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推进联合育种 加快种猪改良进程——2012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年会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授牌仪式在济南举行

2013-09-20编辑整理顾红华祝文琪

中国猪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种猪场种猪公猪

编辑整理 彭 华 顾红华 祝文琪

2012年12月13~15日,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主办,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承办的2012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年会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授牌仪式在济南胜利召开。农业部畜牧业司陈伟生巡视员(现任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全国畜牧总站何新天书记、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张洪本副巡视员、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牧处谢双红处长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焕春教授、江西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上,陈伟生巡视员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实施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应着重把握好的多样性与趋同性等几个关系,对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何新天书记对会议进行了总结。陈焕春等专家分别就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和种猪育种关键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22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还进行了育种技术交流。会议还同期举行了新增核心育种场和协作组成员单位的授牌仪式及新增协作组专家聘书授予仪式。

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代表,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成员,部分省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代表,共计330余人参加会议。

代表们普遍反映,本次会议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通过学习和培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坚定了做好生猪育种的信心,有助于育种企业实施标准化育种流程扩大测定规模,提高遗传评估准确性,加快种猪遗传进展。本刊根据会议录音及相关资料对大会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现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政府指导

在会议开幕式上,陈伟生巡视员发表了重要讲话。陈伟生指出,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实施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要正确处理好多样性与趋同性、继承与创新、和而不同以及联系专家与核心育种场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同时,他还强调,2013年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种猪测定要真实规范,测定数量要达到最基本的每年不低于2 000头的测定要求。二要进一步加强种猪场间的遗传交流,包括种猪和精液交流两种方式。三要切实做好疫病净化工作,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四是协作组专家要做好推荐和研究工作。五是评估中心应开展遗传相关性研究。六是司站要共同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比如,加强对现有56个核心育种场的监督管理,建立成员淘汰机制和退出机制;2013年对种公猪站进行摸底和调研,进一步明确在生猪联合育种工作中的方向定位和功能发挥;效仿种公牛的做法,制定优良种公猪的性能图谱、图册资料,打造中国种公猪的品牌。

在会议闭幕式上,何新天从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完善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功能、细化育种技术规范、夯实种猪繁育体系、强化专家技术服务等方面对2012年我国猪联合育种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此外,他还针对我国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建设及培育全国猪联合育种事业文化和优良作风谈了几点看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现代农业种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来推动,国务院专门出台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农业部还专门成立了种子管理局,各地也相继成立种子管理部门。

何新天认为,畜禽良种 (包括牧草)是现代农业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都是以现代畜牧业为标志,如果没有现代畜牧业,这个现代农业就名不副实。从2012年粮食产量结构来看,我国玉米的总产量首次超过了大米,农业结构在改变,个别地方已显现了为养而种的趋势。我国绝大部分玉米被用于养殖业,因为畜牧业发展快,玉米需求量大,价格拉动种植业结构向适应畜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可见,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也是以现代畜牧业为主要内容。其次,现代畜禽种业是现代畜牧业的核心和标志,一个畜牧强国的标志就是拥有现代化的、发达的畜禽种业,我国要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由畜牧业大国向现代畜牧业强国转变,种业必须先行。第三,畜禽种业也是畜牧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和最前沿阵地。我国畜牧业的短腿就是,奶牛、肉鸡、蛋鸡和生猪生产中所需优良品种还依赖进口。不管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畜牧业发达到什么程度,我国畜禽种业都要逐步地发展起来,起步再晚,也要追赶。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很坚定,在现代种业方面投入的资金、力度越来越大,从事畜禽种业工作的人员更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做好工作。

畜牧业发达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和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这些育种工作刚开始都是国家行为,即国家组织的公益事业,直到市场发育很成熟了才交给协会、市场去运作,如加拿大、美国的奶牛育种。我国目前实施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在现阶段也必须由国家来推动、扶持。因此,开展联合育种,既是国家行为,也是市场行为。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既是一项技术协作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强国富民的战略工程,核心育种场、种猪测定中心、遗传评估中心和种公猪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大联合、大协作需要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需要我们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动规范,可以说我们既是科技创新的共同体,同时也是利益共同体。

