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学学科体系及结构分析
2013-09-16王慧
王慧
摘 要:中国的行政管理思想古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起步却比较晚。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行政学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一些困境:本土化研究不足,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存在缺陷,学科队伍建设不完善等。所以,要使我国行政学得到繁荣发展,我们必须从我国行政学研究的本土化、内容和方法、学科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优化和完善。只有这样,我国行政学才会有一条好的出路。
关键词:我国行政学;学科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39-02
一、行政学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大国,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不乏有行政管理思想。并且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行政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至今仍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关注。
然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它在我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应该属于“舶来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学研究一直走着一条曲折、缓慢发展的道路。当行政学在世界上获得普遍关注并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对行政学的独立研究却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众所周知,在1952年高等院校系调整时,由于“左”的错误,政治学、行政学等专业及相关的课程被取消,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学者很少对行政学进行研究,即使做了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也没有把其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行政学的发展进程,这是我国行政学的一大损失。
可以说,我国行政学的学科研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是伴随着改革的步伐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议上,在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讲话中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这以后,经过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行政学等学科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学会成立,作为政治学一个重要分支的行政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引起理论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发起召开了“行政管理学研讨会”,号召各省、市、自治区高度重视行政学的研究,并于该年年底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1988年10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发行了会刊《中国行政管理》,这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获得公认并确定下来。
二、我国行政学在学科体系构建中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困境
回顾我国行政学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行政学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波折,它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单纯的引进西方行政学的理论知识到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理论探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科建设方面,业已建立起行政学的体系架构,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地位被确定下来了并获得了比较大的突破,教材水平随着行政学理论的发展也得到不断提高,教材种类也不断完善。二是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行政学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创新的渐进发展过程,适时地提出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时代要求,为我国行政改革,构建和谐的政府组织形态和创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许多理论上的支持。三是在理论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行政学的教学科研体系已基本形成并逐渐完善,并且该学科领域的理论队伍不断壮大,各个不同层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育系列也已形成并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行政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境。
1.我国行政学在研究上还存在着本土化不足的问题
虽然我国行政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有了,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发展至今不足三十年,它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因此,我国行政学无论是在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实践环节受西方传统行政学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所研究的一些理论应该用来指导社会实践的,所以它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来进行研究,研究必须具有本土化。我国的行政学研究,或行政学论著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单纯的引进西方的行政理论,因此,我国现有的行政学著作或行政学研究“含金量”还不够大,原创性思维和理论更为少见。
2.我国行政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缺陷
从研究内容上看,我国行政学只注重对行政主体的分析,而忽视对行政客体的研究,从而使行政学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从研究方法上看,长期以来,不单是我国行政学界,我国社会科学界普遍对方法论问题一直不够重视,而行政学研究在这方面更为突出。在行政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对质的分析,而忽视了量的研究;习惯于静态描述,而忽视动态分析;重视规范化,而忽视实证化研究。我们很少能够在我国行政学著作中找到关于方法论方面的研究,更别提有关方法论的课程。
3.我国行政学学科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合理因素
我国行政学历经多年发展,科研和教学团队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这也同时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学科队伍中有实际经验的极少,教学和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学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者相当一部分是从20世纪80年代或之后的政治、哲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界转变而来的,这对于一个长期从事政治学、法学的学者来说是很痛苦的事。因为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所限制,这些学者要想重新学习一个新的专业知识,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造成我国行政学学科队伍总体质量不高的状况。其次,学科队伍结构不合理。像夏书章教授等著名的行政学者和专家很少,且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越来越少,呈老龄化趋势。学科梯队中还存在年龄结构断层的现象,还有高学历的人才比例较低,这些都说明行政学学科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三、我国行政学学科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1.立足我国国情,着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从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来看,他们都是为了研究和解决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行政管理问题。尽管行政学具有社会性,其阐述的理论对于不同国家的行政管理实践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同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任何国家都不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他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模式,而是应该要将行政管理的理论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并指导本国的行政管理实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本土化”问题。而要解决好行政学“本土化”问题,首先应该坚持一个理论指导的原则。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德诺曾说,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因此,行政学的研究必然受到本国主导思想和理论的制约。而中国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所以我国的行政学必须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这也是我们构建行政、学理论体系,进行行政学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所在。其次,我们应该实现研究重心的转移。反观中国行政学研究,国内许多学者都将研究重心放在对国外行政学,特别是美国行政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我们必须实现研究重心的转移,把精力集中到我国行政学,特别是我国行政生态环境和公共行政实践上来。使行政学研究扎根中国的土壤,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最后,我国行政学研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我国行政管理的新特点、新规律、新现象,并将其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更好的指导我国行政管理实践。
2.拓展我国行政学的研究领域,改进我国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对于我国行政学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我们不能只注重对行政主体的研究,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行政客体的研究。事实上,现代政府除了重视对政府自身内部的管理,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对自身的管理还是为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所以说,加强对行政客体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而作为政府管理的客体,社会公共事务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忽视对社会公共事务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行政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行政学不仅要研究行政主体,更要研究行政客体,研究行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对于研究方法,我们不但要重视对质的分析,而且应重视对量的研究;不但应该重视从静态描述,而且要注重从动态来分析;不但应该重视对行政学的规范化研究,而且要重视行政学研究的实证化。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学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比较行政研究的力度。行政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交叉性综合性,这也是行政学的学科优势。它可以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行政学的研究中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从多重视角和不同层次对行政管理进行跨学科的整体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至于比较行政研究,我们既应进行共时态的比较研究,也应进行历时态的比较研究;既应开展中外行政管理实践的比较研究,也应进行中外行政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既进行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又进行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只有在不同层面的比较研究中,才能够寻找出更适合我国行政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3.加强我国行政学学科队伍建设
我国行政学学科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此,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采取引进和培养学科和学术带头人,校内学术队伍重组等方式,全力支持行政学学科队伍建设。其次,应鼓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再次,要不断改善现有人才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地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应不断优化行政学学科队伍的学历、年龄等结构。尤其是重视行政学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因为他们是中国行政学学科发展的后备人才。同时,还要防止学科梯队中年龄断层现象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行政学学科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永桃.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丁煌.行政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孙荣,徐红.行政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金太军,等.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魏永忠.现代行政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6]王乐夫.略论中国行政学教育与行政学学科建设[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