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复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3-09-19刘晓康曹京华蒋秀丽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外语应用型

刘晓康,李 彦,曹京华,程 毓,蒋秀丽

(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昆明 650106;2.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0081)

随着多边区域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语单语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复语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综合类院校和外语类院校的改革趋势。譬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复语型专业包括阿拉伯语-英语、朝鲜语(韩国语)-英语、法语-英语、泰语-英语等。北京外国语大学自2007年起招收复语同声传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能用一门母语(汉语)和两门外语(英语+德/法/俄)从事口笔译的国际化人才。大连外国语学院在英语专业下设“英日复语”等方向〔1〕。双语教育与复语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双语教育可覆盖各专业,复语教育则适用于各语言类专业。从社会需求来看,英语和非通用语种复合的外语人才需求量较大,一定意义上来说,应用型且具备国际化视角的复语人才培养是一种发展趋势,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本科院校更是如此。鉴于此,本文将在回顾复语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类型,明确应用型复语人才的相关概念,阐述其培养模式的特点,期待对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基本概念与国内外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同于传统本科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同于专科教育英语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和学校发展目标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换言之,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切实掌握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区域经济对特定人才的需求。

“双语”与“复语”在一些文章中被替换使用,引起诸多不便。学者们通常认为双语教育是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两种教学媒介语通常为母语和外语,教学不通过语言课程而是将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来实现语言教学〔3-4〕。本文所谈及的复语教育是使语言学习者掌握两门非母语语言,且须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目标。

复语的相关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双语教育〔5〕、语言习得〔6-7〕、语言教学及习得策略〔8〕、课程设置〔9〕、教学测试〔10〕、跨文化交际能力〔11〕、语言认知〔12〕和教师教育〔13〕等方面,涵盖了语言教学与学习的各个方面。目前,针对应用型复语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

国内对培养复语人才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出现,理论性与探讨性文章较多。一些外语界学者对英语专业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概念、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强调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重要性的同时,须根据外语专业在生源、师资、环境、传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改革,呼吁制定不同类别的教学大纲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英语专业教学〔14-15〕。其中,冯清高从语言习得和语言模式的理论出发,讨论复语专业中英语磨蚀的可能性和减少磨蚀的可行性〔16〕。另一部分学者对复语人才培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性、可行性分析,如王雪梅和徐璐以国际化视角探讨了复语人才的内涵,提出“3M+3C+3I”的立体培养模式〔1〕;刘颖对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充分认识复语教学面临挑战的同时,提出“不断线英语课程设置”等设想〔17〕。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国内不乏知名学者的论述观点,如高翔和穆从军提出双阶段能力培养方案:外语综合能力培养(1~5学期)与复合能力培养(6~7学期)〔18〕;李金奇以市场机制导向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组矛盾变量之间的关系〔19〕。相对而言,结合外语专业复语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

二、复语人才的类型与语种选取原则

为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将复语教育相关的语言类专业分为学术型、专业型、应用型等不同类型〔1〕。见表1。高校教师、语言研究等为学术型人才;国际公务员、专业复语翻译为专业型人才;而商务翻译、基础性语言教学、办公室文职为应用型人才。

表1 复语人才培养类型

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高校多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教育导向为研究、学术型人才培养,相对应的为国内985院校或211院校,可将外语人才培养定位在学术型人才,旨在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培养他们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在教育、外事、外经、文化宣传及科学研究等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对此类人才,社会需求量较小。而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高校主要培养专业型复语人才,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从事语言类专业性的工作,如专业翻译、教学规划决策、国际公务员等。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相对均衡的高等院校可培养专业型复语人才,此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较大。教学型或应用型高校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从事两种外语常规商务翻译、基础性复语语言教学、办公室文职工作。此类人才的培养方案适合大多数教学型或应用型高校,市场需求量最大。

复语语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出口问题,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综合各项因素,至少有两个方面应予以参照,即中国关键外语统计排名〔20〕及高校主要服务的区域经济因素。中国关键外语统计排名情况见表2。

