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机核预备对纤维桩核系统微渗漏的影响

2013-09-18毛锡勇段成钢海口市龙华毛锡勇口腔诊所海南海口57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粘接剂口腔医学根管

毛锡勇 段成钢(海口市龙华毛锡勇口腔诊所,海南 海口 57002)

桩核是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常用的固位形式,修复时牙体组织、纤维桩和树脂核材料通过粘接剂形成统一的整体,该系统密闭性差可导致微渗漏增加,最终引起固位不良或根尖炎症〔1~3〕。本研究就不同时机核预备对纤维桩核系统微渗漏的影响进行观察,探讨临床上纤维桩核最佳预备时间。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我科2012年9月因正畸新鲜拔除的无龋坏下颌前磨牙45颗,对釉质牙骨质界上2 mm左右处进行截冠,牙根处保留大约16 mm左右。常规去髓,使用手用镍钛器械从S1号逐步扩大根管到F3号,使用热牙胶充填根尖5 mm左右,利用乙醇棉捻和暂封剂暂封。7 d后依次用1、2号纤维桩配套成形钻行桩道预备,统一形成直径约1.5 mm、深约10 mm的桩道。2.5%次氯酸钠彻底冲洗,纸尖蘸干。

1.2 研究方法〔4,5〕根据随机表将45颗样本牙分成5组:①5 min桩核组,样本10例,核预备在粘接纤维桩核5 min后进行;②15 min桩核组;样本10例,核预备在粘接纤维桩核15 min后进行;③30 min桩核组;样本10例,核预备在粘接纤维桩核30 min后进行;④阳性对照组,样本5例,进行根管充填,但不粘接纤维桩核;⑤阴性对照组,样本10例,粘接纤维桩核后不进行核预备。

1.3 观察项目〔6,7〕首先进行纤维桩粘接和树脂堆塑成核以及核预备,本牙(除阳性对照组外)经试桩、乙醇消毒后,树脂胶囊激活2 s,银汞调拌机混合20 s,加延长头送入根管,旋转纤维桩进入桩道并适当加压,光固化灯光照2 s,去除多余粘接剂,再光固化40 s。使用液体输送法检测微渗漏,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2 结果

2.1 五组微渗漏量的比较 阴性对照组的微渗漏量明显少于其他四组(P<0.01),而5 min核预备组微渗漏量明显高于15、30 min组(P<0.01)。见表1。

2.2 五组粘接界面缝隙的比较 5 min桩核组不同部位粘接界面缝隙明显宽于15、30 min桩核组和阴性对照组相应部位(P<0.05),且根颈段较根中段宽。15 min桩核组与30 min桩核组粘接界商缝隙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五组微渗漏量的比较(±s,μl/min)

表1 五组微渗漏量的比较(±s,μl/min)

组间两两比较:1)P<0.05

组别 n 微渗漏量绝对值 对数变换值5 min桩核组 10 6.02×10-5±1.02×10-5 -4.23±0.071)15 min桩核组 10 1.50×10-5±10.26×10-5 -4.83±0.082)30 min桩核组 10 1.50×10-5±10.39×10-5 -4.84±0.112)阴性对照组 10 1.50×10-5±0.37×10-5 -5.84±0.113)阳性对照组 5 1.35×10-5±10.17×10-5 -3.87±0.054)

表2 不同组纤维桩核系统不同部位牙本质与粘接材料间缝隙的比较(±s,n=10,μm)

表2 不同组纤维桩核系统不同部位牙本质与粘接材料间缝隙的比较(±s,n=10,μm)

不同组间相同部位比较:1)P<0.05;同组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同部位间两两比较:2)P<0.05

组别 根尖段 根中段 根颈段5 min桩核组 10.80±3.351) 22.80±2.281) 29.60±4.341)15 min桩核组 7.20±2.282) 11.20±1.102) 16.20±3.352)30 min桩核组 7.10±0.342) 10.96±0.982) 15.80±0.692)阴性对照组 0.34±0.112) 0.48±0.222) 0.36±0.112)

3 讨论

本项实验使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热牙胶填充,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广泛且微渗漏少,在根尖填充一定长度牙胶可减少桩道预备时间,并能较大彻底降低预备过程中对牙胶的影响,有效控制微渗漏的发生〔8,9〕。关于剩余根尖牙胶长度,至今仍有争议,但预留5 mm根尖填充物可有效减少根尖破坏〔10,11〕。本实验使用的纤维桩粘接材料操作简单,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使用材料,适合大面积牙体缺损。

