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有晋盐垦公司档案解读

2013-09-18南通市档案局江苏南通226018

档案与建设 2013年11期
关键词:张謇

朱 慧(南通市档案局,江苏南通,226018)

江苏沿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早在百年前,这片荒凉的盐碱滩涂上,就已经活跃着拓荒者。南起吕四,北至阜宁陈家港,东临黄海,西界范公堤,跨南通、如皋、东台、盐城、阜宁、涟水等县,在600余里的滨海荒滩上,先后办起了40多个垦殖公司,连同众多小公司,约有70多家。经过先民的辛勤耕耘,沧海变桑田,彻底改变了江苏沿海的面貌。其中大有晋盐垦公司非常具有代表性,折射出民国初年产业资本大规模投资农业过程中的艰辛与冲突。

应运而生

“盐垦”,是与清末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886年,张謇“会试报罢归”,就曾在家乡海门尝试过“仿议西法,集资为公司,市桑秧”。1895年夏,张謇奉命经办通海团练,第一次看到濒海无垠的“高天大海间一片荒滩”,便产生了开发滩涂的设想。1900年,张謇与汤寿潜、李审之、郑孝胥、罗振玉等人联名呈文两江总督刘坤一,拟收“江海旷地”,组建垦牧公司以解决盐业废弛,滩涂荒芜,百姓无以为生的局面。

1901年,张謇等人在江北吕四场近海的草荡地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农牧公司——通海垦牧公司,开启了一场席卷苏北的大规模的垦殖运动。通海垦牧公司这种向黄海荒滩要棉的举动,大大缓解了大生纱厂向外地采购棉花的种种难处,同时也解决了一大批沿海苦农的吃饭问题。这是江苏沿海在近代通过公司化运作方式,有组织地大面积围海造田的开端。

张謇在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以后,经过十多年经营,收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为棉纺织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棉,促进了纺织工业的发展,在社会中引起重大影响。加上张謇等人广泛宣传,张謇在农商总长任内推行一系列鼓励垦殖的政策措施,苏北黄海之滨掀起了垦殖热潮。大有晋盐垦公司是张謇继通海垦牧公司之后在我国南黄海滩涂创办的第二个近代农业股份制企业,成立于1913年3月,初创时为合资公司,后于1913年秋增添股本,改作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南通县三余镇,分为贡安、广运、三余、海晏、恒兴、同兴、东余、晋南、晋东、环本、大东等十多个分区。公司垦区范围南起范公堤,北至遥望港,西与石港场接壤,东南接吕四场,东与东北临海,占地27万亩。

大有晋盐垦公司的经营者们秉承了大生纱厂创办者张謇及其老职员十分重视原始档案的优良传统,十分注重平时生产经营活动材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和归档,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档案,共有档案188卷,其中文书档案122卷、会计档案66卷,目前完好地保存在南通市档案馆。透过一页页泛黄的旧档案,大有晋盐垦公司历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的坎坷历程展现在人们眼前。

火烧公司

大有晋公司成立后,立即着手区划煎垦,并于堤北王灶港、洋岸港(遥望港)之间荡地内建立了一个筹办机构,开始整理灶荡,培植草薪,厘剔亭灶。然灶民向来以盐业为生,尽管公司厘剔亭灶时,分别不同情况给予灶民灶贴、土地免租、迁移津贴等补偿,但仍有部分灶民对将来“奠身家于垦”的变革趋势缺乏认识,加上一班荡棍、灶棍伺机煽动,使得大有晋公司开办初期进行并垣、遣散灶丁时,遇到重重阻挠,并引发了被占滩地的灶民与资方之间的激烈冲突。

1914年秋季,这里接连发生了多起灶民拆舍、焚草事件。据南通市档案馆藏大有晋盐垦公司档案记载,1914年秋,正值“秋晴卤旺需草供煎”之际,公司“所有亭荡草荡一律开樵以资接济,并于亭荡扼要之区建立草舍数处,为工人住宿饮食之所,储有米粮木料等件,以备不时之需”。不料8月14日清晨,二十三总草舍一所突被“附近钱王甲乡愚土棍鸣锣聚集百余人,手持器械,抢劫米木,焚毁草舍”,工人们因寡不敌众,四散奔逃。据统计,该草舍被抢劫“米五担,大、小木料三十支”。8月16日半夜,“一班荡棍”“纵火焚烧恒新灶公所草堆”,所幸灶友及夫役等“闻声警起,设法护救”,减少了损失,最终被“焚毁草堆二积,计草五百余石,约值钱壹千余串”。

