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教学能力研究综述兼定量评价的原则确定①
2013-09-18刘立军
刘立军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 浙江杭州 310018)
体操教学能力研究综述兼定量评价的原则确定①
刘立军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 浙江杭州 310018)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近10年来公开发表体操教学能力的论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定性评价研究的成果较多,定量评价研究的成果较少,几乎没有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为此,本文对于定量评价研究研究原则进行了探讨和确定。
体操 教学能力 评价 原则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体育教学和带队训练等工作,肩负着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体操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开展的运动项目及体育院系的必修课程。诊断评价体操教学水平可以使体操教师更加直观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其教学能力的生成。定性评价教学能力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在总结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对其定量评价原则予以探讨。
1 近10年来我国体操教学能力研究现状
体操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院校高等教学主干科目构成之一。从一般意义上讲,体操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实施并完成体操教学的能力。从查阅文献发现,对于体操教学能力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研究成果。
1.1 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以“体操教学能力”为篇名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
从表1可以直观看出,近年来我国体操教学能力研究论文数量相对比较均衡,每年都有会产生一定量的研究成果;通过相关系数检验(r=0.22),研究数量跟时间不成线性关系,说明我国近10年来对体操教学能力的演技并不趋具备集中研究整体逐年增加的趋势。
1.2 研究内容阐述
从研究成果的内容上看,多数研究学者特别比较注意体操教学能力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重要性方面的研究并对体操教学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进行论述分析。李德斌提出学生基本体操教学能力主要有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示范能力、语言讲解能力等8项。王文海则把体操教学能力分为两个层次、三大类、14项子能力:技术教学能力,其包括示范、讲解、动作分析、错误纠正;基本教学能力,其包括口令、领操、编操、编写教案;综合教学能力,其包括组织教学、组织竞赛和裁判能力、场地配置和器材安排等。林跃将体操教学能力分为四大部分、14项内容,主要包括编写教案、实施能力、教态、口头表达能力等。包传峰在充分总结众多研究成果得基础上,归纳总结出24种体操教学能力。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关于体操教学能力的的内容没有比较一致的范围,但是层系分析观点来看大多数学者将体操教学能力分为众多指标因素组成层级的子系统结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研究者对体操教学能力的概念和结构组成进行大量研究,但至今对体操教学教学能力构成上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研究范围。第二,对教师和高校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了一些教师和高校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存在不足,为此研究者根据实际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进而更好培养和提高教师和高校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第三,运用一些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对体操教学能力进行研究,如建构主义理论和微格教学法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
1.3 研究方法运用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多样性的方法已经比较广泛得应用在体操教学能力的研究。不少学者通过调查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体操教学能力,发现学生教学能力存在不少问题。周卫、黄美琼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在组织管理单一化,流于形式,语言表达不够简练,不够通俗化。吕万刚、孙立海等[2]通过对大学、中学一些相关学院的体操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体操教师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不能够及时跟上当代知识更新,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能力不高。同时,所多调查的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机械套用竞技体操的教学方式,缺乏必要的过渡性练习,进而导致所教学的体操知识与技能同学生实际教学需要相脱离。侯柏晨[3]用“微型模拟课”的实验方法发现,微型模拟教学对学生向教师角色意识的转换有加快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李忠堂、王敏[4]采用“升降式教学”的方法对体操普修教学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较好。郑亚淼[5]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对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体操普修课进行设计和实验,研究结果帮表明在体操教学中合理实施“建构性”学习可以是学生较好地掌握体操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并且对学生从事中学体操教学能力的掌握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李捷、宋雯对学生器械体操教学能力进行探讨,提出对学生器械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应从理解和把握器械体操运动系统性、安排教材的合理性,对器械体操运动基本感觉的发展进行考虑。通过总结文献可以发现,借对比性实验研究体操教学能力在方法性研究中占用重要比例。在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上,体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基本都有所涉及,但整体看来文献法、实验法是学者们主要采用得方法。
1.4 小结
国内对体操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看,从研究的数量上看,查阅近10年来关于体操教学能力研究的文献,文献数量已经颇具一定的规模,但是对于体操专项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从研究内容上看,对高校体育教育体操教学能力的研究以定性研究居多,多是对体操教学能力的性质、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研究较多,对体操专项生教学能力进行量化评价性研究,并对各项教学能力进行分析得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理论研究较多,实验与量化研究方法较少,缺乏理论性与实例论证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
2 定量评价研究视角下几点思考
2.1 定量评价的价值
在对体操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符合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一般规律,还要结合专业的教学特点,选用更为科学的方法。然而在体操教学评价的实际过程中,教学能力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涉及因素比较多,仅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是很难客观、全面反映评价结果。不仅如此,其评价方式存在形式也不尽相同,不能为教学能力提供全面和确切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我们对体操教学能力的评价需要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量化分析。从体操专业视角上看,对体操教学能力的体系构造、因素组成、能力培养模式及评价方式欠缺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对体操教师教学能力定量评价并没有生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对其教学能力的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量化评价更为少见。