表2 中国关键外语统计情况

形成中国关键外语统计的参考因素包括了政治、经济、综合国力与教育、信息安全、地理位置和语言本身的强弱等诸多方面,具有客观参考性;而为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还须考虑高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如云南地区可重点考虑东南亚的各种非通用语种。

三、应用型复语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新生事物,应用型复语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目前形式比较单一,但部分高校已迈出第一步。目前设立的复语方向均隶属英语专业,以云南省为例,五所设立英语专业的独立学院中有三所开设了复语方向(或称双语双向),其模式为“英语+通用语/非通用语”,其中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已开设的复语方向有:英日、英越(越南语)、英缅(缅甸语);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复语方向有:英日、英泰、英法、英西(西班牙语)、英阿(阿拉伯语);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的复语为英泰双语方向。《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规定:英语专业四年内的专业课总学时在2000左右,一般不超过2200学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总学分为180~200学分。云南省的三所高校的课程相关值均在该“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在当前的复语教育中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综合这几所大学的资料及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应用型复语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清晰定位,需求导向。复语人才培养类型为应用型复语人才培养院校提供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定位参考。开设复语方向必须通过市场需求调研,同时参照办学条件。②学时充盈,模式丰富。学时与学分往往是办学的瓶颈,在尊重语言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可适当控制学分。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复语专业(英日复语)采用五年学制,其学分达244分,学时达4115个学时,值得借鉴。非通用语在各国往往有教学成本、距离、语言环境等天然优势,而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则较容易获取教学资源,因此,复语人才培养可采用“2+1+1”“2+2”或“3+1”等多种办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③改革课程,重在应用。胡文仲提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语专业(相当于我国英语专业),入学第一天就用法语上课,每周都举行测试〔15〕。技能训练的方式包括阅读和讨论课文、学习词汇和语法、写作文、演剧、看录像、以小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观看法语电影并积极讨论、学习法语国家的文化、给法国学生发电子邮件和用法语做网页等。我们大量的语言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如何与实践有效结合值得进一步商榷。④加大实习环节管理,丰富实习项目。较单语种专业教学,复语教育承受更大的教学负荷量,双外语对实习环节则有更高的要求。建议采用集中实习方式设计执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则可采用更为个性化的分散方式。校方提供实习项目的多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类专业的实习质量,非通用语的性质也决定了校方组织实习活动的必要性。

由于学校定位不同、历史差异、办学条件优劣和力量强弱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也必然会存有差异。而问题是如何调节整合这些差异。复语教育必然需转化这些差异为特色和优势,以改变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同质化、人才规格单一化的现象。

四、结语

现代语言教学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改变,它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针对复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只是通往这个大方向的一条道路,以此希望能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有所启发,为应用型语言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王雪梅,徐璐.国际化复语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9-12.

〔2〕徐淑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3):141-142.

〔3〕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59.

〔4〕朱晔,俞理明.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研究现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31-36.

〔5〕Cummins J.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Pedagogy〔M〕.San Diego:College-Hill Press,1984.

〔6〕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7〕Larsen-Freeman D,Long M 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9〕Richards J 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10〕Bachman L F,Palmer A.Language Assessment in Practice:Developing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Justifying their Use in the Real World〔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11〕Samovar L A,Porter R E,Stefani L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2〕Bowles M.The Think-aloud Controversy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M〕.New York:Routledge,2010.

〔13〕Richards J.Beyond Trai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4〕钟美荪.以精英教育理念深化外语教育改革: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5):254-256.

〔15〕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J〕.外语界,2008(6):18-24.

〔16〕冯清高.语言习得与语言磨蚀:关于复语专业的理论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5):28-31.

〔17〕刘颖.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课程设置〔J〕.现代传播,2011(2):157-158.

〔18〕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2):10-13.

〔19〕李金奇.市场机制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8):34-36.

〔20〕张治国.中国的关键外语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1):66-74.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外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山教你学外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