8月22日夜,事态进一步升级,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群体性事件——“火烧公司”。大有晋垣荡务处邵子忠于8月23日向总场长汇报:“二十二日二更后,突闻人哄火起,刀叉辟门,涌来匪徒多人,同人及砍草工人仓卒破屋逃避,但闻该匪等放火杀人。今晨往查,见余东瓦屋五间,余南、西草房六、七间被焚已尽。查点同人,有王贡三、李安甫被刀叉伤已死,陈肇康额上两刀伤甚重。”大有晋公司8月23日给场长的呈文进一步描述了细节:“昨日夜半时,突有土匪数百人(时当黑夜不知其详)从东南来,持执尺刀铁叉并引火物件,蜂涌闯进办事室,放火抢劫契据银钱物件,并刀伤在事人员。刀叉伤毙者王君贡三,刀伤焚毙者李安甫,刀伤面部气息奄奄者陈选青,仍有赵次东不知下落。计焚去余东瓦屋五间,余南草屋六间,余西草屋六间,又工人住屋草舍五埭,草积物件焚毁一空。”事后查明,该事件的煽动者是余东二十总一带的灶棍、荡棍。这些灶棍、荡棍向赖偷割荡草为生计,大有晋公司成立后“区划煎垦、厘剔亭灶”,禁止他们再进荡割草,使他们无法再坐享草利,因此煽动灶民焚烧公司办事处,并无视法治,抢劫杀人。“火烧公司”事件后,案犯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大有晋公司筹备处的房屋被彻底焚毁,公司只得择地重建。

以上几起事件,特别是“火烧公司”事件,是大有晋盐垦公司在创办初期发生的比较典型的案例,其并不能阻挡盐垦事业的推进。然而由利益关系的调整引发的一系列冲突,使得大有晋公司在创办初期经历了不少曲折风波,真可谓是举步维艰。

债务缠身

大有晋盐垦公司初创时原始资本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收购亭灶、荡地,以致筑堤围垦资金不足。初步围成后,即将垦田分配给股东,并向佃农收取“顶首”。大有晋公司创办后,接连遭受天灾人祸,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据档案记载,因资方和灶民的冲突,大有晋公司1914年“仅收草息一万五千余元”。1915年夏,又“以水患风潮,棉田尽淹,又值欧战影响,通花阻滞,金融奇紧”,公司放垦之地所收“顶首”不足。

自1918年到1921年,垦区连遭风、潮、虫灾,农作物欠收,原来预期的“顶首”收入无着。而公司“历年花息皆分配于股东,草息日减,盐务每多亏耗”,故“负债日增,债息日重”,公司只有依赖经常性的特别调款、短期调款来维持。然“债重则息增,息增则债愈重”,至1920年止,大有晋公司负债高达83.1万元。

1921年,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璈视察了大有晋、大豫、大赉、大丰、华成五公司后,决定由中国、金城、上海等银行组织银行团投资盐垦事业,成立“通泰盐垦五公司债票银团”,经募公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的公司债。1921年7月,债票合同正式签订,第一期发行公司债票300万元,由五公司划出土地104.82万亩作为担保,另酬“红地”,并规定“此项债款专充公司清还旧欠及推广工程之用”。大有晋公司初始时分认公债40万元,后银团债票红地定在大有晋公司境内,其余四公司因入股之故,大有晋公司债额的1/2计20万元由其余四公司分认。重新分配后,大有晋公司20万元,大豫公司108万元,大丰公司108万元,大赉公司34万元,华成公司30万元,合计300万元。

公债发行后,五公司由于负债过巨,贷款仅够偿还旧债一部分,工程未能进行。加以连年灾歉,到期偿还本息未能按约履行,银团乃执持公司地契、部照作为保障,但空执地契、部照仍无法了结债务,乃进一步执管公司地亩来自营。1928年银团接收“红地”4万亩组织自营,1929年组织维持会管理大豫公司,1933年与大赉公司交涉协定执管担保地。大有晋公司由于债额最少,以市房及自垦地200亩实产作抵。至1932年止,五公司所欠债额计1843972.27元,债息940524.25元,银团只得割地了债,但因各方面迁延未能进行。直至抗日战争期间,货币贬值,银团才卖出担保地若干以偿还债额。

大有晋公司经营过程中充斥着内忧外患,债务困扰自始至终如影相随,经营异常困难,公司在农业股份制发展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兴修水利

