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

2013-09-16张涵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张涵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不理想的困扰一直普遍存在,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深化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是目前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任务。应该以人为本,结合大学生实际,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积极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课程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70-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颁发以来,各高校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及手段纷纷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存在有不少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能做到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为主,以课间访谈为辅的调研形式,以郑州大学统招本科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与评价的调查:此次调查涉及该校本科学生所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调研内容主要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必要性、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考核管理模式的认识与建议。被调查对象涵盖该校大学一至四年级文理工科学生。共发放匿名调查问卷696份,回收问卷647份,回收率92.9%,其中有效问卷551份,占回收问卷的85.1%。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还针对问卷中所显示的一些问题与多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和意见,使本次调研更加科学可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意义的看法及课程满意度

从问卷调查来看,22.1%的大学生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必要也很重要;6.7%的大学生认为既不必要也不重要;61.9%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定意义,但不像教材和老师说的那样重要;9.3%的大学生选择开不开设无所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满意程度方面,5.1%的的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非常满意;41.3%的大学生表示满意;45.1%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有12.5%的表示不满意,这其中4.1%的受访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不满意。

数据分析表明:多数学生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持肯定态度的,对课程的功能与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心目中对课程意义的认可度与课程设定功能目标之间尚存距离。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2.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看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老师所主要采用的活动方式(多选):78.6%教师讲,学生听;20.5%师生共同探讨;28.3%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22.7%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互助学习。

何种教学方法更受欢迎,效果更好(多选):讨论、辩论、演讲等讨论式教学59.1%;传授、解释为主的讲授式教学25.8%;专题、案例式教学64.2%;情景扮演、参观、调研、实践等活动式教学31.5%。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47.1%的大学生认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接受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只有12.5%的大学生认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接受效果的影响不太大或没有影响。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采用开卷形式的大学生比例为64.6%,赞成通过课程论文考核的占29.9%;倾向于平时作业与测验为考试方式的为23.2%;赞成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的大学生只占6.2%。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式教学,概念知识理论讲的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多,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少。这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面的确还存在较多欠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依然占有主导地位。

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评价

大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具有哪些特点(多选):讲课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72%;重视课堂互动,让学生有更大的表现平台76.5%;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述一些知识点和理论83.6%;讲课富有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73.2%;紧跟时事热点,用课本中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85.5%。

大学生不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具有的特点(多选):仅停留于课本知识,讲课内容没有拓展69.1%;缺乏实际事例来讲述课本中的知识点和理论41.8%;缺乏互动,单向地讲授课本知识51.5%;板着面孔,照本宣科90.4%。

大学生对其接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整体评价是:非常热爱教学工作18.4%;比较认真地完成教学工作58.5%;工作态度一般,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已18.7%;好像是在应付8.6%。

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持基本认可的态度,在学生的心目中,那些性格幽默、讲课活泼生动、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注重使用真实案例来分析课本知识与理论、紧跟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的政治理论课老师更受欢迎。而那些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学手段僵化、只会板着面孔,照本宣科的教师则是大学生们最为反感的对象。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建议

1.以人为本,结合大学生实际,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实现课程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举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现今的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性格鲜明张扬,自主自信,思想开放独立,早熟干练而又略显叛逆,他们渴望新奇的知识,讨厌繁重的书本,喜欢互相尊重为前提的交流沟通,反感板起面孔的说教。现实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以“灌输式”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这种“被灌输”的学习模式则更容易引起年轻一代大学生的莫名逆反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育的实际效果,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过程中亟须要重点关注和改善的方面。面对这样一个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教育客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做到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客观实际,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实现课程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举的良好效果。

2.积极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六个结合”的原则,其中的一个“结合”就是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尝试结合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把一些看起来浅显、说起来空洞、讲起来片面的内容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既轻松又能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的氛围,使他们在思辨的过程中接触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同时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得出一个理性的结论;教师也尝试在教材中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讲课的方式来学习,加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专题互动,达到一种师生共同关注、共同促进的良好教学效果。

3.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授课技巧、开阔的思路与眼界与良好的个人修养,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当代大学课堂的需要决定的。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把握,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深入浅出阐明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手段,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技能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位具有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非常强烈的。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该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修养,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

三、结语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原来大学生心目中枯燥无味的课上成一门思想性、时代性都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做到让大学生学习有兴趣、有实效,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有效促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4]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