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指标学特点研究

2013-09-19杨红玲肖本胜何亚磊魏引蔡叶锐王新楼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生化心衰

杨红玲 肖本胜 何亚磊 魏引 蔡叶锐 王新楼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CF)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1]。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不断增高,是造成心力衰竭上升的主要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显示[2],心衰已成为本世纪流行病,成为严重的全球医学问题。本文收集了2012年6月到2012年12月在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体检或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的患者临床资料,现对这些资料做临床学指标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资料81例,其中慢性心衰组为50例,年龄为21~87岁,平均年龄为(69±9.45)岁;非慢性心衰组为31例,年龄为41~84岁,平均年龄为(62.19±12.15)岁;慢性心衰组按男女性别来分,男性为23人,平均年龄为:(64.52±9.47)岁,女性为27人,平均年龄为:(66.11±11.34)岁;本组收集的全部患者在最近一年期间均有至少一次住院史。慢性心衰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非慢性心衰组的心功能全部为Ⅰ级。

1.2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二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生化指标比较 从生化指标上来分析,心衰患者于非心衰的患者在生化指标上并没有特异性,所存在的微小差异可能由样本量不同所引起(详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活性指标比较 从一些活性指标上来分析,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心衰组的患者反而比正常组的高很多(P<0.05),这可能是由于心衰患者的体现并不能够通过总抗氧化能力来体现出来,另一方,非心衰组总抗氧化能力在降低明显,但标准差较大,主要是因为正常组的患者患病主要为2型糖尿病,表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指标。而在ANG-II、ET-1、IL-β以及TNF四个指标上,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心衰组均明显的高于其他组,其中经检验ANGII、ET-1、IL-β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这三个指标和其他疾病相比,出现较高的值时,应首先考虑心理衰竭(详见表2)。

表1 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项目 心衰组 正常组总胆固醇(mmol/L)4.58±1.37 4.75±0.597甘油三酯(mmol/L) 1.47±0.631 2.14±1.24 HDL-C(mmol/L) 1.15±0.243 1.17±0.154 LDL-C(mmol/L) 2.79±1.014 2.55±0.666 ALT(μ/L) 24.92±13.00 29.87±15.5 AST(μ/L) 25.01±9.58 24.48±7.797葡萄糖(mmol/L)5.91±1.58 5.18±0.978

表2 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活性指标比较(±s)

表2 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活性指标比较(±s)

项目 心衰组 正常组总抗氧化能力(毫升血清)0.088±0.076 0.073±0.027 15.12±6.34images/BZ_18_928_1012_930_1014.png7.56±12.20 ANG-Ⅱ(OD) 0.126±0.026 0.098±0.017 ET-1(OD) 0.046±0.031 0.027±0.009 IL-1β(OD) 0.043±0.058 0.026±0.016 TNF(OD)

2.3 HHcy、CYPA指标比较 HHcy上来分析,心衰组的值要高于非心衰组,但差异不明显,而在CYPA上心衰组的值明显的高于非心衰组,表明,CYPA是心衰疾病的一个关键显现,如果通过CYPA来治疗疾病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详见表3)。

表3 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同型半管氨酸与CYPA比较

3 讨论

心衰(Heart Failure,HF)是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又称心功能不全[3]。目前全球心衰患者高达2250万,且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而我国成人慢性心衰患病率达0.9%,男女分别为0.7%和1.0%。我国慢性心衰患者达到1300万,这部分人群2年死亡率为37%,6年死亡率达到82%,死亡率高于许多恶性肿瘤。另有研究显示[4]慢性心衰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 ~5.6%,并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上升,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7.4%,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是高达10%。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识有限,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也缺乏规范管理,所以它的危害性往往被人们忽视[5]。

心衰检查的主要实验室指标主要为常规生活指标[6],包括血常规、肝脏功能、电解质等,但是患者在检查时往往没有特异性,因此过去的研究认为因根据不同的生化指标来确定详细的治疗方案。而Hcy[7]以及 CYPA[8]为近年来发现的心衰患者的重要指标。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比较发现,在 CHOL、TG、HDL-C、LDL-C、ALT 以及 AST等生化指标上并没有特异性,在ANG-II、ET-1、IL-β以及TNF四个指标上,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心衰组均明显的高于其他组,其中经检验 ANG-II、ET-1、IL-β 的 P 值均小于0.05,CYPA比较发现心衰组的值明显的高于非心衰组,P值均小于0.05。

总之,本文的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并不能通过其血清常规生化指标来反应,而明显的指标特征主要表现在ANGII、ET-1、IL-β、CYPA 以及 TNF5 个指标中。

[1] Lindenfeld J,Albert NM,Boehmer JP,et al.HFSA 2010 Comprehensive Heart Failure Practice Guideline.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2010,16(6):e1-194.

[2] 姜红,葛均波.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1):1-5.

[3] 邢作英,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0):937-938.

[4] 钱俊峰,姜红,葛均波.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中国临床医学,2009,16(5):700-703.

[5] Barry A.Borlaug,Rick A.Nishimura,Paul Sorajja,et al.Exercise Hemodynamics Enhance Diagnosis of Early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Circulation:Heart Failure,2010,3:588-595.

[6] Mitja Lainscaka,Stephan von Haehlinga,Stefan D.Ankera.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other biomarker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From BNP,NT-proBNP,and MR-proANP to routine biochemical mark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9,132(3):303-311.

[7] Michaela Maurer,Sonja Burri,Stefano de Marchi,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eart failure with and without cardiorenal syndro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41(1):32-38.

[8] Kimio Satoh,Yoshihiro Fukumoto,Hiroaki Shimokawa.Rho-kinase:important new therapeutic target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JP-Heart August,2011,301(2):H287-H296.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生化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