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学习模式及变迁

2013-09-15沈冰清

行政与法 2013年2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学习型变迁

□ 沈冰清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三型政党”建设,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90多年发展历程的精辟总结。在“三型政党”建设中,学习型政党建设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初期起就非常重视自身学习,始终把组织学习和政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学习型政党的概念是2001年5月由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在全国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的。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1](p291)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提出“三型政党”建设,将学习型政党建设放在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学界对学习型政党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着眼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习型政党的概念进行解读。如迟全华、谢春红、孙健波、叶萍、蒋仁勇等学者或者对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外延、目标、特征、形态等内容进行剖析;或者站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角度,分析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对学习型政党的概念进行溯源,研究“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的普遍和特殊规律,促使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第二,总结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如石仲泉、靳连芳、杜鸿林、袁秉达等学者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分期,归纳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方式和成果,或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学习理论进行概括,或梳理中国共产党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学习状况。此外,还有部分学者站在比较的视野,梳理国外政党的兴衰,总结其学习型政党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这些研究从不同维度归纳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经验。本文引进学习模式的概念,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学习模式变迁的规律,对学习型政党学习变迁的内在动力进行探讨。

一、学习模式与政党学习

学习型政党理念的基础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瑞斯特于1965年在《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次提出的。1990年,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中给学习型组织一个定义。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么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2](p3)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学习模式的优化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界在此方面已有了较多成果。最早提出组织学习模式的是阿里斯和舍恩,他们在1978年提出了组织学习“四阶段”模型,即发现、发明、实施和推广四个阶段。[3]阿里斯还提出了组织的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模式。[4]此后,加尔文提出组织学习的3M模式,[5](p78-91)在概念、管理和评估的框架中研究学习型组织;斯莱特和纳威提出了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式,[6](p66)认为当组织的学习超越学习边界时,就会产生创造性学习;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转换的SECI模式;[7](p40-54)此外,我国学者陈国权提出了组织学习的6P-1B模式,[8]即组织的学习由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和反馈6个阶段以及一个知识库组成。

在对组织学习模式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关注到了两方面的基本规律:其一,借鉴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成功的组织学习必须是内部系统对外部环境的有效吸收和反馈。其二,引进过程概念,认为组织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组织学习的重点是不同的。而组织内部的学习流程、资源整合及知识创新是特定时期组织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指标。

政党作为一个组织,同样符合组织学习的基本规律。在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政党必然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政党的学习模式可以分成 “政党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影响”两个部分。“政党内部系统”指政党学习的内在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四个要素分别为政党学习的“理念”、“内容”、“方法”和“对象”。他们在政党内部系统中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政党学习的效果。政党的“外部环境影响”指的是政党处在国际、国内各种环境的影响中,这些环境要素会以不同方式影响政党的学习。其中,有些环境要素会在“边界”处被阻挡回去,而另一些环境要素则会直接或间接(通过整合、改变等方式)地穿过“边界”,进入到政党内部系统中,成为政党的“学习资源”。据此,本文将政党的学习模式归纳如下: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政党当前的学习模式是有效的,那么,“政党内部系统”必然具备自觉将“外部环境影响”中的积极内容转化成政党的“学习资源”的能力。由于政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加上政党本身也处在创立、发展、成熟、衰弱等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政党必须时刻根据这些条件调整其学习模式,顺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一过程构成了政党学习模式的变迁。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学习模式始终随着历史和自身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强化 “政党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影响”之间的互动,成为其巩固执政地位、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学习模式的变迁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次学习模式的变迁,分别是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以及“与时俱进”的新模式变迁。其中,从“被动”到“主动”的模式变迁发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时期;从“封闭”到“开放”的模式变迁发生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过程中;“与时俱进”的新模式变迁发生在新世纪,尤其是“学习型政党”概念提出之际。目前,中国共产党在处在第三个模式变迁的过程中。

(一)从“被动”到“主动”的模式变迁

所谓“被动”模式,是指在政党学习中,“边界”的效力过低,外部环境过多或不恰当地转换成“学习资源”进入到政党内部系统情况下形成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党对外部环境依赖过大,甚至会照搬外部环境供给的“学习资源”。所谓“主动”模式,是指政党学习的内外部环境良性互动,不存在依赖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实践活动后的产物。它是中国有识之士出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自觉学习和上下求索后的理性选择。然而,作为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建立起来的年轻政党,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了解并不全面,在实践上又缺少独立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因此必须寻求外界的帮助。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典型代表的苏联则承担了指导中国学习的职责。他们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理论指导、经济援助、干部培训、专家咨询等途径给予中国共产党各类帮助,大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9](p1357)新中国的建设“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10](p213)正是对依赖苏联经验中形成的“被动”学习模式的总结。