何新天指出,全国猪联合育种事业应培育共同的文化和优良作风。需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也需要倡导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需要培育建设代表时代精神、体现猪育种行业特点、适应猪育种事业健康发展的先进文化,需要形成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知难而进、坚韧执着、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优良作风。有了共同的理想目标,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事业观和人生观,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联合育种工作才会有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才会有攻坚克难的战斗力,也才会有凝聚力,最终形成推动种猪联合育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

陈焕春(华中农业大学院士)

院士讲座

如何做好养猪这一系统工程

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的母猪年存栏量由1 280万头下降到580万头,但是商品猪出栏却上升至1.1亿头左右。虽然母猪存栏数在减少,但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的数量却在提高。美国奶牛生产情况也是如此,奶牛头数在下降,产奶量却一直在上升。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饲养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养殖场的效益。

当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关键是:增强科技创新性,提高养猪业的水平和效益。国内企业不应紧盯猪价,应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来降低成本,创造效益。养猪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认清并消除行业发展障碍,了解猪病流行现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1 消除阻碍养猪业发展的壁垒

1.1 引种与育种

现阶段,在国内猪场的繁育体系中,优良种猪主要依赖于进口。养殖场可以将国外主打种猪品种引入国内,并将其改善、提高,实现本地化,超过原有水平。引种虽然重要,但地方品种也要重视。我国的本土品种非常丰富,可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出生产性能高、抗病能力强的种猪。

1.2 疾病防控

我国养猪业的疾病防控仍有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本地猪群的疾病愈加复杂多样,防控机制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国外引进的种猪可能携带其他病原,这些病原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会发生复杂的变异。因此,猪场的疾病控制做不好,就会严重为阻碍养猪业的发展。

1.3 营养配方

国内一些猪场引用国外的营养参数指标,使用进口饲料或原料,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盲目跟风之嫌。养猪场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场猪只生长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饲喂方案。

1.4 设备自动化

养猪企业应全方位配备自动化设备,包括通风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粪便处理系统以及P3、P2实验室等设施。设备实现自动化,饲养环境就会得以改善,疾病的发生和机体的应激反应也会随之减少。

1.5 环境控制

养猪一定要注重环境保护。一旦环保问题解决了,养猪的规模问题也能随之解决。解决环保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还田,关键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抓住此根本和关键,就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2 当前猪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治对策

2.1 当前猪病的流行趋势

当前猪病的流行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①腹泻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因复杂,危害增大;②新的疫病不断增多,病原变异加快,毒力增强;③免疫抑制类病原的威胁逐渐加强;④多种病原混合感染越来越普遍;⑤细菌性疾病不容忽视,在猪群发病致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⑥疾病的多发、暴发、群发已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与日常生产管理、饲养工艺的关系更为密切。

2.2 猪病的防治对策

2.2.1 抓住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传染病得以传播,需要具备三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此三大要素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根据传染病的传播规律,要同时考虑三大要素,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等措施共同控制疾病。

2.2.2 掌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

对于新发现的传染病,采取 “早、快、严、小”的原则,即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小范围内扑灭;对于既有传染病,要保证免疫全面不发病,免疫和检测同步进行,及时淘汰带毒猪只,以保证猪群健康,一旦发病要做到根除彻底,不复发。

2.2.3 推荐的猪场免疫程序

猪场可采用表1所示的免疫程序。

3 总结

目前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散养户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养猪规模过大则风险增大,养猪规模过小则经济效益差。因此,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将成为未来的主体,全封闭、自动化的养殖方式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养猪企业应以生物安全为根本,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结合,利用科技创新技术真正提高我国养猪业的水平和效益,将养猪这一系统工程做扎实,做漂亮。

表1 推荐的猪场免疫程序

专家论坛

王立贤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研究员)