表1 2000~2010年间有关体操教学能力研究论文分布
2.2 定量评价的依据
本研究认为关于体操教学能力评价体构建的依据主要表现在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教育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实践理论主要涉及体操教师工作任务、体操运动特点、体操专修生教学能力培养实践的客观需求等方面。
2.2.1 理论依据
教育评价作为当代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其在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对参与教育活动的诸多对象进行评价,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连续性的工作,主要由确定教育评价目标、选则评价对象、建立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出评价结论等部分组成。教育评价之于教学能力,就是对与影响教学能力信息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对其进行综合判定。教学能力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下位概念,必须遵循评价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另外,对教学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都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而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没有绝对的成熟,只有不断的提高。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不是在从事职业后就马上形成得,它需要一个充分量度前期积累,该积累过程往往是学生在高校接受系统的学习并尝试进行教学而获得。我们需要用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继而为其日后更加自如地走向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导引方向。
2.2.2 实践依据
体操教师的根本工作任务在于完成体育尤其是体操方面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体操教师还需要担负体操科研、课外活动指导、学校体育训练、体操竞赛组织等工作,诸多工作都需要体力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紧密结合。同时,由于体操运动本身的特殊性,使得体操教学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等特点。体操动作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而且有些体操动作优美舒展,给学生以力和美的体验。在具有竞技性的部分体操教学内容中,学生往往存在恐惧心理,这不仅对培养学生克服意志品质有着良好的作用,也是对于体操教师深层功效的客观反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操教师所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得担负责任,促进体操教学能力不断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做好体操教师培养的源头工作。建立该指标体系有益于体操专修生的成长和培养,对其将来近向体育教师工作行业更好得胜任各项体育教学工作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务必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充分审视现有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标准基础上,认真反思其在实践中存在的可取之处和出现的部分问题,对体操教学能力评价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体操教学能力评价理论体系。
2.3 定量评价的原则
原则就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完成某项活动所依据的准则。体操教学能力评价的原则是人们基与体操教学评价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对体操教学能力评价理论反映和体操教学能力评价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指导和优化体操教学能力评价工作的重要保证。
2.3.1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原则与实用原则相结合就是在建立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过程中,努力做到坚持科学评价的同时,尽量考虑其实用性。科学性原则要求在评价过程中,具备严谨的研究态度,务须遵循教育评价研究规律,使得评价目标、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等符合教育评价原理。实用性原则是在评价方案的设计、制定、执行等过程中务必切实可行,操作方便易于实施,从评价工作实际需要出发不超出现有一般实施条件范围。评价方法的选择要通俗易懂、人性化操作,建立的评价标准能够方便、有效、切实得运用到体操教学评价工作中,发挥其评定应有实际的功效。
2.3.2 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
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性相结合就是充分考虑主体能动性,使得建立的评价体系要契合实际教学能力,又要面向其发展性教学能力,即通过一定的教学积累实习可以达到的体操教学能力,并务求准确和真实得反映其现有教学能力水平。同时,以的教学能力作为研究评价对象,是为了量化其段性教学素养的真实水平。客观性要求就是所选用的指标是经过专家评定、鉴定,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在制定和筛选指标的进程中,遵循统计学客观规律,使得制定的各级各个评价指标标准基于客观现实和反映专家的认识。在制定指标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研究指标客观性原则,达到更快得提高体操专修的实际教学能力的目标,更好得发展和提高自我综合教能力,从而适用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广大的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
2.3.3 代表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在评价研究过程中,任何一个指标评价体系都不可能全部反映所要评价对象中所有内容,更不可能将全部评价指标引入其内。同时,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有一定的层次性,层次性是构成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因而在研究该指标体系过程中要遵循代表性与层析性原则。代表性与层析性原则相结合原则就是在研究教学能力评价的准备工作中,全面深入研究教学能力的有关内容,在遵循全面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既而使得同级指标内概念清晰,各级指标之间又具有明确的差异性。在指标的定义上力求措辞严密,可以清晰明了得介绍区分度的尺度。同时,各级各个指标在保持差异性的特点上,又要体现整个指标体系是系统性和完备性的特点。
3 结论
(1)体操教学能力方面的研究产量较大,研究范围较广,没有形成集中性趋势。
(2)体操教学能力研究方法以定性评价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评价成果较少,综合性研究几乎没有见于纸端。
(3)定性评价研究应该遵循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并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4 建议
(1)学术界可以从不同视角对体操教学进行较为集中的研究,容易形成高质量成果。
(2)学术界在体操教学能力评价研究方法上,可以平衡定性和定量研究。
(3)遵循一定的原则,深入挖掘体操教学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并为体操教学能力的发展服务。
[1]林跃.体操教学能力系统培养的研究团[J].体育科学研究,2002(3):51-52.
[2]吕万刚,孙立海,姚望.大中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94-95.
[3]侯柏晨,丛威.体操课微型模拟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0(9):52-54.
[4]李忠堂,汪敏.在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中采用“升降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967-969.
[5]郑亚淼,王勇.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建构性学习”教学的实验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9):23-24.
G807.01
A
2095-2813(2013)11(b)-0006-02
刘立军(1984—),男,浙江丽水人,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