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战略:从“资金高地”到“金融洼地”

2013-09-18乔海曙喻翔宇冯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三步走金融发展实现路径

乔海曙 喻翔宇 冯琴

摘要:现阶段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突出表现在金融机构聚集度较低,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效率水平不高三个方面。经济状态、回程效应和金融生态对区域的资金吸引力形成三重挑战,使区域呈现出 “资金高地”的现象。“环湖”区域面对未来发展前景,需要金融状态实现从“资金高地”到“金融腹地”到“金融洼地”的演进。基于此,文章以强化区域金融凝聚力为主线,结合环湖区域的特征与潜质,设计“环湖”金融发展的“洼地战略”,并以“三步走”的方式对战略做任务分解,描绘出战略实现路径图。

关键词: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资金高地;金融腹地;金融洼地;“三步走”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4?0001?07

一、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相对

“弱势”的现实考察

洞庭湖区域(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在湖南省占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2010年三市的GDP总量为3 743.23亿元,占到全省GDP的23.54%。但金融相对于经济的发展态势而言,水平却不尽人意。整体而言,洞庭湖区域的经济金融化程度不高。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为32.9%,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信贷规模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且洞庭湖区域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过低,金融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差。总之,区域的金融相对于经济体的集中程度、丰富程度和效率程度远不够,具体体现为:

(一)金融机构聚集度较低

洞庭湖区域金融机构聚集度不高,区域内机构数量偏少,金融资源密度不高。洞庭湖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岳阳为11家,常德为10家,益阳为8家,股份制银行进入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区域内设立村镇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区域内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很少,高层次的金融服务更是缺乏,注册

在洞庭湖区域内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还没有一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尚不完善,担保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目前洞庭湖区域共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25家,数量较少,担保实力不强,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还难以提升广大中小企业信用能力。

(二)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1) 货币市场结构单一。洞庭湖区域缺乏多元化的金融组织,银行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

收稿日期:2012?05?23;修回日期:2013?07?16

作者简介:乔海曙(1971?),男,安徽桐城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两型社会研究院院长,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科院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分析与管理;喻翔宇(1988?),男,湖南岳阳人,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职员;冯琴(1989?),女,湖南湘潭人;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部职员.

占绝对优势,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展缓慢。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规模小,其它诸如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或准金融机构极少或者根本没有。

(2) 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结构不协调,直接融资规模比重小,间接融资比重大,经济增长呈现明显信贷推动特征。截止到2010 年,洞庭湖区域共有上市公司13家, 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1家,通过资本市场仅筹集资本43.7亿元,证券融资渠道不够通畅。区域证券化率仅为9.1%,远低于湖南省证券化平均水平(详见图3)。而且上市公司资源储备不足,上市公司质量和直接融资量有待提高。风险投资规模小,专业性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3) 保险市场规模小。2010年,洞庭湖区域实现保费收入98.65亿元,保险密度2.64%,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85%。从风险管理的功能看,当前保险企业仍局限于保险产品销售,风险管理功能仅仅体现在经济补偿上,还没有广泛参与到整个社会系统的风险管理中去。

(三)金融效率水平不高

(1) 区域金融体系动员储蓄的效率不充分。2010年区域内存款余额为2 354.34亿元,仅占到全省的

14.15%(详见表1),每百元GDP提供的存款仅有5.25元,大大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16.44元的32%、全国30.51元的17.2%,这充分说明本地区在整体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资金动员和积累能力弱、金融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2) 从区域储蓄转化投资的效率不充分。根据近三年的数据,洞庭湖区的存贷比为:51.3%,52.0%,52.3%,这说明有部分存款无法转化为贷款,使金融资源出现了浪费;其转化效率不及全省平均水平(详见表2),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3) 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充分。金融资源的配置与区域内企业结构不匹配。洞庭湖区域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但金融资源的投向与分布与此并不一致,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桎梏。如2009年对岳阳市150多家规模企业调查,70%以上企业受资金紧张困扰①。尤其在当前紧缩政策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

由此可见,洞庭湖区域金融的发展仍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金融未能充分发挥出对经济的“牵引力”作用,致使潜在的资源优势受资金约束,弱化了财富创造能力。地区谋求金融发展的后发赶超,则金融发展思路需要有转变和突破,当改变亦步亦趋式的发展模式。为此,构筑区域的金融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二、 “资金高地”:洞庭湖区域金融

