶段中的发挥基本均衡,三个赛程中运动员跑出了赛季最佳成绩,可能与运动员临场发挥和竞技状态有关。总体而言,在半决赛阶段出现个人赛季最佳成绩和个人最好成绩的人数最多,决赛阶段出现并超越个人赛季最好成绩的人数只有第一和第二名运动员。不可否认的是,在400m栏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项目和个体差异,运动员在半决赛阶段中的竞技表现最好,部分运动员跑出赛季中优异的成绩,半决赛阶段中有六人跑出了赛季最佳成绩和个人最好成绩。其中包括金牌和银牌的获得者。

表4 前八名运动员的极差值、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一览表(s)

整体特征源于个体,是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但并非全部表现。也就是说,整体特征中并不包含部分个体特征,如运动员在半决赛中整体竞技表现最好,恰恰在决赛阶段中决定了奖牌的归属。部分运动员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跑出个人赛季较好的成绩。跨栏项目的运动技能属于开放型的,运动员在完成技术时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原因(个人竞技能力、技术的稳定性、体能和技能)改变自己的动作,反馈信息来自个体感受器。运动员由于外界的压力和心理压力剧增,并受赛程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时,部分运动员激发出了潜力,部分运动员则发挥失常,出现“Choking”现象。

大家公认为竞赛是训练的“追求者”。比赛就是需要运动员处于个人竞技最佳状态,自然就要教练员时刻改变训练思路,制定适合个体运动员和赛季训练计划,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并取得好成绩的能力。众所周知,运动训练的本质就是生物适应,训练负荷就是施加给运动员机体的刺激,给予什么样的刺激,运动员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物适应。要产生理想的生物适应,就得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根据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分期理论,准备期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无论是发展体能、技能还是战术能力,都应首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这种传统的先量后强度训练会对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产生慢速适应,而且,通过训练获得的竞技状态高峰期少而不稳定,显然很难满足现代比赛的需要。一方面,400m栏项目具有动作速度快、爆发力强的特点;另一方面,400m栏项目比赛比的是强度,不是量,即在有效的次数中表现出最好成绩的能力。因此,在训练中通过提升训练强度、缩减训练量的方法创新传统训练,或者直接摈弃传统训练思路,建立先强度后量的训练观念。这种先提高强度再逐步向量延伸的训练思维,耗时少、效率高,训练后获得的竞技状态稳定,符合比赛的实际需求,能有效地提高训练质量。

