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麻纤维苄基化改性

2013-09-19婷,侯晨,夏英,吕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红麻苄基极差

李 婷 婷,侯 晓 晨,夏 英,吕 枭 枭

(1.大连工业大学 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2.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0 引 言

红麻为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有很大的生物量,是一种很经济的可再生资源,可自然降解,价格低廉,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由于其优异的环保特性,它在很多方面的应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除了被应用于纺织、造纸等行业,人们不断开发红麻应用新领域,如动物饲料的生产、污水处理、复合材料的开发等[1-3]。在复合材料方面,红麻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纵向弹性模量较高,很适合作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4],但红麻纤维表面有大量的羟基,表面亲水,且羟基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与聚合物材料的相容性差,限制了其应用。

目前,为了提高红麻纤维与聚合物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对红麻纤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对纤维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纤维物理改性之后,纤维度有所提高,半纤维素减少,红麻结晶度降低[5-6],然而,物理改性红麻程度有限,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相容性改善不是很理想。相比之下,化学改性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化学改性能够显著降低红麻纤维的亲水性,增加与聚合物树脂相容性。用于红麻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有红麻纤维乙酰化处理、偶联剂处理等[7-9]。这些传统的改性方法对于提高纤维和聚合物树脂相容性的效果有限。苄基化改性是一种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得到高产率的反应,目前关于红麻纤维苄基化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论文研究了氯化苄作醚化剂、NaOH作膨胀剂和催化剂、季铵盐作相转移剂对红麻纤维进行改性的方法,期望能够有效降低纤维的亲水性,从而提高纤维和树脂的相容性。

1 试 验

1.1 主要原料

红麻纤维,已脱胶处理,山西中鑫洋麻业有限公司;氯化苄、季铵盐、NaOH、乙醇,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将红麻纤维切成1cm左右的短纤维,称量1.00g,与一定量氯化苄、相转移催化剂和7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置于三口烧瓶中,在一定温度下回流冷凝,磁力搅拌油浴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产物用蒸馏水和工业酒精交替洗涤多次,抽滤,80℃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得到改性纤维。

1.3 纤维吸水率的测试

将一定量的纤维置于80℃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后放置空气中,让其自然吸水,每20min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重1次;1h后,每40min称重1次;3h后,每60min称重1次;5h后,每120min称重1次,直到2次质量之差小于0.001g为止。

1.4 纤维阻燃性测试

将一定量的纤维置于烘箱中,烘箱温度设定从50℃开始,每隔50℃升温1次,达到温度后,纤维取样,观察纤维的变化,直到纤维成碳为止。

2 结果与讨论

2.1 苄基化改性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

运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安排试验,并采用极差分析处理数据,具体设计和结果如表1。

根据极差分析得出的结果,各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大小依次是:NaOH质量分数>季铵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氯化苄用量(38.750>26.750>24.500>18.500>8.500)。在此工艺条件下,最佳方案为:NaOH 30%,氯化苄8mL,相转移剂0.1g,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5h。根据此方案重复试验,可以得到接枝率为142%的反应产物。

表1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Tab.1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and results

2.1.1 碱浓度的影响

表1中所得到的极差结果显示,NaOH质量分数这一因素的极差是38.750,为所有因素极差中最大值,说明NaOH作为纤维的膨润剂和反应的催化剂,对反应接枝率的影响最大。均值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NaOH的浓度较低时,红麻纤维接枝率较低,NaOH质量分数为10%时,接枝率仅达到9.25%。这是因为较低浓度的NaOH对纤维的膨润效果不好,阻碍氯化苄与纤维表面的羟基醚化反应;NaOH质量分数增加,纤维的接枝率明显上升,当NaOH质量分数为30%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NaOH浓度,则苯甲基醚水解反应加剧,接枝率反而下降。

表2 NaOH质量分数对接枝率的影响Tab.2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NaOH on grafting rate

在正交试验基础上,用此浓度的NaOH溶液对红麻纤维预先浸润不同时间,可以得到更高接枝率的产物,如表3所示。NaOH预先渗透到纤维内部,对反应的催化效果更好,随浸润时间的延长,纤维的接枝率逐渐增大,当浸润20min时,红麻纤维的接枝率达到174%。相比接枝率达到142%的未浸润红麻纤维,浸润可以使纤维的接枝率显著提升,但是浸润时间过长,碱使纤维分解,产物为黄色的糊状物。