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一)“资金高地”的提出

“资金高地”的概念是借用自然地理中的“高地”概念,在自然地理中“高地”指的是一种中间高四周高的地形,由于中高周低,高处的水自然就会往周边流。将这一自然现象引申到经济金融领域,就形成了“资金高地”的概念: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制度不健全等导致地区对外部资金的吸引乏力,使当地陷入资金往外流的困境状态。

就目前而言,洞庭湖区域仍陷于“资金高地”的尴尬地位。资金的配置更多的是一种单向流动,致使金融资源难以向洞庭湖区域聚集。可以使用资金吸引力系数反映某地区资金流入量在全省中所占比重,以此纵向比较各地区资金聚集力的大小。通过计算,2010年长沙的资金吸引力系数为0.0917,大于分界点0.0714,根据表3注释中有关资金“高地”“平地”“洼地”的区间划分,长沙属于“资金洼地”。而洞庭湖区域平均资金吸引力系数只有0.0656,属于“资金高地”,说明洞庭湖区域尚缺乏吸引外来资金流入的强大动力(见表3)。

(二) 挑战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其金融聚集力

洞庭湖区域的经济水平在省内虽处前列,但和省会长沙及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省会城市相比,其经济水平和质量则并不能显示出优势。如表4所示:即便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三个城市加起来其GDP也比长沙市少,并且其差距逐年显现增大趋势,与国内发

注:资金吸引力系数=某地区资金流入量/全省各市资金流入量总和,其中,资金流入量包括金融机构存贷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证券市场筹资、外商直接投资[3]。全省14个市的资金吸引力系数和为1,平均值为0.0714,根据纵向比较的原理,将资金吸引力系数划分为三个区间:“资金高地”,取值为[0~0.0714);“资金平地”,取值为0.0714;“资金洼地”,取值为(0.0714~1]。

达城市深圳、重庆相比就差得更远。在经济差距背后,所隐含实质是资本收益之差,而资本逐利是金融发展的动力,金融“亲资本”的属性使得金融资源不倾向于流向获益薄弱的中部的洞庭湖区域。当然,经济差距也影响到该地区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人才等金融资源的吸引力。总之,洞庭湖区域的经济基础制约其金融聚集力,上文分析的金融机构聚集度较低一定程度上例证了这个情况。

(三)挑战二:资金的回程效应在洞庭湖区域尤为明显

资金的回程效应是指随着极点的高度发展和竞争力的加强,投资收益和劳动收入的明显提高,使周围地区资金进一步向极点集中,形成要素的回流,从而会抑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瑞典经济学缪尔达尔认为在回程效应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洞庭湖区域地处武汉和长沙之间,而武汉和长沙两地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依托优势政策,更多的资源会向长株潭和武汉城市群倾斜。同时,两地区均在进行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金融集聚效应明显。因此,在极化效应的牵引下,洞庭湖区域的金融要素会向武汉和长株潭地区回流,对该区域的发展融资造成边缘化的负面影响。

(四)挑战三: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削弱对机构的吸引力

一个地区的信用状况对这个地区金融资源的吸引力至关重要。根据湖南大学信用研究中心2010年发布的湖南各市州信用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在14个市州的

评价排名中,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分别为9、11和12位[1]。由此看出,洞庭湖区域的信用环境不容乐观:区域的诚信体系并不健全,信用信息被分割、封闭,社会征信数据采集困难,信息发布欠通畅。因此,地区的信用条件和诚信文化现状让金融机构望而却步。

而且,地方政府的干预压抑了区域金融的发展,对洞庭湖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地方政府争夺金融资源阻碍了区域联动。地方政府在谋求发展上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只关注本辖区内的经济发展,对资本跨区域流动实行管制,设置行政壁垒,以实现金融资源的地区封锁,使资源固化在本行政区域内,这造成行政区内发展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形成所谓的“诸侯经济”或“行政区经济”[2],割裂了市场边界。其二,即便是在本行政区内,政府也会干预金融机构资金的配置。政府在资金配置中不是按照效率原则,而是从社会稳定和公平的角度考虑资金的流向,在银行贷款、企业上市等方面行政色彩较浓,以致于大量资金流向一些效率不佳的国有企业或资金回报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当地银行系统的隐形风险,由此抑制了金融机构进入和发展的积极性。