但是,“什么都学习俄国,当成教条,结果是大失败”。[11](p79)中国共产党的这种“被动”学习模式给共产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自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便开始进行学习模式的第一次变迁,尝试独立自主地探索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并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出现后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创造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苏共二十大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以苏联为鉴,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模式转变。

在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模式的四个要素也在不断调整中。在学习理念上,中国共产党开始强调政党内部系统的自主性,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2](p115)“不能盲目地学, 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13](p23)在学习对象上,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各方面大大拓展学习资源。除了学习苏联以外,更为重要的学习对象是人民群众和具体实践,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14](p181)在学习内容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强调从各方面吸收知识,如革命时期强调学习“革命的理论”、“历史知识”、“实际运动”。[15](p533)取得革命胜利和建国后努力学习经济工作理论,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三大改造”。在学习方法上,重视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革命时期和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重视各类学校的建设,进行干部轮训和文化扫盲,培养了大批干部,并通过整风运动提高干部的政治觉悟。

由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外部环境,适时地调整了学习模式,走出了一条从“被动”到“主动”模式变迁的道路,因此最终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共和国,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从“封闭”到“开放”的模式变迁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第二个学习模式的变迁,即从“封闭”到“开放”的模式变迁。所谓“封闭”的学习模式,是指在政党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中交流不足,外部环境无法转化成有效的学习资源进入政党内部系统。而“开放”的学习模式则能有效吸收、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并转换成自身的学习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封闭”的学习模式,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新中国成立之际,世界处在冷战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敌视与封锁下,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封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沟通和学习的边界。此后,在意识形态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共与苏共展开公开论战,把与苏联学习沟通的边界也关闭了。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任何对外交流都成为了“崇洋媚外”和“卖国主义”,导致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模式完全走向封闭。

与此同时,世界却发生着巨大变化。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技革命促使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国际化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也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全球化大潮不仅席卷了发达国家,更是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他们不断改进劳动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共产党却没有跟上这一发展潮流,中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邓小平指出:“60年代前期我们同国际上科学技术水平有差距,但不是很大,而这十几年来,世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差距就拉得很大了。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上的差距不只是10年了,可能是20年、30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50年。”[16](p13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17](p132)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第二次积极调整学习模式,从“封闭”到“开放”的模式变迁随之到来。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学习模式也冲破原有阻碍,开始以开放的胸怀直接学习并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果。尤其是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逐渐成为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吸引各类学习资源的平台,大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模式的四个要素发生了第二次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在学习理念上,开始开拓视野,海纳百川,“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18](p237)在学习对象上,强调向世界各国学习,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学习内容上,努力学习 “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9](p373)并“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0](p129)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制度建设,如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完善教师休假制度,恢复高考制度,建立成人教育制度等。将切实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素质与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结合起来。

从“封闭”到“开放”的模式变迁使中国共产党加强了政党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有效地将外部环境转化成内部系统的学习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理论飞跃——邓小平理论。

(三)“与时俱进”的新模式变迁①该模式归纳的提出得到了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杜艳华老师的指点。

在上两个模式变迁中,中国共产党很好地解决了政党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能够顺利地从外部吸收政党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不断充实学习模式的四个要素。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模式开始了第三次变迁过程,也就是向“与时俱进”新模式的变迁。所谓“与时俱进”的新模式,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政党内部体系和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了良好的互动,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新要求,对学习本身进行理论深化。

这一模式变迁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是由特定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所决定的。从国际环境来看,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深化。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时代的主题,国与国的依赖程度更加深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模式,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的竞争与合作中,有效利用各种条件和机遇,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不断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后发现代化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城乡矛盾、区域发展矛盾、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在这一时期集中显现出来,需要执政党不断学习并做出调整。与此同时,进入新时期以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国共产党队伍本身也出现了新变化。一方面,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党员队伍中年轻党员比例逐渐提高,他们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思想观念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就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21](p7)“与时俱进”的学习模式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归纳,同时也反映了当今世界时代发展和变革对执政党的新的要求。

