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培育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13-09-20宁建立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娱乐业体育产业因子

宁建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郑州450002)

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是制约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开发与培育第三产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水平势在必行。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是大众公认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契合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低碳经济增长方式的热衷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2011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吹响了“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1]的冲锋号。不容置疑,发展中原城市群体育产业必将有助于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社会和谐,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热潮中发挥积极的助推效应。

1 .河南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现状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隶属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正悄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原城市群优势体育产业的开发与培育及相关研究也必将成为中华腹地新的热点研究问题。欲开发中原城市群优势体育产业,了解这些区域的基本情况是前提。以郑州为主核心城市的中原城市群为避免“弱核牵引状态”,将洛阳作为副核心城市,以增强对中原城市群乃至河南省经济建设的牵引力;紧密联系郑州都市圈的第二圈层是以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为节点而构成的,以点带面、由圈向外辐射,全面推动河南经济的发展(见表1)。

表1可知,郑州和洛阳的GDP分别为:4912.7亿元、2717.0亿元,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同时郑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87.1亿元,洛阳为954.8亿元,也远高于其他城市,说明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居民消费水平都大大高于其他区域。洛阳、开封、焦作、郑州等城市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文化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对河南二级及以上中心城市的调查分析,有助于全面把握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色,稳妥开发适合不同区域发展的优势体育产业。

2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体育产业的主要类型

2004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体育主体产业类、体育相关产业类和体育外围产业类[2]。体育产业的核心是其主体产业,包括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培训和咨询业;体育相关产业主要有体育用品业、场馆经营业、体育传媒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中介业和体育资本业(如体育彩票、租赁等);体育外围产业则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及体育部门开展的相关产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该研究根据需要,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的视角将体育产业分类为:主体产业和相关产业(见图1)。依据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该研究主要对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培训业等五个行业进行探讨与分析。

表1 河南省9大中心城市基本情况一览表

图1 体育产业的分类

2.2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确定

德尔菲法也叫专家意见法,它是以匿名的方式来预测意见的。这种方法需要在多轮次的调查后,研究者对各轮次的调查结果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修改,最后使各专家的意见趋于集中,形成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预测结果。此方法特别要求:各个专家之间不能相互联系、互相讨论,仅可与研究者进行联系。德尔菲法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运用广泛。该研究也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对以往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搜集、查阅、归纳、整理和汇总,主要从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环境、产业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等因素层面形成初始调查问卷。研究者采用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体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学科中抽取12名专家对初始问卷进行匿名答卷。调查进行了2轮次,第一轮为问卷调查;第二轮以电话、走访、邮件等形式的专家访谈,访谈的重点是确定具体的影响因素指标。研究者对调查问卷、征询的意见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归纳、逐渐完善,最终遴选出20个影响因素指标(见表2)。

表2 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

2.3 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对相关专家和有丰富从教经验的教师共110人就体育产业五大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将20个影响因素指标的影响程度分别以“十分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十分不重要”选项,依次赋5分、4分、3分、2分、1分。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4份,回收率94.5%;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96.15%。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取样适当性的 KMO值为0.887,巴特莱特(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著,适合作因子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主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3)。

表3 因子提取和旋转表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20个影响因素指标中的前4个指标,其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80.829%。说明可以提取前4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来代替原20个影响因素指标,目的是缩减因素、简约指标。

对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方差极大法进行旋转,得出因子载荷矩阵表(见表4)。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旋转方法:方差极大与Kaiser正常化。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显示出,每个影响因素指标分别在4个公共因子中的负荷量大小。借助此统计数据,对每个影响因素指标所在4个公共因子负荷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将负荷量最大的对应影响因素指标分到最大负荷量所属的公共因子组中。依据各公共因子中所包含的影响因素指标对每个公共因子进行命名(见表5)。

表5显示,命名F1为体育环境因子,命名F2为区位环境因子,命名F3为产业环境因子,命名F4为消费环境因子。借助多变量方差分析法可知,这4个公共因子分别在体育产业五大行业中的平均值(见表6)。

表6显示,在体育健身娱乐业中,F4的平均值最大,表明消费环境因子对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影响最大。即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就越好。因此,一个区域优先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前提是,该区域居民娱乐文化消费水平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也较高。