三、“金融腹地”:洞庭湖区域金融

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金融腹地”是指能够接收和吸纳金融中心辐射力并能促进其金融发展的地域范围。在“十二五”及“两型社会”大背景下,长沙金融中心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这势必会带动中心周边地区金融发展布局的变动,而在拓展为长沙金融中心的腹地地区方面,洞庭湖区域具有独特优势。洞庭湖区域只有抓住金融腹地开发这个机遇,才能在支持金融中心的发展同时,充分的吸收长沙金融中心对其的辐射,为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迈进更高层次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洞庭湖区域金融腹地开发之优势

洞庭湖区域是最具条件和潜力拓展为长沙的金融腹地的区域。其一,洞庭湖区域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地缘上,岳阳、常德、益阳三市构成的“小三角”联结了长株潭、武汉、重庆所构成的“大三角”,是中部的经济对接与战略缓冲之地。在交通上,洞庭湖区域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铁路方面:东有武广高铁、京广铁路,西南有洛湛铁路,石长铁路,“3+5”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也已于2010年开工,能提高环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直达运输的畅通能力,构建起区域大交通网络。公路方面有京珠高速、随岳高速、长张高速、长常高速、107、319、207国道。水路方面有长江、湘江、洞庭湖水系贯通。其二,洞庭湖区域是省内第二大经济增长极,GDP规模占全省的23.54%(2010年),岳阳、常德为湖南第二、第三大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潜能。长沙虽然在省内经济成就突出,但要抢占中部崛起的战略制高点,应该有更为宽广的胸怀,使得洞庭湖区域的发展向南融合,与洞庭湖区域合力发展,共同营造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二)长沙金融中心对腹地辐射之契机

真正的区域金融中心必须具有体制上的市场化、区域上的辐射性和产品上的适用性等特征,不以金融资源集中为特点,反以金融资源扩散为基本职能,不断发现本城市以外的金融需求,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陆磊,2009)[4]。洞庭湖区域能有效发挥了其对金融核心的支持功能,但长沙金融中心对洞庭湖区域的“反哺”却并不明显。从存贷比数据上看,2010年洞庭湖区域存贷比为52.3%,可观的闲置资金等金融资源可向长沙转移与集中,促成长沙金融中心的极化发展。长沙金融中心的建设并不是将自己发展成一个“金融飞地”,当长沙金融取得经济规模、发展梯度向顶端攀升之后,能对腹地区域形成较强的“涓流效应”,使长沙金融中心的金融要素和金融活动趋向于向洞庭湖腹地的传导和扩散。经济发展事实证明,这种以金融“先富”地区带动金融“后富”地区发展的效率远胜于“遍地开花”式的发展。因此,腹地的开发能使洞庭湖区域“近水楼台先得月”,充分利用长沙先进金融区的金融工具、技术、管理、创新的溢出效应,借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使得地区金融“能级”提升。因此,金融腹地的开拓是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的良机。

四、“金融洼地”:洞庭湖区域金融

发展战略选择

(一)“金融洼地”战略内涵

“金融洼地”是把“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引申到经济金融发展领域所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其指塑造地区的独特优势和优越的金融生态环境,借此形成对各类金融资源强大的吸引力,引导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各类金融要素向洞庭湖区域汇聚的态势,并依此锻造出洞庭湖区域金融核心竞争力,实现地区金融在“量”和“质”上的积累和提升。

将洞庭湖区域打造成“金融洼地”是提升其金融聚集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首先,金融洼地的打造是扭转地区“资金高地”状况,维护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节奏的必需。“资金高地”的现状客观上排斥了外部金融资源的聚集,没有充足的金融资源则好比是“无米之炊”,地区金融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也将无从谈起。所以,“资金瓶颈”限制了地区对经济的吸引作用和催化作用,使产业成长和企业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金融腹地的开拓为洞庭湖区域向“金融洼地”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条件。腹地的开拓能初步打通了资金自由流动通道。由此,富余的资金要素才会向具有自然资源的基本优势及具有成本、交通和市场比较优势的洞庭湖区域聚集[6]。

第三,区域开放与合作的大趋势为洞庭湖区域金融洼地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高效率的要求了,通过全面开展区域合作来参与竞争是落后地区取得“洼地效应”的有效途径[7,8]。通过对内开放,开展区域间的合作能够形成一个新的系统结构,这样的方式下区域的独特优势和核心专长才能显现和培养起来。湖南“十二·五”已将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努力促推大区域内实现金融一体化,这给予了洞庭湖区域打造“金融洼地”良好契机。