随着“与时俱进”模式变迁的不断深化,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把学习问题本身放到了很高的地位。1995年,江泽民提出全党要进行“三讲”活动,并把“讲学习”提到了“三讲”的首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的新高潮。”[22](p43)2001年, 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江泽民指出要构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p43)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到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决议时,学习型政党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的学习模式逐步向“与时俱进”变迁,除了继承原有的学习型政党优良传统以外,更是在学习理念、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全面的突破。

在理念上,中国共产党引进了西方最新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学习型组织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对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如何促进组织学习的解读和研究成为这一时期学习理念上的重要创新;在对象上,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比较视野下的理论研究,不断开发最新的学习资源,对中国的现代化进行指导;在学习内容上,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建党以来最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丰富的历史资源、国外执政党的成败经验、国内外各学科的前沿成果;在学习方法上,中国共产党大力强调创新尤其是学习制度本身的创新。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

通过“与时俱进”的新模式,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更好执政、保持自身先进性问题。应该指出的是,学习型政党的概念提出时间尚短,目前中国共产党仍处在这一模式的变迁过程中,对“与时俱进”学习模式的理念、对象、内容、方式的转变仍在进行中,新的成果也在不断产生中。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型政党”建设的强调,体现了“与时俱进”新模式的成熟。

三、中国共产党学习模式变迁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型政党建设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到“与时俱”进三个学习模式的变迁,这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学习历程的归纳。从以上变迁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启示:

(一)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在脱离外部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政党学习模式的变迁是一个适应环境,逐步走向内外部动态平衡的过程。外部环境提供给内部系统可用的学习资源,内部系统吸收整合学习资源,转换成自身的学习理念、学习对象、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两者互相影响,共同推动学习模式的形成。因此,政党的学习首先是一个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从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程来看,从“被动”到“主动”的模式变迁应对了在内忧外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迫切希望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家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客观要求;从“封闭”到 “开放”的模式变迁应对了在全球化逐渐形成过程中,中国迫切希望进行深刻而广泛的改革,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愿望;“与时俱进”的新模式则反映了在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处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要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执政党所必须进行的调整。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始终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不断去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变化,因此,中国共产党才保持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二)政党学习模式的变迁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寻找正确发展道路的过程

邓小平指出:“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只是错误有大小轻重的区别。”[24](p277-278)江泽民认为:“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25](p283)每一次成功的模式转型都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更加正确的发展道路。

从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来看,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模式变迁过程就是一场对照搬苏联革命建设经验的纠错过程,最终促使中国共产党寻找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从“封闭”到“开放”的模式变迁过程就是对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的纠错过程,最终促使中国共产党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建设途径问题;向“与时俱进”新模式变迁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的相互关系后,“自觉”地对学习本身进行理论深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开始对学习模式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更加强大的活力。

(三)政党学习模式的变迁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6](p103)同时,创新也是一个政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措施。因此,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要适应环境、纠正错误,归根到底还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能力。这对于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模式变迁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从革命、建设、改革到新世纪的社会转型,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都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前进,总结经验,开辟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中国共产党提高了自身党建科学化水平,提高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向前发展。

总之,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学习模式变迁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适应环境、纠正错误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这都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型政党”建设,给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模式也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深化变迁。在新时期,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强化已经基本形成的“与时俱进”学习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产生新的理论飞跃,带领全中国人民创造出新的辉煌的关键所在。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3]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03).

[4]赵民杰,王俊杰,任晓峰.组织学习模型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10).

[5](美)Garvin D A,“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1 No.4,1993.

[6](美)Slater S.F.,Narver JC.“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Vol.58,No.3,1995.

[7](日)Ikujiro Nonaka,Nobonr Konno,“The Concept of ‘Ba’: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3,No.40,1991.

[8]陈国权.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7,(05).

[9][12][14][15]毛泽东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1.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C].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1][13]毛泽东文集[C].人民出版社,1999.

[16][17][20][24]邓小平文选[C].人民出版社,1994.

[18][19]邓小平文选[C].人民出版社,1993.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2][23][25][26]江泽民文选[C].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学习型变迁
小渔村的变迁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电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PESTNG模型分析
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