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政治学习在公民思想政治修养中的功能作用

2013-09-16杨昌勇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公民思想政治

杨昌勇

摘 要:政治学习是党为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凝结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一定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服务而倡导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政治学习的灌输功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先进的阶级政治意识为广大的工人阶级以及人民群众所掌握;政治学习的发展功能,促进了学习主体和客体的发展;政治学习的抑制功能,把各种消极思想和行为自我抑制或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政治学习具有凝聚功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心服务。

关键词:政治学习;公民;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63-03

政治学习是我党为提高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凝结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一定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服务而倡导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政治学习的基本内容,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重点,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党建的基本知识,结合岗位实际,立足于提高公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学习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其根本任务的确立和转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一个开放型的政治理论修养系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政治学习这一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理论水平,统一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目标服务,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宏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以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以较高的政治素质与之相适应。充分发挥政治学习的功能作用对提高公民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一、灌输功能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基础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是我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最早对灌输论作较为全面、系统论述的经典作家是列宁。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1]274并强调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经济斗争范围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1]293这些论述,既强调了向工人灌输他们原来并不了解和不掌握先进意识的特殊重要性,同时指明了工人必须从政治角度去认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性质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仅对当时增强无产阶级的先进政治意识,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为以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如何向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先进阶级的政治意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241,“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轻视理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采取躲躲闪闪的态度,就必然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2]148这些论述,已经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并经过以后的经典作家及其理论工作者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系统的、完整的、深湛的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有机组成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每一胜利和成就,都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1]247,它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作为主观反映客观,认识与实际相符合,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本质的先进阶级政治意识,同样也不可能是大众化意识。因此,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进行宣传教育和灌输活动,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先进的阶级政治意识为广大的工人阶级以及人民群众所掌握。政治学习正是执行着向党员、干部和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先进阶级政治意识的职能,即灌输功能。

首先,就政治学习的本质内容来看,政治学习是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重点,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党建的基本知识。这些内容,不仅内在包含了灌输论的基本思想,而且对灌输论的基本思想加以丰富和发展,使之适应时代的客观需要。从此意义上说,政治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地向党员、干部和群众输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灌输过程。

其次,从政治学习的实现形式考察,其形式因学习主体的文化修养程度、学习客体的内容、岗位的实践情况等不同,具有多样化特征。通常一般采取讲授式(领导者或组织者讲授学习内容)、讨论式(学习主体讨论所授或给予的学习内容),个体自我修养式(给定一定的学习内容,让个体独立自主修养)三种形式。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学习修养效果,必须把这些形式有机统一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切忌那种不讲求效果的形式主义。这正是我党在理论灌输过程中为克服“我教你听,我打你通”的注入式、填鸭式等理论灌输误区而一贯倡导和主张的。可见,政治学习和理论灌输具有相互包容的内涵。

二、发展功能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和表现,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里,对事物的发展高度概括为“新陈代谢”,“推陈出新”[3]324。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讲话》中也指出:“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4]37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改革、开放、建设、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活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越落后的国家,发展问题就越显得更加重要,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遵循的客观规律。政治学习作为向人输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同事物运动的发展属性一样,不是机械的、封闭式的循环圈,而是一个开放型的发展系统。无论从其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考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发挥着其固有的发展功能作用。

第一,促进了学习客体的发展。作为学习客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社会实践的客观反映。这一特性决定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僵化的教条、教义,而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人们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地给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已经对此作了很有说服力的证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当时对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考察和分析,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社会范围内单一的公有制的社会[5]217-221。20世纪初,列宁对帝国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6]709的新结论,并被以后的俄国、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证实。在所有制问题上,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单一制思想,而是普遍主张和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提出,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这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政治学习,既是继承、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同时又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它不是叫人们死记硬背、或被动地接受某些原理,而是要求人们在自觉理解、掌握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始终成为反映和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二,促进学习主体的发展。学习主体即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是在不断进行知识灌输和自我修养过程中得到提高的,并通过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检验。政治学习通过向学习主体(党员、干部和群众)输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进阶级政治意识,使学习主体在相互传递、相互研讨、相互切磋、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氛围里,不断提高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水平,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从而提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认知与高能力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政治学习的发展功能作用,无疑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客观要求。

三、抑制功能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任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这一经济特征决定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建立在这种物质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其他社会关系如职业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伦理道德关系等等应该体现着协调与平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人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其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结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认识能力等不可能达到“均一化”程度,差异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主体的这一特点决定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然存在着先进与落后、适应与不适应,有“免疫力”与无“免疫力”之间的相互碰撞,导致一些偏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现象较为突出。“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7]。因此,强化政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通过政治学习使人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政绩观和发展观,不断提高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各种消极思想和行为自我抑制或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

四、凝聚功能是公民思想政治修养的目的

凝聚力即凝聚人的力量,为一定的战略目标服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讲的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凝聚力,为解放全人类战略目标服务,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破坏这个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笔者注),应该打倒这些压迫者(资产阶级或资本家——笔者注),为了这个目的就必须团结起来。”[8]352这里讲的“团结”,就是革命的凝聚力。类似论述,在经典作家的论著中不胜枚举。关于凝聚力问题,我党历来也是很重视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党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革命战争服务的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始终把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加以认识,并连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基本路线之中。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八大都贯穿着“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主题。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为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心服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由经济现代化建设、政治现代化建设,科学文化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有机组成部分构成的宏伟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必须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才能不断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民族凝聚力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与慢、停滞与发展、成功与失败的根本问题。但是,民心向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不可能凭空产生,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激励,而且需要凝聚主体(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政绩观和发展观,给予强化。前者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途径来实现,后者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政治学习(不否定其他方式),向凝聚主体不断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灌输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灌输国情知识,使之在自觉接受、掌握和理解过程中不断升华,转换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见,政治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全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86.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9.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1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6.

[6]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1-19.

[8]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公民思想政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意义”的问题所在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