2.4 比赛发挥情况分析

运动员在比赛中,比赛发挥情况是影响运动员最终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运动员比赛发挥水平高低情况的影响,可通过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率”来反映出最终的成绩,发挥率=(赛季最佳成绩/比赛成绩)100%。在不同的比赛中,运动员会受不同的项目特征和比赛规律所限制,所以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发挥率是不一样的。表5显示,男子400m栏决赛前八名运动员在预赛中的平均发挥率为(97.987 5%),在预赛中发挥最好的运动员是最终排名第八的克莱门特(99.26%);预赛中发挥最差的运动员却是排名第一的桑切斯(96.99%);半决赛中的平均发挥率为99.862 5%,在半决赛阶段中运动员发挥率均高于预赛阶段,其中,有六名运动员达到了赛季最佳成绩,但最终排名第六的J·戈登创造了赛季最佳成绩以及个人最好成绩;在半决赛阶段运动员最差发挥率却是最终排名第四的D·格林(99.27%),但发挥最差的运动员也比在预赛阶段运动员最好发挥率要高。这样看来运动员在前两个赛程中运动成绩在不断提高,说明运动员在比赛中掌握了自己的节奏,适应了整个比赛过程,并且运动员能在比赛中表现出比较好的运动竞技状态;男子400m栏决赛前八名运动员在决赛中的平均发挥率为99.218 75%,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发挥率整体均高于预赛阶段,但不如半决赛阶段。发挥最好运动员是最终排名第二的廷斯里(100.56%),发挥较差的运动员克莱门特(97.91%);有两名运动员跑出比在这个赛季最佳成绩还要好的成绩,是最终排名为第一和第二名的桑切斯、廷斯里。从各赛次来看,男子400m栏决赛前八名运动员在赛次的平均发挥率是:半决赛 >决赛 >预赛,为:99.862 5% >99.218 75%>97.987 5%。说明预赛和半决赛阶段运动员发挥出了高水平的竞技能力。但到了决赛时期,运动员并没有表现出较好的状态,整体不如半决赛阶段。说明决赛期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剧增,受个体差异的影响,部分运动员激发出了潜力,部分运动员却发挥失常,出现了“Choking”现象。从排名来看,三个赛程中发挥最好的运动员是最终排名第二的廷斯里,依次为最终排名的第1、5、3、4、7、6、8 名的桑切斯、A·泰勒、库尔森、D·格林、格林、J-戈登、克莱门特。在三个赛程中发挥最好的运动员有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桑切斯、廷斯里,发挥率达到了100.27%、100.56%,也就是整个赛季中最佳的竞技状态。李益群[12]的研究表明,重大比赛短跨类项群项目运动员的正常发挥范围是99.3% ~100%。如果对照该标准,本届奥运会男子400m栏前八名运动员在预赛中整体发挥不如决赛,个别发挥出色;到了决赛,部分运动员的发挥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整体不如半决赛,有六人在半决赛中跑出赛季最佳成绩,两人在决赛中跑出比赛季最佳成绩好的成绩,并且接近个人最好成绩,还有一人在半决赛中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表5 前八名运动员各赛次成绩与赛季最佳成绩差异系数(%)

基于运动员在赛季最佳成绩的发挥率,自然只能反映出当前赛季的训练状况。运动员有超长发挥,但仅仅是超越赛季水平,不一定超越个人的最好成绩。事实上,比赛发挥水平的高低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比赛条件高度相关。对跨栏项群运动员来说,比赛条件对运动员发挥影响不是太大,而竞技状态和天气因素则是影响运动员发挥率的关键因素。竞技状态就是达到最高水平的最佳准备状态[13]。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的出现于关键比赛时段高度吻合,是运动员训练的理想追求和竞技表现的条件极值。判断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方法主要是看运动员成绩的变化情况。博姆帕[14]提出用运动员比赛成绩与前一年个人最好成绩的比值来衡量,当两个成绩的比值接近或大于100%时,说明机体对训练的适应已经完全适应,机体对训练刺激的反应是稳定的。由此可知,运动员处于一种非常良好的训练和竞技状态,就具有了参加比赛的竞技能力。这种评价方法应用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运动员前一年的最好成绩。如果某运动员大赛前一年未参加任何比赛,则无法评估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因此,本文采用比赛赛次成绩与个人最好成绩比来判定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及比赛的发挥水平,即(个人最好成绩/运动成绩)100%。只有在半决赛中以最终排名第六的运动员J·戈登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成绩为47.96s,肯定的是运动员J·戈登在这次赛程中表现出了个人最佳的竞技状态。以个人最好成绩与预赛成绩的比值平均数(97.19363%)为置信区间来看时,有三名运动员的数值低于这个平均数,说明这些运动员在预赛阶段的竞技状态发挥一般,有一半以上的运动员发挥比较好。在半决赛和决赛阶段,各有一半的运动员的数值在半决赛和决赛与个人最佳成绩比值平均数之下。说明该运动员在各赛程阶段并没有表现出个人最佳竞技状态。从整体来看,最终排名第一和第二名的桑切斯、廷斯里在整个赛季表现出个人最佳竞技状态,而在各赛程中成绩逐渐提高,决赛阶段达到了个人最佳竞技状态,跑出了接近个人最好成绩的好成绩。而第三至第八名运动员在半决赛中比预赛发挥好,运动员的整体竞技状态较好,但在决赛阶段整体发挥一般,成绩整体下降,并且没有跑出在半决赛时的成绩。这些运动员在决赛阶段比半决赛阶段的竞技状态要差。如第八名克莱门特在决赛时的成绩不如预赛成绩,跑出了在整个赛季最差成绩。事实表明,当运动员面对一次次唯一机会时,心里的压力也就一次次增加,而所受个体差异的影响。一些运动员激发出了个人最佳潜力,大部分运动员却受到影响,导致在比赛中发挥失常,并且出现“Choking”现象。