育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饲养了世界一半左右的生猪,拥有数量庞大的种猪场。但育种效果与拥有规模不大的纯种群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育种需要多种知识、也需要掌握多种方法,但并不是 “高、精、尖”。育种工作是一系统工程,组织、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而科学合理的育种方案是实施有效育种的关键。其中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核心群的组建、性能测定的组织、及时的遗传评估和合适的选择指数、合理的选留淘汰和选配制度是育种的关键环节。

1 育种目标的确定

育种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未来5~10年的养猪需求,产业发展变化,如动物福利、抗生素的限制、生产效率 (更高的繁殖效率、仔猪均匀度、饲料利用效率)、品质等。首先,种猪企业应清楚了解猪群目前的水平、状况,根据自己种猪的性能调整选育目标。数据的积累是育种目标调整的基础,国外的育种公司就是在分析过去积累的大量数据基础上调整育种目标的。其次,选择改良性状时,应考虑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程度,注重实际效果。如丹麦2000年以来希望在增加产仔数的同时能改善断奶仔猪数 (LSW),但分析发现LSW和总产仔数 (TNB)的遗传相关在长白、大白分别为0.29和0.56,而与5日龄活仔数 (LP5)遗传相关却高达0.99; LP5与成活率遗传相关为正,而TNB与成活率相关为负。

2 育种体系的建立

2.1 核心群的建立

组建核心群的目的是集中力量进行选育测定,提高核心群的水平,进而带动整个纯种群水平的提高。与将整个纯种群当做育种群相比,更快捷,更切实可行。可选择在现有群体中建立核心群,如将纯种群划分为育种核心群和繁殖群。母猪群应根据品种及测定量,实施不同的淘汰方案,以维持合理的胎次结构,缩短世代间隔。公猪应限制其使用时间,如规定每头公猪的配种窝数不超过30窝。这种方法既可以降低公猪的使用年限,缩短世代间隔,又有利于家系血缘的增加。

2.2 测定性状的确定

测定性状应与改良性状有较高的相关,能准确度量且测定方法简单。不建议使用21日龄窝重,因窝重的测定日龄,每窝的头数和母猪的胎次都需要校正,多次校正后,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激素处理后得到的断奶到再发情间隔也不建议使用。

2.3 测定的组织

测定数量的确定。测定数量直接关系到选择强度,同时也与选择准确性相关,可根据留种率确定。如果想取得比较好的遗传进展,母猪的留种率应该在20%~25%,公猪3%以下。如实施1、2、3胎的母猪淘汰率20%,4胎以后全部转入繁殖群的育种核心群方案,每年母猪的更新大约90%,需要留100%。600头母猪的核心群,需要留600头,按照5:1选留,需要测定母猪3 000头。每头公猪配30窝,需要公猪40头 (按1 200窝计),按照3%选留,最少需要测定公猪1 300头。因此,核心群共需测定4 300头。

后备猪的选留。可根据指数大小选留种猪。具备条件的猪场最好采用全群测定,无法全群测定的,可以实施指数高的窝多留、指数低的窝少留的策略。如父母指数在前20%的可以选留3母、2公,中间的选2母1公,指数在后20%选留1母。

2.4 选择指数的调整

由于生产水平不同,市场价格不同,不同场、不同品系、不同育种目标的指数也不同。因此,选择指数具有群体特异性。应尽量选择与本场选育目标相一致的选择指数。若不一致,选育结果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欲提高产仔数,而指数中产仔数的权重较低,背膘厚较高,选育的结果是产仔数越来越低,背膘越来越薄。育种评估软件如GPS软件可以计算出每个个体各性状的育种值,种猪场可以根据这些育种值自己制定本场的选择指数。

选择指数的计算方法应适时调整。通常,育种值的估计是建立在参照群体基础上的,即以离均差表示的个体的估计育种值EBV是其与特定群体的均值的差。如CCSI选取由估计时前推两年半间的个体组成参照群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参照群体将发生变化,目标性状EBV的标准差也将发生变化 (表1)。另一方面,各性状的经济重要性也并非一成不变。

