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2013-09-19王遂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符合率

王遂山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指出,对他汀类药物予以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较高,能够对发生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产生良好的干预治疗效果,并建议,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不超过2.6 mmol/L的范围[2]。近几年关于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抽取其中的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137例,女81例,年龄32~83岁,平均(58.9±13.5)岁,218例患者中,存在过度饮酒史者48例,吸烟史者67例,卒中史者46例,高血压史者132例,糖尿病史者56例,高脂血症病史者27例,冠心病史者22例。本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符合ASA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②首次卒中发作与再次发作前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③入选时为患者发病后2周内。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为:① 在发病前存在有其他任何因素导致的生活无法自理者。② 合并有相对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并征得家属与患者的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3]。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后的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病情分成高危组、极高危Ⅱ组、极高危Ⅰ组,对比各组他汀类药物应用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符合率。

1.2.2 分组标准 本次研究中将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动脉-动脉栓塞证据或者是存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者视为极高危Ⅰ组(129例);将合并有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未戒断吸烟以及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者视为极高危Ⅱ组(46例);将其他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视为高危组(43例)[4]。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 经统计得知,2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为52.75%,且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指南的符合率较高危组与极高危Ⅱ组高(P<0.05)。详见表1。

2.2 随访3个月后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 随访3个月后,他汀类药物应用者为49例,应用率为22.48%,极高危Ⅰ组与极高危Ⅱ组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指南符合率均较高危组高(P<0.05),然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住院期间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统计[n(%),%]

表2 随访3个月后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统计

2.3 住院期间与随访3个月后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比较经统计,住院期间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为52.75%,与指南符合率为52.75%;随访3个月后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为22.48%,与指南符合率为22.90%。由此可知,随访3个月后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以及与指南符合率均较住院期间发生显著降低(P<0.05)。

2.4 住院期间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和为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复发发生率比较 经统计,在住院期间应用他汀类药物者115例,复发者17例,复发率为14.78%;未应用他汀类药物者103例,复发者31例,复发率为30.10%。显然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较未应用者发生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者是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近几年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该病症已经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相对较高,因复发而导致的患者残疾以及病死率同初发者比较呈现出显著的倍增趋势。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对血脂异常进行积极治疗为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的一个关键因素。他汀类药物能够使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有效降低,并且能够对脑及血管产生积极的保护作用[1]。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以及罗苏伐他汀等,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降血脂治疗中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线性关系,且可降低 LDL-C和 TC水平,然而却可以升高HDL-C水平[5]。临床用药经验发现,他汀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横纹肌溶解、肝功能损害以及胃肠道损伤等不良反应,多数情况下是受到用药剂量的影响,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由此可知,该类药物的使用安全性较高[6]。

羟甲基戊二酰酶A(HMG-CoA)属于一种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降脂机制主要为:在进入人体后发生水解,生存相应的活性酶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进而对HMG-CoA的转化产生阻断作用,降低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量,进而达到降低血清LDL-C以及TC水平,并且其可以使载脂蛋白B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得以降低,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得到轻度升高[7]。已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调脂效果,特别是能够降低LDL-C水平,为临床上具有显著疗效的调脂药[8]。曾有文献报道:对患者展开积极有效的胆固醇水平控制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在脑卒中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TC与LDL-C为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其给予合理的他汀类药物可产生显著的预防效果[10]。

本次研究中对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作用进行了研究。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展开脑卒中复发的一种预防。SPARCL在脑血管疾病以及二级预防领域中研究发现,强化降脂,使LDL-C水平降低40%可对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产生显著的预防效果[11]。已有研究明确指出,他汀类药物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预防的主要机制为通过使血脂水平得到有效降低,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阻断或消退,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甚至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实现逆转,进而降低大动脉以及颈、脑动脉疾病的发生;降低动脉-动脉栓塞诱发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最终达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

从表1我们发现,在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为52.75%,与指南符合率为52.75%。且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指南的符合率较高危组与极高危Ⅱ组高。表2中,患者随访3个月后,他汀类药物应用率降低至22.48%,与指南符合率降低至22.90%,且极高危Ⅰ组与极高危Ⅱ组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指南符合率均较高危组高,但是两组间则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患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与指南符合率较低,用药依从性较差,应引起重视[12]。本次研究中对比了应用他汀类药物者和未应用他汀类药物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现,应用他汀类药物者复发率为14.78%;未应用他汀类药物者复发率为30.10%,显然前者复发率较后者发生显著降低。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凭借使血脂水平得以显著降低的机制,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目前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和依从性相对较差,应引起有关工作者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积极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使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工作得到改善,并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

[1] 林岩.卒中专病门诊贯彻卒中二级预防指南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4):73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6):154.

[3] 刘春洁.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19):692-694.

[4] 吕瑞娟.他汀类药物治疗ALT升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新医学,2009,14(27):386-387.

[5] 邵建伟.10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09,22(03):225-227.

[6] 许明杰,马锐华,宋世萍,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04):391-393.

[7]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组.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中华内科杂志,2007,47(10):873-874.

[8] 叶平.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的启示.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9,19(24):141-143.

[9] 叶初阳,刘武.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09,20(19):947-948.

[10] 刘志军,范生尧.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10,17(24):261-262.

[11]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的中国专家建议组.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中华内科杂志,2008,47(32):873-875.

[12] 李王君,吴家幂,储照虎,等.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9(27):696-699.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