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蚌埠学院为例

2013-09-14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工程化蚌埠培养目标

汪 静

(蚌埠学院 外语系,安徽 蚌埠23303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这是对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适应和调整,也是为了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安徽省目前有3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其中十几所都是定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校。我国传统的“精英式”高等教育理念,趋同性的“研究型”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大一统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已受到严重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目前遍布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这不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院总体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社会需求而确立的。2000年3月正式颁布实施的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交﹑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在具体落实中,新《大纲》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各外语专业要从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并选择复合的专业,努力培养出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办出学校和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的特色[1]。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了总的培养目标和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但针对蚌埠学院这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发挥地区及学院优势,培养具有蚌埠学院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目前,蚌埠学院正以“工程化”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是积极主动地做好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下大力气构筑好学科专业体系、不断深化和落实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更大的气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基于蚌埠学院“工程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首先解决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蚌埠学院在层次类型上的定位为,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教学型普通高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坚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因此,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为了弄清英语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实际就业情况,笔者对蚌埠学院外语系历届毕业生和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回访。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调查表明,蚌埠学院外语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走向是商贸工作(44%)和教育工作(30%)。毕业生在商贸工作中主要从事的是外贸翻译,外贸翻译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听、说、读、写、译这些英语基本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经济学知识,能够读懂理解外贸函电的各项条款,并对此进行准确的书写和翻译。因为外贸翻译主要依托网络和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还要懂得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技能。另一个专业方向是教育工作,包括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还要精通教育学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普通话、初中英语教材教法等。

根据蚌埠学院培养目标和层次类型的定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蚌埠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基本确定为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正确建构培养模式

专业培养模式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外语专业已经形成6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非通用语种+英语,双学位[2]。根据蚌埠学院的发展现状、师资力量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蚌埠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基本确定为“英语+专业方向”,即“英语+教育方向”(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和“英语+商贸方向”(培养外贸翻译人才)。

三、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建设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课程是培养目标和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英语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可能涉及到很多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若干课程内容之间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即知识的前后承接、左右呼应等。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要注重课程的群体建设。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而相互密切联系的课程,既包括了新《大纲》所规定的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英语专业技能课是指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单项训练课,英语专业知识课是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课程,而相关专业知识课则是指与英语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的知识性课程,也包括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新的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模块化、学科渗透、整合资源、重视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等,由以下5个模块组成。

(一)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二)英语专业类课程模块:主要由英语专业技能课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等方面的课程组成,这类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嵌入式方向类课程模块:主要由教育方向和商贸方向的专业知识课程组成,这类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嵌入式方向的专业知识。

(四)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主要由两个专业的实训、实践、专业实习、认证培训、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课程组成。

(五)素质拓展模块:素质拓展是依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的课外活动,它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因材施教的特点,主要包括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研究等。

实施这一课程体系的关键是跨专业合作,将传统英语专业和嵌入式专业知识技能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

四、合理建设师资队伍

培养复合性应用型英语人才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还要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才能开设培养复合性应用型英语人才的课程。目前,由于双师型师资缺乏,难以实现教育和商贸方向专业知识课的英语教学。主要是由文学与教育系的教师教授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由图书馆的教师教授文献检索,由经济与管理系的教师教授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国际贸易,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教师教授办公自动化等。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接受的是用英语讲授的英语专业技能课和英语专业知识课,但是到了三、四年级进行商贸和教育专业分流时,接受的是用汉语讲授的相关专业知识课,出现了“语言脱节”现象,导致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重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院可以引进海归的教育专业和商贸专业的硕士或博士,他们一般英语基础较好,可以用英语教授英语教育专业和商贸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课。在聘请外教时,也要考虑外教本身所学的专业和工作经历,尽量聘请具有教育专业和商贸专业知识和背景的有识之士,外教不仅可以教授口语课,也可以尝试教授英语教育专业和商贸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课。另一方面派遣英语专业教师通过专科进修、访问学者、高校教师网络在线学习、去外贸企业挂职等形式学习和实践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培养双师型的英语教师。第三,继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建议学院结合实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专题的培训,逐步形成青年教师的常态化培训机制。同时,各专业点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使青年教师能够融入教学团队,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表1 复合性应用型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五、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复合性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分析能力

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探讨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讲授以讨论、研究式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论证能力,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引导。变革教学测试方法,增加课程论文写作的比重,调整教学评估体系。在课堂讨论和课程论文写作中,学生有更多获取“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机会(阅读和接收别人的输出)和语言产生的机会(参与讨论和写自己的课程论文),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反复磨练,变得更扎实。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多媒体网络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普遍运用,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渐渐与融合视频、音响和图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英语教学产生质的飞跃。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加大信息量,拓宽视野,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通过实验验证,人类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尤其对于英语专业,视和听是重要的语言输入形式,多媒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英语教师要借助各种教具、网络、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录像和课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带来生机和活力。通过利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鲜活的语言学习环境[4]。英语教学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最主要是能创造激动、高昂、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始终处于“活化”状态[5]。

(三)“三个课堂”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课堂”联动的教学机制,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连成一体,联动互补,推进大课堂育人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开辟广阔的空间。在“三个课堂”联动的教学体系下,第一课堂有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课程设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开放性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有英语之角协会、学生社团、考证考级、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设置与第一课堂相配套,以专业性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第三课堂有暑期实践、实习实训、社会服务以及创新创业等,以预设性实践激励学生自觉成才。“三个课堂”联动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汪榕培.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外语专业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15-16.

[3]刘春燕.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跨学科课程设计[J].外语界,2010,(4):32-33.

[4]张瑞民.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21-23.

[5]王贤奋.运用多媒体组合,优化英语课文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6,(4):34-35.

猜你喜欢

工程化蚌埠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飞机性能课程设计”课程工程化改革研究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