表1 1995年和1998年CCSI不同品种猪计算选择指数的经济加权值标准差

张勤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数据分析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主要负责全国种猪遗传评估工作,以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信息网为平台,收集全国范围内种猪场的数据,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方法进行种猪遗传评估,并及时在网络平台上公布评估优秀的种猪遗传评估结果,为育种场种猪选留提供参考。随着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逐步推进,截止2012年11月,网站共注册241个用户,其中2012年注册53个。

1 上传数据情况

在种猪登记方面,2012年,全国在网站进行大白、杜洛克、长白种猪登记的种猪场数分别为121、111和115家,登记头数分别为93.3万,188.6万和336.9万。按照国外引进种猪编码规则登记数量为2 602头,远低于2012年种猪企业从国外引进的种猪头数 (>1万头),可能是由于引进的种猪大都未经过性能测定,引进后淘汰了大量不符合要求的种猪。登记的种猪中无后续数据猪只数为476.8万,可能是一些登记的种猪断奶后被淘汰。建议种猪场在登记时,从断奶后开始登记,因为哺乳期会被淘汰一部分,而且断奶期间也不会产生生长性能数据。

在生长性能测定数量方面,大白猪数量最大,测定数量也最多,其次是长白,杜洛克群体最小,测定数量也最少。通过对比2010年以来生长性能测定数据量发现,2011年与2010年相比,测定数量大幅提升,但2012年虽然增加了56家核心育种场,但测定数量并未增加,与2011年基本持平,并且存在一定的无效数据。繁殖记录的数量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

2 数据分析与遗传评估

对目标性状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核心育种场结测体重大部分分布在85~115 kg之间,但结测体重超过115 kg的也占相当比例。100 kg日龄大部分集中在160~170天,但有相当一部分猪场大于170日龄,背膘厚分布在8~14 mm,总产仔数大部分分布在7~15头。

对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和表型进展进行分析发现,杜洛克种猪100 kg日龄遗传进展和表型进展不一致。遗传上有正面的进展,缩短了将近1天,表型上有负面的进展,增加了1~2天。100 kg背膘厚遗传进展和表型进展虽然比较一致,都是正面的进展,但进展较小,可能与不太强调背膘厚有关;产仔数的遗传进展和表型进展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大白种猪和长白种猪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和表型进展表现出类似规律。

对核心场的平均关联率进行分析发现,核心场三个品种的场间平均关联率都有上升的趋势,但都较低,大白种猪相对较高。有关联的猪场最多为10个,但关联率很低(1.51%),大部分猪场无关联。

3 上报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核心场上传数据中缺失种猪登记统计。一些猪场在上传繁殖记录时,没有将种猪登记的记录上传,造成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无法进入遗传评估中心的数据库。

二是记录不完整。如父亲ID、母亲ID、出生日期、现在场、出生场等种猪登记必填项缺失;结测日期、结测体重、结测背膘等生长测定记录必填项缺失;分娩日期、产活仔数等繁殖记录必填项缺失。

三是数值异常。产仔日龄太大或太小,如登记的种猪产仔日龄已超过1 000天,但胎次显示为1胎;或胎次显示为3胎,但产仔日龄只有100多天。结测日龄太大或太小,种猪的父亲或母亲的出生日期与子女不符等。可能是进行登记时,某一个日期填写错误,建议种猪场在上传数据前认真核对。

四是重复记录。如生长性能测定记录重复,即种猪ID相同,结测日期、结测体重、结测膘厚均不同;分娩记录胎次重复,即种猪ID、胎次相同,产仔日期、产仔数不同。

4 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留种猪没有进行性能测定。表现在母猪有了产仔记录,公猪有了配种记录,但自身没有性能测定数据。核心育种场2011年大概有20%留种猪出现这种情况。

二是测定规模太小。按照要求600头母猪的核心群,1头母猪的后代测1公1母,每个场应该至少测4 800头。但2012年核心育种场单场测定量平均为3 138头,甚至未达到最低标准要求。