高速机头进行核预备能够增加硫酸锌粘接的铸造桩核系统微渗漏。硫酸锌粘接10 min后核预备测得桩核系统微渗漏量明显大于粘接后30 min的微渗漏量。但硫酸锌不是化学粘接剂,粘接界面不能形成机械嵌合,且容易溶于水,系统微渗漏明显高于树脂粘结剂,这些缺点均限制了硫酸锌的临床应用〔12〕。本实验表明树脂粘接的纤维桩核系统中,高速机头行核预备同样会增加微渗漏。

造成本实验结果的原因不能为:①半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比全酸蚀系统较弱,在高速机头的振动下易对粘接面造成损伤;②粘接过程中的不当外力干扰可影响粘接效果,因为磷酸基团与牙本质充分接触需要一定的施压,如受力不当,则会影响酸蚀效果;③早期树脂聚合度不高时外力作用可影响粘接效果。根颈段粘结剂与根管壁的间隙大于根中段,可能是高速机头备牙过程中产生的外力(如振动等)对根颈段作用最直接的结果。因此,尽管建议的树脂光固化时间为40 s,但这仅可作为光照时间的参考,并不能指示核预备时机,临床粘接纤维桩后不能即刻堆核预备。

目前,对于微渗漏量的临床检验主要依赖于染色法。当时,随着实验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染色法亦有较大的检测缺陷,主要为根管系统内的气泡会对染料的扩散造成明显的影响〔13,14〕。细菌法属于实验的定性研究,只要根尖部有一个细菌的存在,就能够通过体外培养进行繁殖检测〔15〕。本研究提示目前的根尖封闭即使操作得当,过程顺利,但也不可能有完全封闭,因此微渗漏的情况仍然存在、所以,在实际处理时,如果发现尖牙胶的长度较长,根中上段的封闭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得当,根中上段的微渗漏较多,各类病原体通过其到达根尖的数量就越多,容易引发感染。

综上所述,纤维桩核粘接后15 min进行核预备,能够有效减少微渗漏量,避免各类感染事件的发生。

1 Torabinejad M,Ung B,Kettering JD.In vitro bacterial penetration of comnally unsealed endedontically treated teeth〔J〕.J Endod,2010;16(12):566-9.

2 Magni E,Zhang L,Hickel R,et al.SEM and microleakage evaluation of the margina integrity of two types of class V restorations with or without the use of a light—curable Coating material and of polishing〔J〕.J Dent,2008;36(11):885-91.

3 Lund PS,Wilcox LR.The effect of tooth preparation on retention and microleakage of cemented cast posts〔J〕.J Prosthedont,2004;3(1):2-9.

4 张 娜,封纯真,赵守亮,等.根管锥度和根管固位材料对牙体组织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3):153-6.

5 Mannocci F,Fenari M,Watson TF.Microleakag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fiber posts and composite cores after cyclic loading:a confocal microscopic study〔J〕.J Prosthet Dent,2001;85(3):284-91.

6 Reid LC,Kazemi RB,Meiers JC.Effect of fatigue testing on Core integrity and post microleakage of teeth restored with different post systems〔J〕.J Ended,2003;29(2):125-31.

7 才 伟,张 哗,贾 秀,等.热牙胶连续波根充与冷侧压根充后根尖微渗漏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55-6.

8 周 峥,施 斌.桩核粘固后不同间隔时间预备对冠方微渗漏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5):426-31.

9 雷慧云,陈 蕾,徐国富,等.两种树脂水门汀对纤维桩冠方微渗漏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2):109-12.

10 张平虎,罗新宇,柏全民,等.百齿可双锥度纤维桩核系统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疗效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5):424-6.

11 张文云,冯 婷,杨立斗,等.根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核系统冠渗漏影响的初步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0-2,封3.

12 孙志广.桩核烤瓷冠在老年人残根残冠保存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4(1):27.

13 王生洲,赵 璐,郅克谦,等.非金属桩核系统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190-1.

14 游 激,唐 吟.全新石英纤维桩修复残冠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2):44-5.

15 冯云枝,陈 梅,王压冲,等.不同桩核和粘接系统冠向微渗漏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4):482-5.

猜你喜欢

粘接剂口腔医学根管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乙醇润湿对2种全酸蚀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纳米银改性正畸粘接剂的研究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