表3 不同浸润时间的红麻纤维接枝率Tab.3 Grafting rate of the fiber on different dipping time

2.1.2 季铵盐用量的影响

由表1所得的极差结果可知,相转移剂用量的极差结果为26.750,也是影响接枝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红麻纤维经NaOH溶液润胀后,相转移剂与纤维表面羟基形成共价键,形成活性中间体,阻碍纤维的羟基之间形成氢键,从而提高纤维的反应活性。表4的均值分析结果表明,季铵盐用量为0.1g时,接枝率为44.5%,效果最佳,增加季铵盐的用量,接枝率明显下降,当季铵盐用量增加到0.4g时,接枝率下降为26.75%。

表4 季铵盐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Tab.4 The effect of amount of quaternary ammonium on grafting rate

2.1.3 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影响

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表1的试验结果中,极差结果分别为28.500和14.500,明显低于NaOH质量分数和季铵盐用量的极差。在反应过程中,NaOH进入纤维内部,使纤维的细胞壁通道变宽,氯化苄才能进入到纤维的内部,与羟基发生取代反应,所以适当地增加反应时间和温度有利于接枝率的提高。表5和表6的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5h,接枝率分别达到48.5%和44.5%。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接枝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NaOH破坏了纤维结构,纤维素大分子链断裂,纤维发生分解。

表5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Tab.5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grafting rate

2.1.4 氯化苄用量的影响

表1的极差结果显示,氯化苄用量的极差为8.500,对接枝率的影响最小,可能是由于红麻纤维经NaOH溶液润胀后,反应活性并非无限增加,能与氯化苄发生反应的羟基有限。从表7中可以看到,接枝率随氯化苄用量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氯化苄用量为6mL时,接枝率为30.75%,当氯化苄用量为8mL时,获得最高接枝率为39.00%,继续增加氯化苄的用量至9mL,接枝率下降为34.25%。接枝率随氯化苄的用量变化幅度不大。

由以上试验结果确定红麻纤维苄基化改性试验的最佳方案为:30%NaOH对红麻预先浸润20min之后与8mL氯化苄、0.1g相转移剂在100℃下反应2.5h。此条件下得到的反应产物接枝率为174%。

表7 氯化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Tab.7 The effect of amount of benzyl chloride on grafting rate

2.2 苄基化红麻结构表征和分析

2.2.1 红外光谱分析

图1的红外结果表明,红麻纤维接枝后,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对比未改性红麻的红外谱图,接枝红麻的谱图在1 634.50、1 496.50、1 454.34、1 381.81cm-1处出现芳香族化合物的吸收峰,是苯环的特征吸收峰。735.02、696.42cm-1处出现单取代苯环的特征吸收峰。未改性红麻谱图中2 924.36cm-1为脂肪族 C— H 特征吸收峰,接枝后峰面积增大,说明接枝后 C— H 基团增多。1 063.35cm-1为醚键的特征吸收峰,接枝后峰面积增大,说明接枝后醚键增多。这些特征峰的变化说明红麻纤维发生苄基化反应。

图1 接枝前后红麻纤维的IR谱图Fig.1 IR spectra of ungrated and grated kenaf fiber

2.2.2 扫描电镜分析

图2中SEM结果显示,红麻纤维表面结构密实紧致,可以看到明显的节梗和凹槽,纤维表面比较光滑。而苄基化改性的红麻纤维结构松散,表面粗糙,纤维宽度变大,表面有大量片状附着物。与红麻相比,红麻纤维改性之后纤维微观结构变化明显。这种松散的结构能够增大纤维与聚合物树脂之间的接触面积,而片状附着物则有利于使纤维的亲水性有所降低,从而能够达到提高红麻纤维与树脂相容性的目的。

图2 红麻纤维苄基化处理前后的SEM图Fig.2 SEM images of ungrated and grated kenaf fiber

2.3 苄基化红麻的性能

2.3.1 苄基化红麻的吸水性

对红麻、碱处理红麻和苄基化红麻进行吸水率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红麻经过碱处理后,吸水速率加快,平衡吸水率由4.1%升高到11.7%。而苄基化改性的红麻纤维平衡吸水率为3.5%,甚至低于红麻纤维。红麻纤维苄基化改性是典型的Williamson亲核取代反应。