四是生态需水正在遭到侵占。1950—2000年期间,我国平原湖泊总面积萎缩率高达31.07%,高原湖泊面积萎缩率虽然不高,仅4.23%,但水位下降明显。湖泊面积萎缩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有关,尤其是东部地区,人类活动侵占湖泊、水库过度养殖、水质污染等现象严重,地下水的超采、取水量增加,补给减少导致湖泊水位下降。

三是部分种猪使用年限太长。有些场留种猪出生时,母猪的胎次已高达10胎,从2012年核心场分娩母猪胎次分布看,1~3胎母猪居多,但4胎以上母猪也占有一定比例。配种公猪1~2岁居多,2岁以上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有的配种公猪已接近9岁还在配种。

四是部分留种猪的性能太差。有的场留作种用的猪结测日期或100 kg日龄超过250天。核心场母猪的父系指数接近以100为均值的正态分布,而种猪的父系指数应该在100以上。公猪的父系指数,母猪的母系指数和公猪的母系指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五是场间遗传交流太少。2011年,在网站注册的种猪场数有188个,但2011年只有66个场进行了公猪交流。

六是遗传进展不理想。一些猪场的大白公猪100 kg日龄遗传上有进展,但进展很小,表型上无进展。产仔数无论在表型进展和遗传进展都呈下降的趋势。

王爱国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国内外猪育种比较

1 国外猪育种体系模式

国外猪育种体系主要有国家育种体系和公司育种体系两种基本模式。国家育种体系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刚开始由政府牵头组织实施,运行成熟后,改由协会或其他专门组织负责实施,如美国种猪登记协会 (NSR),加拿大猪改良中心 (CCSI);另一种是政府介入实施,如丹麦Danbred,法国PBA,荷兰Topigs。公司育种体系也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大型跨国育种公司,如PIC,Hypor,Topigs;另一种是育种联合体或公司,如NCG,Genetiporc,JSR。相对国家育种体系,公司育种体系主要通过公司的商业运作,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优良种猪品种。

2 国外种猪业的特点

2.1 种猪产业国际化运营

国外种猪产业通过研发新技术、成立新公司,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其名称也由过去的 “Breeding Industry”改为现在的 “Genetics”。即使是一体化企业,选育、扩繁与生产在产业链上也严格区分,使得育种产业得以高度集中化、统一化、工业化。如荷兰的托佩克集团,其育种体系是以合作社负责实施的国家育种体系,PIGTURE集团和维扬 (VION)食品集团是该公司的两大股东。维扬 (VION)食品集团是欧洲最大的屠宰和食品加工企业,年屠宰及深加工猪、牛、羊达2 800多万头,年营业额达74亿欧元。PIGTURE集团是由农场主构成的猪育种生产合作组织,该公司旗下的托佩克种猪公司 (TOPIGS International)负责种猪的培育和销售,托佩克人工授精公司 (TOPIGS AI)负责人工授精站体系的建立和精液的销售。托佩克集团还拥有以IPG(种猪育种研究院)为中心的强大科研团队,主要从事种猪遗传育种研究、人工授精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另外,该公司还与国内的科研院所如荷兰瓦格林根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目前该公司在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心育种场、子公司、合资或合作企业,每年销售110万头后备母猪和700万支精液,在荷兰占有85%的市场份额。

2.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种理念

一些国外种猪育种企业根据大多数消费需求定位种猪生产方向,创造迅速一致、可持续的遗传进展,以满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需要,成为了解生产者和加工者目前与未来需求的先导。如PIC公司针对客户的特殊要求,构建客户选择指数,满足其生产与加工者的需求。美国养猪业前30名 (占美国母猪总数47%)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使用PIC优良基因。

