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还是“短命”?
2013-09-19■文/林鸣
■文/林 鸣
据说,德国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好几年前,有家公司为自己推出的新款洗碗机征集好故事,一位波兰老人为此写了一段话,并由此荣膺榜首。他说:“33年来我换了三任妻子,而我的洗碗机却一直陪伴着我。”。在中国市场上能找出这样的故事并被津津乐道吗?应该说很难。因为目前国人的消费观念是“快了更快,换了还换”。尤其是年轻人,像喜欢洋快餐一样实施“快餐消费”。在他们眼里,手机、电脑及所有家电产品都相当于“鸡腿”和“汉堡”。一位女大学生说:如果你拿着去年的手机上街,都不好意思当众打电话。精明的厂商抓住这种心理,不断地向市场推出自己的“新品”。实在没有什么过硬内容,就造个“壳”上市,一心期盼能掀起销售狂澜。于是,有的车虽然发动机陈旧,却拥有若干靓丽的硬壳儿;有的药品明明是老药,却编出别名、小名和曾用名。由于此类“创新”行为愈演愈烈,不仅消费者弄糊涂了,有时也能把制造商带到沟里。一位汽车制造厂的老总在一款“新车”的发布会上,竟把“儿子”的名字念错了,引来哄堂大笑。
“快餐”式产品带来的后果,简而言之一是浪费资源,二是污染环境。现在看来后者尤为严重。据了解,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中含有不少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原料。这些物质进入土壤中,会污染土壤;如将其烧化,会释放大量有害有毒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在城市里,小贩专门收购旧家电,再转卖到农村,实际上是将安全隐患和污染转移到农村,更是得不偿失。据环保专家介绍,电冰箱的制冷剂CFC—12和发泡剂CFC一11是破坏臭氧层物质;电视机显像管会爆炸且荧光屏含汞;个人电脑中含有700多种化学原料,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如电脑机壳外层的防火制剂含毒素,电池和电路板含镉,阴极射线管内含氧化铝和氧化钡。一些老型号电脑还含有金、钯、铂等金属。另一方面,废弃家电中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玻璃等,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如果当作垃圾掩埋,不仅浪费资源,如果其中有害物质渗出,还会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现今,一些私人企业用酸泡、火烧等方式提炼贵金属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有害废渣废气。环保专家指出,废旧家电中的有害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环境中,将长期滞留于生态系统的循环中,并随时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返回”人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这种由“快餐消费”带来的恶果,最终将由中外“食客”买单。
诚然,产品过于“长寿”,有其实实在在的缺点——陈旧过时,缺乏安全感等等,但它就像一位的朋友,忠诚而可靠——没有人会嫌老朋友老。大家都已看到:当下电子垃圾堆积、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快餐消费”观念所导致。然而改变现状是困难的,要知道当年英国花了20年才改变了“快餐消费”,在中国无疑将需要花更长的时间。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最终让绿色环保的消费观为国人接受,真正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专家坦言,时下中国市场以“快餐消费”为主,一件家电只用3至5年就更新,而德国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则反其道而行之,公开承诺一件家电的平均寿命达到20年,并坚持100%德国研发,94%德国制造。这家公司在全球有1.6万名员工,其中1.2万名在德国工厂。而且这些员工平均工龄超过16年。从产品到员工,都是“老”的,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在潇洒快乐的消费气氛中,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沉重的话题——“人类希望长寿还是短命?”这个话题可不是单独针对产品而言,而是指全人类的命运。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可能最快于下世纪面临危险境地。据报道,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一个由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对高科技的依赖可能给自身带来灾难,而这种情况最快于下个世纪出现。一位研究专家表示:“人类的科技能力与人类运用这些能力的智慧正在展开 一场重大比赛,我担心前者可能会遥遥领先于后者。”我听明白了,专家的意思是说,当“聪明”的人类最终无法驾驭高科技这匹“烈马”时,很可能丧生马蹄之下。但愿这一声刺耳的警钟,不要被淹没在购物大厅嘈杂的声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