图3 纤维吸水率测试结果图Fig.3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the fiber

NaOH处理会使红麻纤维松散,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能够增加纤维表面的羟基,使纤维的吸水率显著增加。苄基化改性之后的红麻部分羟基被取代,纤维的亲水性明显降低,相比碱浸润后的红麻纤维下降8.2%。纤维吸水率降低,表明纤维的亲水性基团减少,纤维由亲水性转化为亲油性,与聚合物树脂共混,能够有效提高两者的相容性,从而得到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

2.3.2 苄基化红麻纤维的耐热性

将红麻纤维和苄基化红麻纤维放至烘箱内,从50℃开始升温,每隔50℃取样1次,观察纤维变化,测试纤维的耐热性。图4为红麻和苄基化红麻加热至250℃的照片。相比未加热之前的纤维,红麻纤维加热后除颜色加深之外,形貌无明显变化,而苄基化红麻纤维发生碳化,纤维呈絮状。图5的SEM结果显示,红麻纤维加热至250℃时,纤维的表面仍然可以看到节梗和凹槽,但没有未加热的红麻纤维明显。而苄基化红麻加热至250℃时,纤维表面相对平整,对比图2(b)未加热苄基化红麻纤维的SEM结果,片状附着物不明显。

图4 加热后的纤维外观Fig.4 Photograph of fiber after heated

图5 加热后纤维SEM图Fig.5 SEM images of fiber after heated

图6红外结果显示,对照未加热的苄基化红麻,苄基化红麻加热到250℃时,原3 435.11cm-1处的羟基振动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1 381.81~1 634.50cm-1的苯环特征吸收峰发生位移,峰面积减小,1 063.35cm-1的C—O—C特征吸收峰减弱,而735.02、696.42cm-1处的单取代苯环的特征吸收峰几乎消失。说明苄基化红麻加热之后,纤维表面接枝的基团部分发生链段脱落,脱落下的单取代苯环形成碳层,包覆在纤维表面,能够对纤维起到一定的阻燃效果。

图6 加热前后苄基化红麻纤维的IR谱图Fig.6 IR spectra of grated fiber before and after heated

3 结 论

(1)采用30% 的 NaOH对红麻预先浸润20min后,与8mL醚化剂、0.1g相转移剂在100℃下油浴反应2.5h,可以得到接枝率高达174%的苄基化改性红麻纤维。

(2)苄基化改性可使红麻纤维表面羟基苯甲基化,降低纤维极性,从而提高纤维与聚合物材料的相容性。

(3)红麻纤维苄基化改性后疏水性明显改善。

(4)苄基化改性有助于红麻纤维受热时快速碳化,赋予纤维一定的阻燃性。

[1]盛旭敏,徐梁,李又兵,等.聚丙烯/红麻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1,39(9):53-56.

[2]李德芳.红/黄麻新用途综合开发与国际合作[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Z2):411-414.

[3]陈安国.加强中马红麻合作,实现优势互补[J].中国麻业,2005,27(2):102-103.

[4]刘丽妍,王瑞.麻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04,22(2):37-40.

[5]郑来久,郁崇文.红黄麻纤维化学改性及纺麻棉混纺纱[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21(2):145-148.(ZHENG Lai-jiu,YU Chong-wen.Study on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kenaf fiber and mixed blending with cotton[J].Journal of Dalia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2002,21(2):145-148.)

[6]ABU BAKAR M A,AHMAD S,KUNTJORO W,et al.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reated and untreated kenaf fibre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J].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2010,4(2):159-163.

[7]HUDA M S.Effect of fiber surface-treatments on the properties of laminated biocomposites from poly(lactic acid)(PLA)and kenaf fiber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68(2):424-432.

[8]KUROTA S,KASIH T P,KUBOTA H,et al.Natural kenaf fiber modified by graft polymerization and its composites[C].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Kenaf and Allied Fibers,2004:159-174.

[9]JONOOBI M,HARUN J,MATHE A P,et al.Preparation of cellulose nanofibers with hydrophobic surface characteristics[J].Cellulose,2010,17(2):299-307.

猜你喜欢

红麻苄基极差
流式细胞术测定玫瑰茄及红麻的基因组大小
中轻度镉污染耕地中不同品种红麻生长特性和栽培方式研究
二次函数极差的规律与应用
不同红麻品种修复中轻度镉污染农田试验
在分位数回归中结构突变的经验极差检验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欧盟禁止在化妆品成份中使用3-亚苄基樟脑
聚苯乙烯/苄基木粉复合材料的染色研究
木醋液与6-苄基腺嘌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
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