表6 前八名运动员各赛次成绩与个人最佳成绩变异系数(%)

3 结论与建议

(1)当今世界田坛参赛运动员年龄有增大的趋势,这一结论再次得到了印证。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400m栏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8.125岁,整体年龄偏大。该结果提示,要合理制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尽可能延长运动员的竞技寿命。

(2)男子400m栏参赛运动员呈现出高大化发展特征,平均身高在185.714cm。由于比赛的日趋激烈和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剧增,并接近运动员训练水平,运动员自身条件的优势成为比赛中取胜的重要筹码。建议在选材时考虑身高因素,选拔具有一定先天优势的“苗子”。

(3)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男子400m栏项目比赛中,大部分运动员在预赛阶段发挥一般;而在半决赛阶段发挥最好;决赛中发挥较差。三个赛程中运动员成绩发挥率呈现出“中—高—低”走势。发挥率是运动员是否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也是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建议在力量训练中,加强跨栏运动员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训练,提高运动员核心区的稳定性并控制身体的能力;在技术训练中,按照比赛需要从难、从严训练,提高跨栏项目运动员的发挥率。

(4)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男子400m栏前八名运动员的比赛发挥整体存在着参赛经验和大赛压力的差异。半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最高,其次是预赛阶段;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发挥率低于半决赛。夺取比赛的优胜,需要运动员正常发挥训练水平。建议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和竞赛,使运动员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关键比赛,提高比赛发挥水平。

(5)大部分运动员在半决赛阶段发挥最好,而在决赛阶段却发挥平平,甚至出现发挥失常状态。教练员应重视这一特点,从实战需要出发安排日常训练,培养运动员尽快进入比赛状态能力;要制定适合运动员参加大赛的训练周期计划,使运动员在比赛阶段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1] 李相如,葛青,王朝平.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最竞技年龄特征新变化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6,32(9):52 ~53.

[2] 崔喜灿.关于我国和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3):38 ~40.

[3] 黄建军.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3,24(6):64 ~66.

[4] 宋广林,孙健.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特征[J].体育学刊,2006,13(4):128 ~130.

[5] 刘学.奥运会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43 ~45.

[6] 张建华,赵鑫,张建.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及竞技表现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33 ~38.

[7] 王进.运动竞赛关键时刻的“发挥失常”:压力下“Choking”现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8] BAUMEISTER R F·SHOWERS C J.A reviews of paradoxical performance effects: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sports and mental tests[J].Eur J Soc Psychol,1986,16(4):361 ~ 383.

[9] DANIEI M.The choke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J].School Coach,1981,13:75 ~79.

[10]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1] BAUMEISTER R F.Choking under pressure: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 on skillful performance[J].JPersonality Soc Psychol,1984,46(3):610 ~ 620.

[12] 李益群.体能类项群重大比赛运动成绩发挥水平评价标准的建立[J].体育科学,1991,11(1):24 ~28.

[13] 普拉托诺夫.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Z].陆绍中,张人民,杜利军,等译.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编印,1984.

[14] 图多·博姆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马铁,郭小燕,周丰,等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45~146.

猜你喜欢

竞技状态半决赛预赛
一道四川省预赛题的探究
竞技状态“峰谷”模型探索研究①
2018瑞士数学奥林匹克(预赛)
竞技状态理论的中国语义
第九届陈省身杯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预赛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
数读欧预赛
比德尔曼200自亮剑
基于复杂理论的个人项目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