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首次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接受度及影响因素
2013-09-14勇琴歌
申 琳 勇琴歌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二科二病区,北京 100853
静脉液体治疗是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MOF)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以往常采取周围静脉穿刺,虽然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但因其输液时间长,次数多,药品浓度高,常难以长久保留,而且输入液体的渗透压也受到限制等缺陷[1]。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2],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置管成功率高,留置、使用时间长,无生命危险而成为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长期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并发症多、维护繁琐、患者的配合和认知欠缺等原因而受到一定制约,还不能被全部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所接受,文献中鲜有报道影响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接受PICC 置管的因素,本研究对182例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接受PICC 置管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干部病房收治的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182例,且均未接受过PICC 置管。其中,男 170例,女12例;年龄 87~102岁,平均(92.6±11.4)岁。入选标准: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者(符合WHO 2000年标准,≥75岁,符合MOF 诊断标准);均为长期或间歇输液者(两次输液间隔≤1周);未接受过PICC 治疗;神智清楚,自愿配合调查,能准确表达主观意愿者。排除标准:有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调查工具
查阅文献,参考资料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3],先对10例患者进行预试验,1周后对相同患者进行重测,两次测量结果的效度为0.89。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态度、病程分段、反复浅静脉穿刺态度;②是否接受PICC 置管的态度、穿刺技术、穿刺疼痛、并发症的发生、药液外渗、影响日常生活和院外导管维护。两部分共有13个条目,每个条目设2~3个选项。
1.3 调查方法
专人负责发放,说明调查的目的及填写的方法,要求所发放问卷由患者或家属(患者表述主观意愿,家属可代笔)自行填写并收回。共发放 182份,回收18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不接受PICC 的原因分析采用构成比来描述。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接受度各因素赋值
各影响因素根据数据的不同类型进行合理赋值,见表1。
2.2 接受度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以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PICC 接受情况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带管院外维护、病程分段、治疗态度、穿刺技术和并发症的发生5个因素能影响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PICC 接受情况。病程分段每上一个等级患者接受度好13.633倍,治疗态度每上一等级接受度好6.779倍,穿刺技术每上一等级接受度好9.868倍。
2.3 未接受置管患者与其拒绝原因构成比分析
调查对象中接受PICC 置管术116例,未接受PICC 置管术66例。对66例不接受PICC 穿刺置管术原因分析从高到低顺序排列见表3。
表3 不接受原因分析(n=66)
3 讨论
3.1 PICC 应用于MOF 患者治疗可行性高
PICC 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7 d~1年)、并发症少等优点,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避免了高渗液体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化疗患者[4];随着医学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呈现高龄化趋势,而高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静脉营养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若通过外周浅静脉进行静脉营养治疗,输入高浓度电解质、刺激性药物等均可能引起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可能中断治疗,PICC 置管技术可有效地规避外周浅静脉治疗的风险,因此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于高龄MOF 患者治疗中。
3.2 MOF 患者是否接受PICC 置管与多方因素有关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MOF 患者是否接受PICC 置管与以下几点关系密切:①治疗态度有关:治病态度积极的患者,家属一般会考虑保护患者外周血管和治疗需要,尽量配合治疗,置管依从性较高。加强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使其对疾病治疗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可将患者被动治疗转为主动寻求治疗[5]。②病程有关:病程长,外周血管差的患者更愿意接受PICC。其次,在66例不接受PICC 穿刺置管的MOF 患者中,主要原因是:①怕影响日常生活、不易维护和感染等因素。例如:担心置管后洗澡不方便,或者会影响运动,本次调查中10例患者因平时喜欢运动,拒绝置管原因是担心置管后影响运动,针对此问题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指导中应帮助其制订具体运动方式和时间,适宜的强度以减轻患者的顾虑[6]。②关于PICC 的日常维护特别是治疗间歇期带管出院后院外导管维护是决定患者能否顺利接受置管的关键。本次调查发现,有 68.2%的患者很担心出院后导管的维护。另据研究报道[8]:90.7%的患者认为有必要设立PICC 导管护理门诊,以满足带管出院患者在治疗间歇期就近门诊维护的需求。而目前设立PICC 导管护理门诊的社区和医院数量较少,因此建议加大社区专项门诊,为患者院外导管维护提供便利。
3.3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良好技术保障可提高MOF 患者对PICC 置管的接受度
3.3.1 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医护人员应充分借助画册、录像视频等资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耐心细致地对PICC 相关知识讲解,包括外周表浅静脉的优缺点、PICC 的优点、穿刺部位、穿刺方法、维护方法、常见并发症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避免使患者出现选择困扰;并鼓励患者说出担心及顾虑的原因,尽力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怕痛的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给予局部麻醉。另一方面,责任护士要针对不同患者特点,分析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让患者参与治疗的过程,取得信任和配合[3]。对已经置管的患者出院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导管留在体外的长度、封管及更换敷料的日期等。交代各方面注意事项,通过健康指导帮助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情绪,为患者再次置管带来信心。
3.3.2 加强自身业务培训,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高龄患者由于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静脉充盈度和弹性较差,血管细滑,不易固定,可适时采用血管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增加血管定位的精确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顾虑[7]。
总之,在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开展PICC 置管不仅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高渗,刺激药物对血管的伤害,有效保护外周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作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进行科学的宣教,加强PICC 置管术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使更多的高龄患者认识和使用PICC,受益于PICC。
[1]张文静,罗金香,李进娥,等.PICC 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工程,2011,26(8):103-104.
[2]邹勤,谢娟,陈民宵,等.PICC 置管后肢体肿胀的护理及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367-1368.
[3]杨剑平,宫玉翠,佘淑婷.肺癌化疗患者PICC 接受度及影响因素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J].浙江医学杂志,2010,33(9):1388-1389.
[4]王凤玲,马双莲.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73-74.
[5]汪玉娟,冯月文.PICC 置管患者术前心理评估及干预[J].浙江医学杂志, 2010,33(9):1388-1389.
[6]李文姬,张茂霞,张博.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接受PICC 因素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2):2963-2965.
[7]吴清香,范爱飞,丁小容,等.肿瘤患者对PICC 护理门诊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34-1036.
[8]申琳.B 超引导对老年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11,24(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