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新特点及教师的适应性要求

2013-09-16何英惠王舒琳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特点思想政治课适应性

何英惠 王舒琳

摘 要:思想政治新课程正在顺利实施。新课程对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对策有:在保持理论课程的科学性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系统地学习艺术修养课;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课程;灵活的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特点;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49-02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2004年4月推出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开始实施。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对高中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价值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学。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进而达到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思想政治课呈现出的新特点

按照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以往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要求在教学中注重课程的传授,新的课程标准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感对认识的积极影响,挖掘课程内容的情感意义,重视情感的内部调节作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使课程更好的完成。另外,中学思想政治课标准也规定:“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在这一点上,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的体验,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态度和建构价值观。

(一)从机械的课程实施转变为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生态观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让这三者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教育即生活,便成为现代化课程生态观的基本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多角色的转变,不仅是机械的课程实施者,也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也是课程实施的创作者。大千世界的奥秘与价值,要在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中让学生深入了解,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进一步完善自我。

(二)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的新教材观

教材观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所谓“教教材”,是指依据教学大纲,忠实的传授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而“用教材教”则是要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从而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教学行为中,教材知识作为辅助工具,并不要求学完一字不落的背诵,而是要掌握教材的核心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关键,一位素质全面的教师在使用教材这一点上,不仅可以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可以举一反三,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三)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学生观”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的合理设计和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效果对促进学生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需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对发展目标的整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新课改”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新课改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新变化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1.更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能够建立合理的教学知识结构在思想政治课中发挥着主导地位。所以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教师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需要对自己所教的知识体系扎实掌握,还需要对本专业一系列相关的课程都熟悉掌握,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和伦理学等学科。要做到“宽基础,重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整体把握,并做到举一反三。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逐渐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2.更广博的相关领域的理论与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大大增强,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下,教师若想孤立精通某一项研究已成为不可能。“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知识,包括公共理论课、专业发展课、教师教育课、教师心理课等。科瓦列夫说过:“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交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更宽广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2]

(二)新课改进程中所需要教学方法的新变化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

一位合格的优秀教师在授业解惑方面要做到熟练自如,举一反三。这就说明教师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茶壶煮饺子,有嘴吐不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做到“学知识、懂知识、讲知识”,若真正的做到把知识讲出来也实属不易,这不仅是在考验一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名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2.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操作能力

多媒体的普遍应用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来说着实又增加了一些难度,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应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整合及应用的能力。将网络和多媒体作为载体,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加形象、迅速的将知识呈现出来。

三、针对“新课改”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所进行的对策性分析

(一)在保持理论课程的科学性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系统地学习艺术修养课

众所周知,欣赏艺术的过程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艺术审美的过程,通过将作品的色彩、空间、节奏、音符等进行挖掘,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开阔视野,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言之不足则歌之,歌之不足则舞之”,语言的尽头是艺术的开始。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内容,也是传播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对提高青少年审美修养,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早已不言而喻,在压力重重的时代下,如果教师能够系统学习艺术修养课,不仅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可以在授课的时候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促进轻松愉快并且有效的完成本科教学目标。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课程

随着中学生身心发育,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一些心理矛盾也会更加凸显。在这一特殊时期,教师应学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来辅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学会尊重与理解,获得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信任,并适当结合“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开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难关,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而达到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也要让学生系统掌握有关知识,使学生遇到困境时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三)灵活的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的教学手段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这种方法具有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具体、真实。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和细致的观察能力,不仅可以使教学活动有效的进行,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便于学生愉快的接受和理解新知识,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育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影响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正接受着这份洗礼。在新课程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新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新理念、新目标,它已经与创新、探究、未来、希望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在这样一种学习状态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新的学习观念。从而实现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相信在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样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改革必然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2]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86.

猜你喜欢

新特点思想政治课适应性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2014年度陕西网络传播十大案例研究报告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