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武舞演变看美育对太极拳教学的影响①

2013-09-19马孝志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2期
关键词:实验班太极拳武术

马孝志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从武舞演变看美育对太极拳教学的影响①

马孝志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为了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探讨传统教学方法与突出美育教学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作用,采用文献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学方法等对太极拳选修课教学实践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音乐、多媒体视频、太极拳服装等方法突出美育教学,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美育教学不仅能高效地提高太极拳课程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快速掌握太极拳套路,掌握“太极拳动静适宜、圆润流畅”的审美效果,而且加大了学生对太极拳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以太极拳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形成。

武舞演变 美育 太极拳教学

武术记载着华夏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谱写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节,从而成为名族文化的瑰宝,而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傲视群雄、熠熠生辉并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进入世界各地,进入大江南北,进入茶余饭后,进入教材、课堂。

调查发现,“太极拳好”[1]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而要让太极拳成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广大青少年学生是其核心普及人群,所以太极拳教学就非常关键。目前太极拳教学主要有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的技击法教学、功法教学、师生之间的套路演练几种。作为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中专学生们思维活跃、形象思维能力强,追求审美意识强烈,而传统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追求的满足,对学习兴趣的激发严重不足。所以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突出美育教学,正确审视太极拳蕴含的美学特征,让学生全面、深入认识太极拳文化,满足学生的审美追求从而提高其学习热情,对学生正确把握太极拳的本质特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武舞演变

武术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与生活,在原始人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他们对自然的秩序、规律(如节奏、次序等)有了逐渐了解、熟悉、掌握、运用,使得外部的规律性与自身的主观性和目的性达到统一,从而产生了最早的美的形式和审美感受[2]。但由于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迷茫与敬畏,形成了原始人类对神的的崇拜和对力量的渴求,在特定的时刻,人们舞之、足之、蹈之,通过自身的感受,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表达抗争力量、献媚魅力、顶礼崇拜、恐惧害怕等情感流露,形成了最原始的舞蹈。

当原始人类间因为生存竞争的需要,出现了资源之争、人口之争,原始舞蹈的力量属性进行了强化,出现了为适应原始战争所需要的击刺动作、战斗时的意境与应有的群体组合为题材的舞蹈形式,称之为武舞,也叫做战舞。这是现今武术教学活动的原始雏形,还是原始时期的一种人体艺术表现形式。古籍记载所谓“六代舞”中的商乐《大濩》、周乐的《大武》都是包含了许多武术动作的大型武舞[3]。对神的敬畏与崇拜,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原始舞蹈的另一个属性美丽与原始宗教、教育、娱乐等相结合出现了用来祭祀的巫舞与享乐的艺舞。

随着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发展,武舞追求形态、劲力、气韵、神韵、气度乃至境界等美的享受成为主导。中国人的艺术自古至今就有一种诗情思维和诗情态度,在这种审美文化的熏陶下,才使得我们不难发现武术运动中美的享受不仅仅能在刀光剑影中获得,而且还能使我们在“天人合一”、“厚德重载”、“自省内观”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品味出武术醇厚的艺术气息[4]。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河南理工大学2012级新生太极拳选修课随机抽取20个班,在教学前经诊断性评价后,选取其中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的12个班为实验对象,分别由2名太极拳教学优秀的教师各带3个实验班3个对照班进行半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表1 教师1考核情况统计表

表2 教师1均值、标准差和t值情况

表3 教师2考核情况统计表

表4 教师2均值、标准差和t值情况

2.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2)实验法:对实验班,强化美育的体现,采用统一太极拳服装,课内配备太极拳音乐与太极拳多媒体视频等展现美育的教学,教师在课中力求运用表达审美情趣的语言,进行太极拳拳理的分析,例如太极拳讲究“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形”、“天人合一、而与我给”等等[5],让学生们做出来的动作不再仅仅是单纯肢体运动,而是力求表达出动作的神韵、体现太极拳的美感。对照班进行传统太极拳教学,注重学生的动作规格,对套路的掌握。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课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在学期末进行统一考核及问卷调查。(3)问卷调查法:运用特尔菲法与重测检验法,设计问卷、检验问卷,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不同。(4)数学方法: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运用SPSS12.5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从考试成绩评定及检验结果来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2、3、4)

从表1~4可以看出,无论实验1教师,还是实验2教师,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用丰富的语言去讲解太极的魅力、内涵改变学生对太极的肤浅认识;用各种视频、示范、服饰去展示太极的博大精深与内外兼修;用音乐、道具、表演展示去体现太极的动静一体,张弛自如等,运用不同增进学生对太极拳美育认识的方法进行教学,最终的考核结果充分反映实验班教学效果远好于对照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与实验,发现实验班在课堂气氛,学生练习积极性,练习密度,即时脉搏等数据上也远远优于对照班,再配合太极拳背景音乐,实验班对乐感的把握也明显优于对照班。

在课后问卷调查上,实验班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与体育保健知识好于对照班,尤其在对实验同学终身体育项目调查上,对照班仅仅3.7%同学选择将太极拳作为自己终身体育的项目,实验班有56.8%的同学选择将太极拳作为自己终身体育的项目。

4 结语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的传统重点体育选修课程。在太极拳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将武术溯本归源赋予时代特色,尽量表现太极拳的美,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太极拳审美观念与太极拳审美意识,从教师言传身教每个动作到系统整体套路,都给予积极的美育理念。从多媒体教学运用、学生表象形成到自动化技能形成,配合太极拳服装、中国传统音乐熏陶,系统性地帮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太极审美意识形态,从而提高其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动作规范性与动作表现力,进而养成终身习练太极拳的习惯,并且在太极拳“拳理”的熏陶下成为身心健康的当代大学生。

[1]吕继光.邓小平同志“太极拳好”题词的由来[J].体育文化导刊,1999(4).

[2]范海彪.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

[3]毛逸伦.浅谈高校武术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G80

A

2095-2813(2013)11(b)-0149-02

马孝志(1977,2—),男,陕西汉中人,体育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太极拳文化研究等。

猜你喜欢

实验班太极拳武术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中华武术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