(二)洞庭湖区域“金融洼地”目标定位

从三个角度对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目标设定为:其一,在发展水平上实现区域金融的“联动齐飞”。金融发展能够扭转相对落后和被动的态势,发挥出金融核心对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其二,在发展重点上强化金融凝聚力的形成。金融发展能够改变地区“资金高地”的困境,增强地区对资金的吸引。 其三,在发展方向上着力打造区域金融核心竞争力。金融发展能够突出“环湖”金融品牌的优势构筑,满足洞庭湖区域经济的特有需求,并能借此塑造金融核心专长。

根据目前洞庭湖区域的基础条件,着眼于未来金融发展目标,建议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的战略定位为:洞庭湖区域金融战略之路理应是着眼长远金融成长的一种“环湖”发展范式。战略选择基于地区金融起点状态,以强化区域金融凝聚力为基础,并结合环湖区域的特征与潜质,塑造环湖区域“特色金融”和“普惠金融”②品牌,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发展典范,实现洞庭湖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

(三)洞庭湖区域“金融洼地”战略任务

洞庭湖区域的“洼地”战略可以分解为以下三项战略任务:

首先,促进先进地区金融组织系统向洞庭湖区域拓业,打造金融平台。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所带来的融资便利是提升资金聚集力的基本途径。

其次,形成区域强有力的吸引力,使高质量的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能主动向洞庭湖区域汇聚。按照前面资金吸引力指标来衡量,金融洼地的资金吸引力系数要达到(0.071 4,1)。

第三,基于集聚的金融资源优势,锻造洞庭湖区域金融核心竞争力。其一,岳阳、常德和益阳均为港口城市,岳阳城陵矶港是湖南省唯一对外开放设立海关的口岸,是湖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根据《湖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湖南省将投资230亿元,到2020年建成以洞庭湖为中心的通江达海的现代化内河航道体系。因此,洞庭湖区域十分适合发展航运金融,可以在航运融资、航运保险与再保险、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多点开花,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提供全面的航运金融服务,形成实力较强、辐射较广的航运金融服务中心,主打“航运金融”牌。其二,结合区域企业形态特点分析,中小企业始终会作为洞庭湖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由此,区域可以更多探索新兴、微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在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上探索出特色之路,突出发展普惠型金融。

五、从“资金高地”到“金融洼地”

的实现路径

由洞庭湖区域金融的战略定位与选择可见,其金融发展是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洞庭湖区域谋求可持续的金融发展,首先需要“独善其身”,优化自身的基础条件。其次需要“另开生面”,创新发展模式与思维。最后需要“独树一帜”,打造出区域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步:推动建设金融生态区。金融生态区是指企业、公民社会信用优良,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健全,金融监管高效完备,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强,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对于处在金融弱势状态的洞庭湖区域,尤其需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突出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借此营造更为优越的“软环境”作为吸金的筹码。

显然地方政府在建设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的发布与共享,能使信用信息得到有效的归集和准确的评估,宣扬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第二,强化金融法治建设,强化司法执行效率,有效保护债权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打击金融违法行为,从而打造洞庭湖区域“信用高地”;第三,确保金融监管有力、调控得当,完善融资风险管理和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隐患,并能使监管方法技术适应金融业的发展和协调;第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力求公共服务功能的落实,保证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能加强政银企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洽谈和交流推介,使政、银、企三方增进了解,全面推进对接、交流和合作。总之,使金融的发展建立在安全、公平、有效的环境之上。

