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美短叶松在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2013-09-18张永禄李长河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2期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生长量

张永禄,李长河

(大兴安岭地区营林局技术推广站,黑龙江 加格达奇165000)

北美短叶松(Pinus banksiana),又称斑克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原产于北美北部。具有耐寒、喜光、适应强的特点,该树种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生长迅速、冠形呈尖塔状,颜色翠绿,是营造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的优良树种,也是庭院城镇绿化的上好品种。

为增加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多样性,提升本地区绿化水平,技术推广站于1985年从加拿大引进了北美短叶松种子,进行引种试验。试验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引种育苗试验;二是引种造林试验。该试验区位于加格达奇市区以南15km处,经过近26年的精心管护,1985年栽植的人工引种试验区已郁闭成林,平均树高16.03m,平均单株材积0.338m3,1995年进入初步结实期,2010年进入大量结实期,并于试验林中采收种子进行繁殖育苗。该试验林已完成种子→育苗→苗木→造林→成林→采收种子,一个世代的培育过程。试验表明,该树种在本区内呈现出了生长迅速,抗逆性强,无霜冻和病虫鼠害危害,达到或超过当地乡土树种兴安落叶松。

1 引种育苗

北美短叶松种粒较小,近似于兴安落叶松、千粒重在2.8~3.0g,种粒背面黑紫色、腹面深褐色长3mm左右。

1.1 催芽处理

将引进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首先用35~40℃温水浸种,浸泡24h,保持水温,经常搅动,然后将种子从水中捞出,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时间以2h为宜。将消毒后的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将消毒后的种子与细河沙混拌,进行混沙催芽。河砂的含水量达到60%为宜,种、沙比例为1∶3,放在室温22~25℃的环境中,经常翻动、浇水,保持种沙湿润,7~15天后种子有1/3吐白,即可进行播种。

1.2 播种

1.2.1 作床:采用高床育苗,床高于地面25cm,南北走向,床面宽1.1m,精耕细耙,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无石块、土块与树根。

1.2.2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7天,用5%的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主要预防苗期立枯病的发生。

1.2.3 播种,当室外平均温度达到10℃以上时,即可播种,采用条播,南北走向,播幅12cm、5行,幅间距10cm,覆土厚度0.3~0.5cm,要做到随播种、随覆土、随镇压、随浇水,并用苇帘覆盖,待小苗出土30%~50%,即可撤除覆盖物。

1.3 苗期管理

出土期管理:播种8天左右,苗木开始破土,10~15天左右为苗木出土期。该期主要工作是浇水,坚持量少次多的原则,保持苗床湿润,同时要及时撤除覆盖物,及时喷施波尔多液和菌根消,防止立枯病发生。

幼苗期管理,待苗木真叶形成后,并生长2~3条侧根。应及时除草、松土、施肥,防止病虫害发生。

苗木后期管理,7~8月份,苗木进入速生期。应及时除草、松土、施肥,7月份以氮肥为主,8月份以磷钾肥为主,坚持测土施肥,缺乏补啥的原则。9月中旬,顶芽形成,苗木高生长停止,10月下旬~11月初,过冬苗覆土防寒,第二年5月份撤掉防寒土。北美缺短叶松需经换床培育,2年生苗方可造林。

1.4 北美短叶松苗木生长状况调查表

北美短叶松育苗,在苗期生长势较高,且抗逆性和适应性均较强,在苗期除发生少量的立枯病之外,未发生其它任何病虫害,引种育苗获得初步成功。

表1 北美短叶松1985年新播一年生苗状况调查统计表

表2 樟子松1985年新播一年生苗状况统计表

从表1、表2对比分析,北美短叶松在幼苗期无论是高、茎生长和抗逆性都高于当地乡土树种樟子松,1年生新播苗,北美短叶松当年高生长平均达到5.5cm,比1年生樟子松4.23cm高出1.27cm。北美短叶松健康株率达到95%,而1年生樟子松苗健康株率仅为81%,北美短叶松健康株率比樟子松高出了14个百分点。

2 引种造林试验

2.1 造林场地选择

根据北美短叶松的自然分布规律和生物学特性,我们选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班,坡度10°~15°,半阳坡,土层厚度30cm左右,地位级为一级。

2.2 试验地区划、整地

该试验地总面积30亩,区划为一个小班,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80cm×25cm;初植密度2m×2m,每公顷2500株;整地主要技术指标,全面揭去草皮、拣出树根石砾、捣碎土块。秋整地、春季造林。

2.3 栽植

于1987年春季5月20日,将2年生北美短叶松苗木植入试验地中,苗木规格:苗高18cm,地径0.45cm,采用明穴栽植方式,严格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操作程序,为防止春季干旱,采用了生根粉和苗木保湿剂,确保造林成活。

2.4 抚育

采用二二一次抚育方式,造林结束后,马上进行第一次抚育,主要是扶正、踏实、埋土,防止苗木倒伏和透风,第二次抚育是在当年的8月初,主要是清除杂草和灌木,为造林苗木提供充足的营养空间,促进幼树当年生长。第二年抚育:第一次抚育是在6月初,主要是扩穴,穴的直径由80cm扩到100cm,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肥力,第二次抚育在8月中旬进行,主要清除杂草和灌木,提高幼树的营养空间。第三年抚育,在八月中旬进行,清除杂草和藤条灌木。

2.5 病虫鼠害防治

在造林实验地设置监测样地,掌握各种灾害的发生动态;同时在春秋两季定期投放环保型化学药剂,防止鼠害发生;主要虫害有球果松梢螾,但在实验地尚未发生其它病虫鼠害。

2.6 后期管理

首先要进行修枝,在林龄达到10年,林分进入郁闭阶段,适当修剪一二轮枯死枝及濒死枝,增加林份的透光、透风,提高林份的生长量。其次是在林龄20年时,林分已进入大量结实期,个体消耗养分较大,为保证树木有充足的养分来源,采用环状施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主,每株施肥量500g。再次是采集测量各种数据,包括高、茎、材积生长量,病虫鼠害发生状况,霜冻情况等,建立引种试验档案。

3 北美短叶松与同龄兴安落叶松生长量对比分析

表3 北美短叶松28年生林份生长量调查表

表4 兴安落叶松28年生人工林生长量调查表

通过表3和表4对比,北美短叶松与当地乡土树种兴安落叶松相比,林龄、起源相同,立地条件一致,均为28年生的人工纯林,北美短叶松平均单株树高为16.03m,胸径为20.4cm、单株材积为0.338m3,平均冠幅为4.05m;兴安落叶松平均单株树高为17.5m,胸径19.6cm、单株材积0.224m3、平均冠幅为2.2m。胸径比兴安落叶松提高0.8cm,单株材积比兴安落叶松提高0.114m3,冠幅比兴安落叶松提高1.85m。

4 结论

北美短叶松引种试验,经过育苗和造林两个试验阶段,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引种试验林已进入结实盛期,完成了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试验周期,林份表现十分稳定,抗病虫鼠及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材积、胸径生长量均好于当地乡土树种兴安落叶松,冠幅较大,颜色翠绿,是营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优良树种,也是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该树种在本区大面积推广意义重大。

[1] 游应天.我国外来树种的改良和应用[J].种子,1995(4).

[2] 谢红艳,左家哺.中国植物外来种的研究进展[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 薛振恒.大兴安岭林区人工林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7(2).

[4] 李静,尚洪学,高立刚.林木引种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4).

猜你喜欢

兴安落叶松生长量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祝福你兴安
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探究
兴安四月树
追梦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