2.3 种猪企业的整合与扩张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高技术研发的资金需求,促使国际上的育种公司不断地重组整合,公司数量逐年减少,世界种业逐渐走向高度集中化和全球化,孕育出一批以种业为主营业务且规模巨大的国际动物种业集团或跨国联合体公司,其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取代了国家育种体系。如荷兰的海波尔公司 (Hypor),创立于1965年,40多年来,公司从荷兰本土逐渐向世界范围扩展,成为世界大型猪育种集团公司,而且发展势头强劲。早期主要在西班牙、加拿大、比利时建立分公司,2003年以后开始通过并购、合作的方式与国际种猪育种公司进行重组整合,这其中包括杰纳克 (2003年),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公司 (2007年),法国伊彼得 (France Hybrides)种猪优选公司 (2008年),德国BHZP公司 (2008),加拿大Designed Genetics公司 (2010年),加拿大Shade Oak公司 (2011年)。

2.4 高额资本注入前沿技术研发,注重动物源食品国际市场的引导和培育

种业公司通过不断地兼并重组,使种业市场高度集中于大型跨国公司,自主育种科技水平成为立足根本,且竞争中存活下来的种业公司大多是以科技创新为本、高起点的公司。而近10年来,由于育种技术的发展,育种科技创新成本的大幅提高,使得资本成为企业重组的决定性因素,而追求种业科技水平的创新和满足市场需求种猪的选育,仍然是企业走向重组的源动力。另外,生猪终端市场决定了育种方向。跨国集团高度重视对市场的引导,注重对动物源食品消费的文化建设,主动影响和引导消费市场。同时也注重将消费市场进行细分,向终端市场推出不同育种方向的种猪,真正发挥种业在猪肉链中的基础性作用。

3 我国种猪产业与国外的差距

3.1 核心种猪资源依赖进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不断从国外引进种猪。从种猪来源看,引种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丹麦、法国和英国等,引种的国际育种公司有PIC、Hypor、Topigs等,引进的品种主要有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其次为皮特兰猪、巴克夏猪等。

引种规模持续扩大。2000~2007年,年均进口量为2 100多头;2008年,进口种猪1.2万头,其中美国最多,加拿大第二,英国和丹麦在1 000头以下;2009年,受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国家质监总局和农业部发布公告,暂停进口疫区的猪及其产品,主要涉及到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全年进口种猪2 833头,其中2009年5~6月份为零。2010年进口种猪4 053头 (丹麦1 755头,占43.30%),2011年进口种猪10 784头 (丹麦511头,占4.74%)。

3.2 存在 “重引进、轻选育”的现象

准确的测定是育种工作的基础,育种进展可以累积,而且长久受益。我国核心育种场遴选的基本要求是母系单品种母猪达到600头,加上其他品种,连续两年测定种猪数量2 000头以上。但很多种猪场测定不是为了选育,而是为了测定而测定。即使进行了测定与选育,育种效率也不高。

4 提高我国种猪育种效率的措施

国外种猪育种企业育种效率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育种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使用者,参与度高;二是育种核心群规模大,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大,且规范细致;三是育种目标明确,育种方案适应猪业发展的需求;四是育种组织完善高效。

借鉴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我国种猪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种猪育种效率。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群规模,但应明确区分核心群和纯种繁殖群;二是大规模开展性能测定工作,1公2母是基本要求,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全群测定;三是实行差异化育种,选择适合本群体的目标性状及选择指数;四是降低核心群留种率,公猪控制在1%~3%,母猪控制在10%~15%,进而加大选择强度;五是快速更换种猪,缩短世代间隔,公猪平均使用年龄<1,母猪平均胎次<1.5;六是实施合理规范的遗传交流计划。

技术交流

大会组委会还安排了22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育种技术人员分别在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三个专场进行育种技术交流,各个场的联系专家分别进行了点评,三个组的组长对交流和点评情况向与会代表进行了汇报。