第二步:搭建金融合作框架。推进洞庭湖区域与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一体化,将“金融腹地”机遇变成现实优势条件。通过与长株潭地区开展合作来参与竞争,积聚“洼地效应”,在金融一体化格局下实现长株潭与洞庭湖区域之间分工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搭建洞庭湖区域与长株潭金融合作框架关键在于:首先,探索形成各地政府或金融机构间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各市的联动效应,形成对话机制,加强区域间金融政策、制度和发展规划的研究,协调地区与地区间、机构与机构间的配合,加快长株潭与洞庭湖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对接。其次,尽快建立跨地区的同业信息交流协作机制,在区域内搭建更为有效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解决跨区域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问题,以提高信息在市场上的沟通与传播,降低甄别成本和逆向选择风险,从而提高区域内金融活动的效率。第三,丰富区域间金融机构的合作形式:① 加强两区域间银行业股权合作,可以相互引进合适的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辖内的城商行,或吸引机构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战略入股农村中小银行机构;② 考虑两区域间共同创立产业投资基金,开辟融资新渠道;③ 组建跨区域的金融控股集团,整合两个区域的优势资源,形成集团化发展,可以改变洞庭湖区域地方性金融机构分散、弱小、风险防御力差的局面,有利于增强金融规模经济效应,把本土金融资源做大做强。第四,完善金融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区域间金融人才互动和交流,可以通过技术咨询、顾问、专家租赁、短期服务等方式实现智力共享,实现金融机构业务和创新需求;同时,建立专业化的金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有机地整合人才挖掘、培养、使用等各个环节,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

第三步:推动形成“金融洼地”。前两个阶段金融生态区的建设和金融合作框架的搭建基本上能让洞庭湖区域发挥金融聚集的“洼地效应”。但要实现一个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区域金融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此,本文将洞庭湖区域“金融洼地”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大化,不仅是金融聚集力的提升,更是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依托洞庭湖区域地缘战略优势和金融资源优势,构建了以“航运金融”和“普惠金融”为品牌的金融核心竞争力体系,从而实现洞庭湖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

洞庭湖区域有内河航道优势,但航运金融服务业没有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产品线。此外,很多金融机构还缺乏专门从事航运金融的部门和胜任的专业人才。所以洞庭湖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打造“航运金融”品牌。① 地方政府要制定整体发展规划,统筹洞庭湖区域的航运、船舶业、物流、商贸、金融等产业发展,形成以航运为核心的产业链。② 完善洞庭湖航运大道建设,将洞庭湖区域的港口打造成集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平台。尤其是城陵矶港,其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唯一国家一类口岸,湖南省的航运中心,其对洞庭湖区域的经济金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高起点建设城陵矶现代物流园,将其打造成年吞吐集装箱80万标箱、散货1 600万吨的运输能力,集港口、物流、保税、出口加工贸易、现代工业为一体的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从而为其航运金融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经济基础。③ 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业务。前期需要地方政府主导,用政策激励和支持一批优秀金融机构在洞庭湖区域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结算,航运价格衍生品等业务。等航运金融运作在洞庭湖区域成熟后,其可观的利润空间自然会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开展航运金融服务。④ 航运金融是一个涉及航运、金融及海上保险等多方面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从事航运金融的人员既要懂保险,又要精通外语、贸易、航运、海商海事、国际法律公约和惯例等。所以在航运金融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的洞庭湖区域应建立航运金融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

“金融洼地”虽然解决了洞庭湖区域金融集聚力低的问题,但金融资源丰富不代表金融配置效率就会相应的高。中国金融发展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三农”融资难,在该区域表现尤为突出。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在“金融洼地”的基础上发展“普惠金融”。首先,洞庭湖区域应推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逐步提高小企业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在洞庭湖区域,商业银行始终是提供中小企业融资的主力军,实际上,通过对洞庭湖区域的存贷差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部分存款无法转化为贷款,使金融资源出现了浪费,应将这些贷款充分利用起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同时,大力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对微型企业与农户的小额贷款。2009年,省金融办将岳阳作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试点,应趁热打铁将小额信贷等微型金融机构向整个洞庭湖区域推广。最后,制定特殊公

益性或准公益性的金融安排,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都难以提供服务的贫困人群提供特殊的金融服务。从这三个层面来建设普惠型金融,让洞庭湖区域实现金融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岳阳市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初探(2010第6期)决策参考。

② 普惠型金融:普惠型金融,指的是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侧重对中小企业与“三农”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 湖南大学信用研究中心. 湖南省信用环境评价[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 李扬, 王国刚, 刘煜辉. 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9—2010)[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3] 国家开发银行, 湖南大学两型社会研究院.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系统性融资规划[R]. 2009.

[4] 陆磊. 中国的区域金融中心模式: 市场选择与金融创新[J]. 南方金融, 2009(6): 9?14.

[5] 张凤超. 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4): 45?48.

[6] 李方.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J]. 社会科学, 2006(8): 48?51.

[7] 安虎森, 彭桂娥. 区域金融一体化战略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 天津社会科学, 2008(6): 65?71.

猜你喜欢

三步走金融发展实现路径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