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状况的调查研究①
2013-09-19赵靖
赵靖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汉 430079)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状况的调查研究①
赵靖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汉 430079)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知觉的角度,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创新教育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知觉到的培养目标较为务实但不全面,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不高,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也带有功利色彩,并对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方面信心不足。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质量 创新
2003年6月,教育部规定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根据校本情况,14所体育院校纷纷对该专业培养目标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诠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人数扩大,体育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加之多元化思潮冲击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推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状况理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教育过程和毕业就业检验表明,既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日益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从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来看。一方面,学生实际教学、操作能力达不到预想的目的;另一方面,毕业后在就业择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个案,从学生知觉的角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弥合培养目标与现实差距提供一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2年3月,在武汉体育学院随机选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432人进行调查,其中男生334人,女生98人,年龄(19.27±0.96)岁。所学专项分布:足球专选学生(占13%)、篮球专选学生(占12%)、羽毛球专选学生(占12%)羽毛球专选学生(占13%)、散打专选学生(占12%)、武术专选学生(占12%)、田径专选学生(占13%)和健美操专选学生(占13%)。(2)研究方法。①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内容及任务的需要,为进行问卷的设计和制定,查阅了相关书籍资料,并咨询从事体育教育方面研究的专家,设计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状况调查问卷。②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
表1 学生对专业培养规格的认知(N=432)
表2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表3 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专业培养规格的认知
学生对于培养规格的理解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创新能力”、“基础技能”、“基础知识”,而后3位分别为“其他”、“责任感和使命感”、“科研能力”。(见表1)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还是对课程设置的具体方面,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2.3 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教学内容、方法、师资和效果评价呈正偏态,即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较高。对于教学场所的评价,学生对于教室和实验室的评价呈现正态,但是对于场馆能否满足学习需求方面的评价,不满意的比率明显增多。
2.4 学生对创新的认知
表4表明,学生认为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品德等要求并不高。此外,学生对于目前学校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分歧是很大的,认为学校完全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比率较低,只有3.5%,认为能够培养的占38.0%,认为不清楚能否培养和不能培养的分别占33.8%和24.8%。
3 讨论
为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状况,需要了解学生知觉的培养规格是什么。根据调查,学生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理解为具有创新能力、基础技能、基础知识,而对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和科研能力要求不高。这表明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对培养规格的理解较为前卫和务实,但是对于培养目标理解不全面,失之狭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培养规格的认识,不仅要做到务实前卫,还要做到全面并符合专业长远发展,提高学生对培养规格的理解,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和科研能力。培养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决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反过来影响培养目标[4]。大部分学生对目前课程设置持一般满意态度。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反映出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课程内容陈旧落后、专业课程学时较多、自由选修课程有名无实等等问题弊病凸显。因此面对狠抓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及各大体育院校要大力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将培养目标落实到实处。培养目标需要通过教学过程完成。在对教学的评价中,学生对于教学方法和效果等基本满意,但是对于场馆设置的不满意人数比例较高。近年来,意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从管理者到教师更加注重抓教学过程。但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较高的在校生规模使得场馆供给和需求产生了矛盾。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品德等要求并不高。这显示出学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较为务实,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调查还表明,他们对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他们所理解的创新型人才显然信心不足。
表4 学生对创新型人才的认知(N=432)
4 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知觉到的培养目标较为务实,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不高,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也带有功利色彩,并对于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信心不足。建议:(1)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在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中要注重全面发展,改掉过于功利的培养模式,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创新能力、基础技能、基础知识、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和科研能力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2)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满意程度一般。要在课程设置中加大教育类课程的课时,可重新开设原有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在教学计划的编写中,加大实验课的比例,用以弥补教育实习以外学生实践环节的不足。(3)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培养形式,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信心。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质量不是很满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信心不足。可以通过提高教师水平,多开展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学生的动作示范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
[1]周贤江,唐宏贵,陈兴胜,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格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
[2]段金狮.吕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2,2(6).
[3]袁芳,郑沪娥,赵振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G807.4
A
2095-2813(2013)11(b)-0159-02
赵靖(1988—),男,武汉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