在杜洛克猪育种技术交流会上,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河南省诸美种猪育种集团有限公司、福清市永诚畜牧有限公司、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潍坊江海原种猪场等7家企业对杜洛克种猪的育种工作进行了汇报。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介绍了这个专场的交流情况。他指出,通过交流,反映出这些企业具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种猪的来源以美国猪为主,较早引进的还有台湾的,从丹麦也引进了一些作为母系使用的杜洛克种猪。但近两年从丹麦主要引进长白猪和大白猪,杜洛克种猪引进较少。二是杜洛克猪现有的规模已具备了父系猪选育的基础,有几个企业专门将杜洛克作为父系进行选育,基础母猪在300头以上,个别在200头左右。三是企业对定位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被动淘汰转为近几年的主动淘汰,综合利用指数和体型外貌评定进行选育。四是种公猪的销售市场得到了正确的引导。目前杜长大商品猪生产体系中,杜洛克猪作为终端父本,贡献最大,占50%。参加交流的大部分企业销售的种猪都利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计算得到EBV(估计育种值)。五是种猪生产性能指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从售卖的种猪可以看出,瘦肉率均较高,可见背膘厚已比较理想。一些企业还比较重视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的选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六是企业新建的种公猪站定位较高,使用了过滤技术等先进的工艺等。

王爱国教授还总结了交流过程中企业提出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一是测定体重。核心育种场结测体重要求在80~115 kg,但有的企业根据日龄来测定体重,有的个体就会超过这个范围。因此,企业建议是否可以参考美国的标准,加大测定量,将结测体重放宽到120 kg,甚至130 kg。王爱国认为,这个做法虽然可行,但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而校正系数难以确定。二是眼肌面积的测定。目前一些选择指数如综合指数、母系指数和父系指数,只利用了背膘的数据,眼肌面积数据无法利用。企业提出是否有测定的必要。王爱国认为,对眼肌面积的利用是迟早的问题,测定是必要的,可以为将来这一性状选育奠定基础。三是杜洛克种猪母性变差。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选择的时候更注重瘦肉率、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对母性性状的选择相对较弱,进而导致其后代奶水不好,母性较差。四是屠宰企业的定价标准发生了变化。过去屠宰企业主要通过肉眼判断来定价,目前企业更加重视屠宰以后的商品质量,对胴体品质和产品一致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五是公猪站建设。公猪站的建设对将来改良成果的推广和遗传联系的建立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高标准的公猪站,包括安全体系建设、种猪性能等,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六是测定条件的统一规范。采食前和采食后的测定值并不一致。如果不固定在采食前或采食后测定,得到数据的可比性就会变差,企业在测定时应注意统一规范。

在大白猪育种技术交流会上,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分公司、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陕西省原种猪场等8家企业对大白种猪育种工作进行了汇报。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简要介绍了这些育种企业的特点。他指出,从整体情况看,参加交流的企业基本上按照遗传改良计划的要求开展育种工作,如性能测定、种猪的选留,但每个企业又有自己的特点,如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育种目标更侧重肉质的选育,将来会进一步考虑饲料利用率的选育;与此同时,企业介绍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也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张勤还重点分析了交流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一是测定规模。虽然这些企业基本按照核心育种场的要求来做,但大部分企业的测定规模相对于种猪群的数量还是偏小,需要加强。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测定量较大,2012年达到1万头以上,其他企业相对测定偏低,测定量在两三千头或三四千头。二是种猪的使用年限,有的企业的种猪使用年限过长。如个别企业一头母猪从来不返情、不流产,使用胎次长达10胎。张勤认为,对于特别优秀的种猪个体,在考虑种用性能时,还应考虑生产性能,若种用性能和生产性能都好,可以考虑适当延长使用年限,但不能太长。因为始终用这头猪,那群体的水平就停留在这头猪的水平,不能提高。三是遗传交流。企业在交流时比较担心疫病的问题,如蓝耳病阴性猪场不希望从阳性猪场引猪。建议对全国的核心场进行摸底,制定出合理的交流方案。四是测定体重。张勤指出,目前专家组正在考虑是否对结测体重标准进行调整,但需要考虑全国范围调整是否大部分企业都能接受。但各个企业可以自行调整,对于数据校正,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李加琪教授主持的课题正在收集数据,制定合理的校正公式。在公式出来之前,各企业可以考虑使用美国的校正公式进行校正。五是遗传评估中对环境效应的校正,如猪舍之间和测定批次之间的差异,测定季节跨度太长等等。目前对环境效应的校正还比较粗糙,各个场在进行遗传评估时,可以结合实际,设置同期同龄组来校正环境效应。

