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探析
2013-09-16剡芳芳
剡芳芳
摘 要:追求教育公平公正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师资源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国家在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努力:第一,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第二,教师工资制度调整是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第三,优化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式和考核机制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方法;第四,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优化应该着力于自身的改革和农村教师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51-02
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教育发展中的教师总量不足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同时,教师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
一、对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界定
教师资源配置,主要是指教师人力资源在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教育主体之间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平均发展,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1]。
本文所指的城乡差距,是主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前提的地域差异。“城”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具有人口密度高,以工业服务业发展为主要经济基础,交通便利的特点。“乡”是指相对城市而言,人口密度低,聚居规模较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的地域。
教育的相对落后是乡村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在城乡一体化的今天,已经迫在眉睫。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并不是简单追求单纯的完全的公平,而是在承认和接受现今城乡存在各种差异的前提下,致力于城乡教育的双赢发展,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优化[2]。
二、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
1.城乡教师资源在数量上存在严重差异
当城市教师资源充足甚至出现超编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却面临着缺编的问题,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城乡教师资源在质量上也存在严重差异
近年来,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水平相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资源在质量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上相比城市地区而言落后很多。主要表现在:学历不高,职称偏低,缺少必要的进修机会。相比而言,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甚至出现硕士、博士教学的现象[3]。
3.农村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严重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流向不合理,并造成了恶性循环。边远地区和农村教师的流失比较严重,这种不合理的流动加剧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4.农村教师资源本身存在着很多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其次,农村教师课业繁重,并且担负着与自己专业不符的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再次,农村社会的硬件设施不利于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因此,农村教师一有机会就向城市流动,而城市中一些不合格的教师也会被安排到附近农村学校。这加剧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2]。
三、国家在城乡教师资源均衡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组织农村教师培训、城乡教师交流、顶岗实习等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教师差距,但是由于“许多教育政策的出台,大多没有调查研究和实验的支撑,这样难免偏离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4]。
1.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工作,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是教师培训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与农村教师的教学活动相关的培训较少。其次,培训内容大多脱离农村教师的实际。第三,教师自身对培训的重视度也不够。
2.教师交流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各地区开始了城乡教师交流活动,这一活动对促进城乡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教师交流方面的各种条件还不成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认识不到位;交流中深层次的问题关注不够等。由于交流活动对教师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的问题考虑不够,这也使得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再者,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假如对当地农村教育状况不了解,短期内很难有效进行教学,等到农村学生刚刚适应了城市教师的教学,教学活动开始变得顺利的时候,新教师又要走了,这种短期的交流活动,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农村学生适应不同教师的负担。
四、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几点建议
1.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实现城乡一体化
只有城乡一体化的真正解决,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逐步缩小城乡各种条件的差距,给农村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此来吸引优秀教师,逐步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一,要着眼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解决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方法,大多数教师不愿留在农村教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提供的各种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农村相对城市而言,有着自己天然的优势,环境幽静,还可以提供绿色水果蔬菜和家禽,这些都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东西,所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使农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会慢慢改变城乡教师资源各方面的不均衡。
第二,要着眼于改革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城乡统筹应着眼于消除现存的户籍制度及附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差距的制度。
第三,在政府决策层面上,要彻底改变以往以牺牲农村利益来发展城市的模式,真正意义上去解决农村的经济,文化条件。实行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逐步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教育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5]。
2.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教师工资制度的调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市场在调节教师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作用。政府应该运用行政手段重新调整城乡教师劳动力的价格,通过教师待遇来调控教师资源的城乡平衡。长期形成的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根源于城乡教师待遇的巨大差距,要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统一城乡教师待遇,使农村教师待遇不低于城市教师,甚至,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制度,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使偏远山区教师的工资高于城市同级别教师,这是农村学校吸引优秀教师的前提。
3.实现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方法——优化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式和考核机制
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方法,近年来的教师培训取得成绩的同时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应该从这些教训中总结经验,使得教师培训起到真正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作用。
第一,应该从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采取农村教师易于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只有农村教师真正成为教师培训的主体,这样的培训才会变得有益。比如近年来通过网络方式采取的各种视频教学培训,由于大部分农村老教师对电脑等现代设施的不熟悉和不习惯,往往很难达到培训预想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在对农村教师整体走访和了解的前提下,采取集中学习互相讨论共同进步的方式进行培训。
第二,应该在优化教师培训方式的同时,加强培训活动的考核机制。任何有效的培训方式都需要对培训结果进行检验,有效的考核机制会加强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笔者建议,不能只通过交作业和感想的方式进行考核,应该在培训结束的时候,直接组织培训教师在真正的教学课堂去试验方法,并将这种考核直接和教师职称等教师自身利益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对培训的重视,进而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
4.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优化应该着力于自身的改革和农村教师的共同努力
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真正的发展还在于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努力。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对薄弱学校而言,这种外来的教师资源供给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缺乏问题。所以,在有效利用这种教师交流资源的同时,农村学校要着力于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只有从自身条件出发,自食其力,农村的教育资源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第一,利用政策优势打造自身良好的硬件软件设施。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保障及教师编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保障。在各种基础设备逐渐完善的前提下,农村学校要善于利用各种政策优势,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第二,增强农村学校生成优质教师资源的能力。在获取外界各种资源的支持下,农村薄弱学校怎样立足自身情况,开发、生成更多优质教师资源才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农村教师应该抓住城乡教师交流和在师范院校进修的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应尽量邀请在岗位的优秀城市教师在农村薄弱学校示范、指导,兼职、任课,同时,聘请经验丰富而身体健康的城市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指导、示范。再次,农村学校应努力建设学习型校园,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当务之急,但是由于我国城乡长期存在的差距,这一问题的解决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在做着努力,事情就会向期待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茂林,冯文全.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2010,(1).
[2]王金铎.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中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张岚.论高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实现[J].交通高教研究,2001,(2).
[4]吴波.论黄炎培农村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J].云梦学刊,2009,(1).
[5]王宪平.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及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