盐垦公司要大面积围垦,改土植棉,必须解决水利问题。张謇对各垦区的水利开发非常重视,他所开发的垦区水利发达,水系河网化,在当时全国罕见。在张謇兄弟擘划下,大有晋公司形成了一个独立水系,其西沿与九圩港水系连通,南沿与通吕运河水系连通,东至黄海,北至遥望港与如东县交界。地面由西往东微倾,南沿稍高,东沿近海地带偏低,因此用分级控制法,由涵洞、小闸控制各区水位,再用沿海大闸控制整个公司的水情和挡住黄海的大潮大浪。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有效地起到了农田灌溉、蓄洪防涝、交通航运等重要作用。

余西场图

张謇的水利事业,离不开荷兰水利专家特来克。位于大有晋盐垦公司境内的遥望港闸,由特来克亲手设计建造,见证了特来克对南通水利事业作出的贡献。

遥望港闸,因建在遥望港河东端而得名。该河是如东与通州中东部的一条天然界河,水深面宽,河水流量很大,上游与九圩港河相接,支流众多,遍及海门、南通、如皋(东)三县。因这条出海港河下游无水闸节制,大潮时海水能直灌内地几十里,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该流域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张謇等人在遥望港河下游两岸,利用荒地分别建立大有晋、大豫、华丰等三个盐垦公司,进行大规模开发。为改良沿河两岸大片盐碱地土质,尽早将它改造成良田,多长棉花等作物,张謇于1916年创议建造遥望港闸。

正在南通保坍会负责沿江保坍工作的荷兰水利工程师特来克,受命到遥望港河一再勘察后,决定“择三合口东首定为闸基”。而闸身原拟五孔,经派员实地测量后,认为“其面积过广,流量甚大,必须改为九孔,方敷宣泄”。方案既定,特来克立即动手绘制闸图并征集众议。1918年11月,遥望港闸开工建造,特来克督造。他在督造时和民工一样,住简陋工棚,白天黑夜坚持现场指挥。建闸地盐蒿遍地,人烟稀少,十分荒凉,周围没有足够的淡水可用。1919年,在闸底板浇筑完成之际,因劳累和缺乏卫生可用的淡水,特来克不幸染上霍乱,猝然离世,年仅29岁。后来,特来克生前带领的水利人才宋希尚担起了重任,继续建造遥望港闸。

1919年12 月,遥望港闸落成,建闸及开港费共计银166056.123元,大有晋公司摊银22541.351元。该闸建成后,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有晋垦区约有36000亩的农田受益,造福了一方人民。

结束语

大有晋盐垦公司通过组织大量的民间资本,在垦区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农田改造和水利建设,彻底改良了垦区的土壤条件,同时实现了滩涂的综合开发。在经营过程中,大有晋盐垦公司还与淮南其他盐垦公司一起,引进了美棉,使得中国的棉纺织业有了纺制32-42支细纱的原料。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有晋公司在其垦区逐步建立起交通运输、通信、商业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设施,使得以三余镇为中心的垦区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1]南通市档案馆藏相关大有晋盐垦公司档案:B414-111-6、12;B415-111-13;B417-111-22、32、41、42。

[2]《大生系统企业史》编写组:《大生系统企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3]南通市档案馆、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所创企事业概览》,2000年。

[4]虞和平主编:《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

[5]曾凡英:《盐垦,历史的见证》,载邹迎曦著:《盐垦研究》,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

[6]肖正德:《用心发现——肖正德档案文选》,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年。

[7]张健、严金凤:《张謇创业基地探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8]陈佐、曹云泉:《特来克在南通沿海建设的水利工程》,载南通市水利局、张謇研究中心编:《特来克与南通水利事业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10年。

[9]汤晶颖、羽离子、崔峰硕:《输忠勇自西士,遗信义于东土——纪念奈格父子及蒲得利先生》,载南通市水利局、张謇研究中心编:《特来克与南通水利事业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10年。

[10]罗锦松:《“火烧公司”事件始末》,载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与近代盐垦及江苏沿海开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11]马万明、陈晓红、李莹、羌金凤:《一份珍贵的农业遗产》,载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与近代盐垦及江苏沿海开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高志华:《张謇与大有晋公司的水利建设》,载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与近代盐垦及江苏沿海开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张謇
张謇与清末民初统治者的恩怨内幕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张謇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教育家马相伯与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谊
称呼见人品
陈锦石:传承张謇精神 成就事业荣光
张謇发奋
联墨双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