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2013-09-16许前进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思政课困境

许前进

摘 要:现今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专业知识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与传统教学不同,师生知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已经被打破,甚至有些方面的知识、信息学生比教师掌握得更早、更好,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使教师专业成长出现了困境。而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压力将更大,因为思政课与其他科目相比其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更为迅速,这使得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更为突出,解决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主要途径有:参透教材,突围教材;从点滴做起,注重积累;放下身段,重做学生。

关键词:思政课;专业成长;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61-02

成为一名让社会认可,同事称赞,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所需要的东西就是教师专业成长。所谓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学生涯中能持续主动热忱地参与在教育专业知识、教学技术、教育态度与伦理等方面的精进活动,让个人能不断增能,促使个人在教育领域中能体现自我实现,并促进所隶属的教育环境品质的提升,是能让学生喜欢而需要的东西。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其一生教育事业中不断遇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提高的过程,是看做一种事业不断创新、不断升华的过程[1]。在倡导新课程的今日,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升专业品质,才能适应教育领域的飞速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新的形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使得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尤为突出。

一、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困境

思政课教师专业的成长、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演进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来自本学科的困境

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思政课教师承受的压力和必须迎接的挑战。

1.课程覆盖面广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学科课程,其实质是一门综合学科课程,教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大模块的专业知识,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讲好这些知识,让思想政治课堂从各种高度概括的抽象理论中脱胎而出变得妙趣横生、生机盎然绝非易事。宽泛的覆盖面对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除以上专业知识外,还应对科技、历史、法律、宗教、古文诗词等等知识通晓一二,信手拈来,并且能用到恰当的地方。涉猎广博才能对整个思政课程运筹帷幄、娓娓道来,灵活传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旨在通过知识的传授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时代要求,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若教师的专业功底浅薄,思想政治教学就多停留在知识传授上,以课本知识传授,更甚者把课本知识打折了,难以提升能力和情感教育。反之,教师的专业素养底蕴深厚、视野开阔就能做到思政教学自然无痕。但专业素质的养成岂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教师的执着和坚持。

2.教材更新快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由于思想政治课教材与时政联系的紧密度决定了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材是全国统一的,高校政治理论课就设立有专门的教材建设咨询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咨询委员会,“由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中央宣传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等作为主管单位参与各项任”[2]。思想政治教材比任何一门课程教材更新的频率更加频繁。这点从教材版次上的变化就可以体现,高校政治理论课实施“2005”方案以来,高校思政教材已经多次修订出版,并且中宣部和教育部每年还就重大时政问题专门发文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其精神。教材的更新改变了教师一本教材用到老的局面,前进中的思政教材足以对思政课教师施以内驱力,促使教师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中保持教学常教常新,做到专长领先。

3.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实效性、时代性特点,变幻的时政和时代的推进都令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资源日益丰富和宽泛,更明显地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不仅平日的课堂需要用上新鲜的事例来阐释思政课课程的理论,而且各级测试中运用的材料通常也是最新的事件;另外,网络时代下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十分便利的找到各种相关的学习资料,一些时政方面的知识他们获知时效性比老师更高。可见,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对思政老师形成很大的挑战。“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这长流水的搜集过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精力,乃至贯穿整个教学生涯。快捷获取课程资源、灵敏把握时代发展也成为思政课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二)来自新课改的困境

21世纪初我国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是“以生为本”,革新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和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形式,“核心任务是转变学习方式,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3]。新课改其实质是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这些都给教师教学的美丽蜕变提供了一次机遇,但也带来了教师如何突破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的困境。这就要求思政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转换教学思想,多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和个性发展;创新教学方式,亦培养学生的多样学习方式;构建多元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能走向成功。真正做到“思政教育进课本、进课堂、进学生头脑”[4]。

二、解决困境的路径选择

(一)参透教材,突围教材

教材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作为双方的共有资源,连接着教师和学生。教师传授也要先从学习教材开始,对教材的熟悉与否事关教师的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思政课每一模块的教材从页数上看都是几百页上下,并不厚,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教材有多轻松,相反,思政教材的学习过程:参透教材乃至突围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第一要务,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从字、词、句、段、篇章中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思考教材的编排顺序意图,揣摩教材中案例的妥当性。参透教材最终还须跳出教材,借助其他教辅理解教材,如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每门课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参照课标,吃透新课标对全册教材的总要求,把握每一课每一章节在学期或者阶段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既能从总体上、前后联系上来钻研教材,做到胸中有全局。又能从部分中、微观里解析教材,做到有的放矢。参透教材为教师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突围教材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突围并不限于传授教材的教学形式变化多样,还表现在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原版性,这尤其适用于思想政治学科,对教材精心加工制作之后的课堂方能流光溢彩。

(二)从点滴做起,注重积累

专业知识的深厚、思政教学的娴熟都离不开教师平日的点滴积累。新教学理念的领悟应用没有速成法,唯有通过教师的静心研习、细心揣摩,而后逐渐在教学中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提炼心得,最终乃有所成。研习揣摩的过程也就是积累学习的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学”和“思”两个字。由于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思政课教师要发展,尤其不能闭门造车、孤陋寡闻,而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习惯,网络新闻、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经典书籍、专业网站等无一不是阅读的资源,前辈、同行、学生无一不是学习的对象。优秀的教师一生都在寻找、开发、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学后所思必将增长智慧、激发智慧。专业智慧皆源于课程智慧,而课程智慧的生成得益于琐碎的积累。

(三)放下身段,重做学生

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做到心中常有学生,尽可能模拟学生的位置来分析课程资源,即师生换位,如这个案例如果我是学生能不能理解,他们有没有相关知识背景,是否能引起他们的共鸣等诸如此类。在我们应用的案例中如若学生们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那么就要考虑换案例或者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背景。日常教学中,教师都会布置学生做练习,有的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在每学完一个章节后绘制知识结构图,学完整册后结合实例谈谈对整个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深刻理解。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或其他原因,部分教师习惯于只是在评讲习题前对照参考答案,省去动脑练习的步骤。其实类似的这些事情也需要教师的亲力亲为,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无裨益。教师比学生提前做更多的练习,可以从练习中深刻理解各个知识点,从中找到一些规律。还可以合理地布置学生练习,挑选典型习题,剔除重复耗时的练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从被试者的角度来思维,拉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且在运用的层面上增强了对教材的消化理解。教师自己动手绘制知识结构图也远比从教辅中直接取而用之来得更有价值,因为有思考才有领悟。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做的重要一条就是重做学生,用与学生最近的距离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结语

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困境诸多,我们与其在困境中哀怨教材编制不好、学生的不乖、社会的不认可,环境的不适等等,不如自我主动成长起来寻找出口。教师希望所教学生能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有所成就,而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更应懂得在困境中求发展,在专业成长中保持谦逊,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补充、自我修正,赢得学生的敬重、家长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实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5]的这类教师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之外,思政课教师还承担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蔡嘉,崔素雅.教师专业成长之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0).

[2]李长春看望慰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1/15/c_111440008.htm.

[3]石晶.优化语文作业,培养主动学习的高素质人才[J].语文月刊,2011,(11).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发[2005]5号.

[5]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思政课困境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跟踪导练(一)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