在长白猪育种技术交流会上,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安徽大自然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广东王将种猪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夏区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交流了各自的育种工作。相对于其他两个品种,长白猪育种难度比较大,很多育种企业,长白猪的群体都不是太大,大部分只有100~200头,作为母系的父本,企业仅就在这一规模的基础上进行选育,进展不会太大。因此,长白猪的选育需要企业共同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长白猪的育种上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对该企业在育种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一是测定规模大。温氏培育的 “151”系长白猪,群体规模较大,达到520头,每个月的测定量在800~1 200头,公猪留种率可以达到2%,母猪的可以达到13%。陈瑶生建议其他企业可以参照这个留种率制定自己种猪群的规模和测定量。二是核心群更新快。与其他企业公猪使用年限偏长不同,温氏集团核心群公猪淘汰率为100%,母猪淘汰率为75%。三是由于温氏建有庞大的生产体系,育种目标不受市场对种猪需求的干预,而目前大部分种猪企业的市场定位以种猪销售为主。陈瑶生建议种猪企业在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应注意平衡市场需求与种猪定位之间的关系。四是对育种工作的认识到位。包括血缘的控制,批次的管理,特别是在数据的管理上,建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育种软件也不断升级换代。

授牌仪式

按照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2009-2020)》的工作布署,2012年全国遗传改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企业进行了形式审查和现场评审,经专家组会议表决,报农业部批准,确定了2012新增福清市丰泽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9家核心育种场。与此同时全国猪联合协助组办公室在2011年受理了54家成员单位的申请,组织专家组对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核,确定北京良山畜牧场等77个单位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

随着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数量的增加,原有专家组成员指导任务日益加重。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征求农业部畜牧业司意见、部分专家组成员意见、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意见后,参考新增加专家的研究方向,工作经历等内容,决定增选黄瑞华等5人为专家组成员。

会议期间,大会组委会为2012年19家新增核心育种场和54家协作组成员单位代表举行了授牌仪式,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新增选的5位专家在会议上被授予了聘书。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共有56家 (附录1),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专家组共有22名专家 (附录2)。

附录1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

广东 1 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广东 3 广东源丰农业有限公司广东 4 广东王将种猪有限公司 广西 1 广西柯新源原种猪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1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 广西 3 广西桂宁种猪有限公司广西 3 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4 桂林美冠原种猪育种有限责任公司海南 2 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河北 2 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河南 1 河南省新大牧业有限公司 河南 1 河南省诸美种猪育种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1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1 湖北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3 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 湖北 3 湖北省畜牧局原种猪场湖北 4 湖北三湖畜牧有限公司 湖北 4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桑梓湖种猪场湖北 4 武汉市江夏区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 2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分公司湖南 3 湖南美神育种有限公司 湖南 4 湖南天心种业有限公司湖南 4 湖南正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虹原种猪场 江苏 3 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江苏 4 江苏省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4 江苏天兆实业有限公司江西 1 江西省原种猪场有限公司 辽宁 1 阜新原种猪场山东 1 山东省日照原种猪场 山东 4 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山东 4 威海赛博迪种猪有限公司 山东 4 潍坊江海原种猪场陕西 4 陕西省安康市秦阳晨原种猪有限公司 陕西 4 陕西省原种猪场上海 1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四川 1 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2 四川省乐山牧源种畜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3 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2 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 浙江 2 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重庆 4 重庆南方金山谷农牧有限公司 重庆 4 重庆市六九原种猪场有限公司

附录2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专家组成员

猜你喜欢

种猪场种猪公猪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陕西丹凤:大型现代化种猪场投产运营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