鉴于4个公共因子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影响程度差异不具显著性,P=0.304(>0.05)。说明体育环境因子、区位环境因子、产业环境因子和消费环境因子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影响程度差异不大。现阶段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业对我国体育产业贡献的增加值远远大于其他体育产业[4],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态势并不理想。只有创造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均衡全面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我国的体育竞赛表演业才能兴旺发达。

表5 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公共因子和命名

表6 多变量方差分析表

F3在体育用品业中的均值最高,说明可以影响产品利润空间和生产成本的产业环境因子,对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科学技术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政策利好、相关发展已纳入规划的区域,可将体育用品产业作为优势体育产业加以培育。

在体育旅游业中,F2的平均值最大,区位环境因子在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欠发达、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地区,可将体育旅游作为优势体育产业大力开发、重点培育。

体育环境因子F1对体育培训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中介服务业因素之所以出现在体育环境因子之中,是因为体育环境因素属于一种文化因素,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中介,中介服务业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5]。近年来,各式各样的体育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一种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拥有久远体育文化史、体育环境良好的区域,可将体育培训业作为优势体育产业积极进行开发与培育。

综上所述,通过对五大体育产业中不同公共因子平均值的比较,可以筛选出开发区域优势体育产业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各区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色来培育适合本区域的优势体育产业[6]。

3 中原城市群优势体育产业的培育策略

3.1 培育体育旅游业,发挥“中华腹地”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优势

位于“华夏腹地”的中原城市群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优势突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人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享有“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美称的河南省,历史文物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民俗文化特色浓郁。洛阳拥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旅游景点;开封的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等著名旅游景区为开封的经济腾飞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焦作境内的云台山以其独特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等。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数众多的山水景观、遗址遗迹,博大精深的中原历史文化凸显着河南独特的区位环境优势。区位环境是发展体育旅游业的重要条件。中原城市群可依据各区域特色开发与培育体育旅游业。洛阳、焦作、登封等地可依托其优越的山地资源开发登山等旅游项目;平顶山的尧山大峡谷,济源的王屋山等可依托其水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水上体育旅游项目等。必将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2 加强体育文化认同,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培训业

郑州和洛阳两地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业具有比较优势。若能充分调动人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对于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说,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经济拉动力将是无可限量的,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必定会起到强大的助推效应。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体育文化认同度差异较大、迫于工作压力没有时间运动等多种因素制约着人们进行体育健身消费。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社区借助各种方式对市民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熏陶,宣传、教育和引导他们科学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培训业至关重要。一旦形成“人人爱体育、人人去运动”的体育文化氛围,必将强力推动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培训业的蓬勃发展,大大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3.3 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培育新的优势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相关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引导市场机制对体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政府宏观调控与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相互取长补短,在不影响市场发挥自发调节功能的前提下,针对市场调节的不足进行适当干预。总之,政府积极营造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将是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好支持。在良好的产业环境氛围中,各区域要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体育产业,促进区域体育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另辟蹊径。同时,政府部门应做好监督、规范和引导工作,并予以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真正培育出中原城市群新的优势体育产业。

3.4 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

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改善与提高,离不开相关产业之间的协作或产业融合。发展体育旅游业,打造品牌体育旅游产业,只有借助于媒体业的广泛宣传,慕名而来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将科技产业融合于体育旅游业之中,譬如,人们在登山越野旅游时,携带轻便实用的“语音导航”来实时告知他们有关信息,从所在的位置至目标地之间的距离,到每个景点的特色、看点、历史变迁等,必定会提高人们来此一游的兴趣;体育健身娱乐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同样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吸引力,例如研发智能化的健身器械、娱乐场所的智能化设计、引进台湾的“虚拟跑步机”等。总而言之,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和需求,通过不断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最大化区域体育产业价值增值、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1-10/07/content_1963574.htm,2011-09-28.

[2]杨波.论我国体育市场管理法制化建设与完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3]易小坚,黄先锋.新时期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特色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2).

[4]张瑞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J].体育学刊,2011,18(2).

[5]李海.我国体育中介服务业未来5年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研,2007(1).

[6]张贵敏,王艳.我国区域体育产业的基本定位——基于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

猜你喜欢

娱乐业体育产业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探析
影响因子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娱乐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浅析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
我国娱乐业税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