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示导学的“渡导”策略

2013-09-19陈志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孔乙己导学自然段

陈志华

(如皋市雪岸镇雪北小学,江苏 如皋 226500)

所谓“渡导”就是过渡性导学,是承上启下的导学,是在自主学习和展示活动之间的导学。我们不妨看看一位老师是如何“渡导”的。

活动一:“大家都知道今天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们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活动。”此话一出,学生都打开活动单阅读起来,然后老师邀请学生说一说目标,接着,老师轻轻地说:“大家都知道了,就开始吧!”这个环节结束,老师又说:“孩子们,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现在谁来读给大家听听,老师也愿意听你读呢!”感染性的话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展示的欲望调动起来了。课堂热闹非凡。

活动二:“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活动,已经把这首诗读得响亮、正确了,达到了第一个目标,老师恭喜你们!但这才是第一步,还有更高的要求等着我们,那就是——”(学生回答:“理解这首诗”)“对了,同学们一定能做好的,因为可以依靠工具书和小组的合作交流。比一比,哪一组最先达到目标。”(学生自觉进入到活动二之中兴趣盎然地活动起来)活动二结束,老师又开口了:“你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得生动、流利,也可以说得一般般,实在说不出来的话也可以用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来表示自己理解了,不过要把自己的理解让听的人感觉到。无论怎样,你都要展示你自己,机会难得哦!”的确,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比较难,但是,老师的导学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坡度,课堂没有因为学习障碍而停滞,反而因为不同形式的展示而显得生气盎然。

“从大家展示的情况看,无论是读还是背,还是描述诗中的景色,都很精彩。是不是各小组都能达到了目标呢?我们自己检测一下。”学生自己完成“检测反馈”后,老师这样说:学习了一课,取得的成绩不仅自己享受,更要和老师和同学分享,来,展示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吧。(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反馈作业,老师组织学生互评,课堂圆满结束)

这位老师的展示导学的过渡语不是最好的,但是效果却很好。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展示活动设计不同的导学语,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为“活动单导学模式”增色。笔者通过总结普通教师乃至名家的展示导学语言,归纳出以下几个“渡导”策略。

一、风趣幽默

于永正说:“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的确,恰当的幽默就是精彩的语言,它可以使学生心灵愉悦,掀起教学高潮。当它与过渡语结合时,则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某老师在讲《公益广告词的编拟》时,先出示了一些好的公益广告词,看到学生脸上有欣羡的表情后,老师趁势说:“有同学也许会问,这样优美的公益广告词是怎样写出来的呢?别急,下面我就教给你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是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当教者学着范伟的语调说出最后一句话时,学生顿时笑倒一片。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广告词的撰写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方法写出广告词互相作交流展示。学生跃跃欲试,展示效果很好。在这个导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方法的心理期待,用幽默的话语过渡到了展示,调节了课堂气氛,从而使展示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同类联系

“同类联系”是针对两个同类的环节或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二者的联系后展示发现,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来看看《莫高窟》第二课时是如何设计的。

这个活动单中巧妙地运用同类联系来进行展示的导学,使学生能很快地发现写作特色和方法,并轻松地加以运用,所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展示效果很好。

学习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一:总体把握,概括大意(1)朗读课文2~4自然段。(2)注意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的关系,圈画出表示前后联系的关联词。(3)用上这些关联词概括2~4自然段的意思。(4)小组交流,自由展示。活动一:(1)巡视、了解、指导。(2)出示课件(活动要求):①指名回答纠正,提示用关联词组织语言:莫高窟不仅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②引导学生用“不仅有……还有……还有……”练习说话。③小结过渡:关联词“不仅有……还有……还有……”使句子联系紧密,使几段话前后关连。我们在适当的场合要多多使用这样的关联词,使自己的语言表达逻辑性更强。下面我们走进2、3两个自然段,揣摩它的表达的巧妙。活动二:精读重点段,理解内涵。1.读一读:从2、3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读出其中的感情。2.画一画:①这段话重点写了哪种艺术品?用“……”画出来。②这段话写了什么特点?用“□”画出来。③用“_____”画出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句子。④用“《》”画出人们看到这些艺术品的感受的句子。3.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活动二:(1)巡视、了解、指导。鼓励学生多读几遍,提醒他们“画一画”内容和符号的对应。(2)组织交流。①交流展示“读一读”a.从2、3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读出其中的感情。(重点指导朗读:怎样的感情?怎样读出这种感情?范读和赛读结合)b.在朗读中插播课件帮助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怀抱琵琶,轻拨银弦;倒悬身子,自天而降;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舒展双臂,翩翩起舞。重点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不同,体会写作方法的巧妙。②交流展示“画一画”a.第2段中重点写了彩塑,写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相机理解:神态各异的“异”)。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句子是“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描写人们看到这些艺术品的感受的句子是:“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b.第3段中重点写了壁画,写了“宏伟瑰丽、丰富多彩”的特点(相机理解:宏伟瑰丽的“宏伟”和“瑰丽”)。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句子是:“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描写人们看到这些艺术品的感受的句子是:“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③引导对比发现a.课件出示带符号的第2、3段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带符号的对应顺序。师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b.学生展示:(略)

c.总结写作顺序:总体特征——例举多种——重点推介最典型——观看感受④运用课件积累语言a.运用课件:我们总结出的这个写作顺序有大用处,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全段。来,我们一起试一试。b.要求学生根据课件词语,迅速回答出课文原文(练习背诵)。c.根据课件提示,练习背诵并开展背诵展示。d.组织背诵比赛。⑤小结过渡:看,有了这个规律帮助,我们背起课文来方便多了,这就是走进文字深处的便捷之处。除了这个用处,我们还可以用这种顺序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章。来,我们一起试一试。活动三:运用写法,尝试创造(1)观看视频,注意视频内容。(2)说说视频内容的总体特征、重要例子和总体感受。(3)写作、修改。(4)组内交流,全班展示。活动三:(1)视频。(定慧寺的佛像)(2)组织写作、修改。(3)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三、总结示范

即在总结上一个环节中示范,在示范后进行下一个环节,这种导学从已知到未知,过渡自然,妙在几乎让人看不出是过渡,这对于学生展示有激发作用。

某老师讲《孔乙己》时,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前有这样一段导学,值得玩味:

“同学们,‘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个‘大约’隐含着社会的冷漠,这个‘的确’表现了孔已己死亡的必然。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死了,这个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存在下去!”

“如果说我们同情孔乙己的死亡,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诅咒这个社会的灭亡!作者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在课题“孔乙己”的下面板书了一个副标题:“一个人和一个社会”)。

“好,我刚才写的这个副标题,可以看作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现在,我希望你们也学着老师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另外加上一个副标题,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或对孔乙己的认识,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独特思考。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注释!”

在这段导学中,老师先总结后示范,不动声色地滑向了下一个环节——学生学习、展示学习成果。这样的导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整体的理解,更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示范过渡,提高了教学效益。

有了这样的“渡导”,课堂就会显得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渡导简练,却像一根美丽的丝线,串起了课堂上一颗颗的珍珠。当然,这只是常规化的过渡用语,在真正的课堂上,其形式和作用要复杂得多。它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愿望。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就能把上面已学过的内容起到总结梳理的功效,又能对下文所要出现的内容进行启发,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在引人入胜、浑然不觉中学习新的内容。

猜你喜欢

孔乙己导学自然段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秋天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