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3-09-14刘旭王燕李淑芳辛士珍曹建存

中国肺癌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白蛋白肺癌病灶

刘旭 王燕 李淑芳 辛士珍 曹建存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全球最主要的癌症,最新资料[1]显示,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虽然多学科不断进步,但肺癌仍是高死亡率,不少患者初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2],化疗是晚期肺癌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时不仅要注重患者的生存率,还要重视其生活质量[3]。“让癌症患者生存得更长,生活得更好”已经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新理念[4]。本研究旨在通过化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医务人员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随机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已确诊肺癌患者61例。纳入标准:①首次病理确诊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并未进行过化疗的患者;②根据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肺癌国际分期标准为III期-IV期;③体力评分(Karnofsky's index of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60分;④预期生存期>3个月;⑤愿意接受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既往精神病史;②经解释后仍不能理解问卷条目者;③既往接受抗焦虑或抑郁治疗者;④既往酒精或药物依赖史。

1.2 方法 化疗前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浆白蛋白数值、KPS评分、病理类型、肺癌分期、化疗方案、文化程度、有无基础疾病等。分别于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1星期内、化疗4周期后1星期内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EORTCQLQ-30)[5]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3 资料收集 研究者对入选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按照RECIST(1.1版)标准[6],疗效评价首先对目标病灶及非目标病灶分别评价,然后综合目标病灶及非目标病灶评价结果进行总评价。目标病灶评价: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所有已知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②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肿瘤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并保持4周以上;③病灶稳定(stable disease, 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增加但未到PD;④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及其绝对值增加至少5 mm,或出现新病灶。非目标病灶评价:CR: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PD: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存在非目标病灶进展;SD: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持续存在。

总有效率为PR+CR人数之和所占治疗观察人数的百分率。同时对患者行EORTC QLQ-C30问卷调查。EORTC QLQ-C30量表:对于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得分(标化分)越高说明功能状况和生命质量越好,对于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万崇华等[7]通过对22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的生活质量测定对量表进行评价,说明EORTC QLQ-C30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用于中国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测定。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化疗不同阶段生活质量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质量各条目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分如果符合正态分布,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SNK两两比较法;如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向61例患者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完成3次问卷者)52例。8例因肿瘤进展放弃继续化疗,1例因急性心肌梗塞放弃化疗。52例患者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50岁-76岁,中位年龄61岁;鳞癌17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13例,低分化癌4例;III期22例,IV期30例;有基础疾病者22例(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出血、糖尿病等),无基础疾病者30例。化疗方案: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予含铂两药方案(铂类+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紫杉醇、多西他赛等),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予依托泊甙或替尼泊苷+铂类方案,疾病进展给予相应的二线方案,疾病无进展者均继续原方案化疗,化疗每2周期后进行病情评估。

2.2 临床疗效 化疗2周期后,CR 0例,PR 21例,SD 12例,PD 19例,有效率为40%;化疗4周期后,CR 0例,PR 12例,SD 10例,PD 30例,有效率为23%。

2.3 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EORTCQLQ-30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变化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化疗4周期后较化疗2周期后及化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认知功能化疗前后无变化(P>0.05)。社会功能化疗4周期后较化疗2周期后及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化疗2周期后评估较化疗前也下降(P<0.05)。恶心与呕吐症状得分随化疗而升高,恶心与呕吐化疗4周期后较化疗2周期后及化疗前加重,化疗2周期后评估较化疗前也加重(P<0.05)。疼痛症状化疗4周期后较化疗前得分明显增加,疼痛症状加重(P<0.05)。失眠症状:化疗4周期后、化疗2周期后均较化疗前明显加重(P<0.05)。食欲减退症状3次比较均不同,食欲减退症状得分逐渐升高,食欲减退症状逐渐加重(P<0.05)。呼吸困难、疲劳、便秘、腹泻症状3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济困难方面化疗4周期后较化疗2周期后及化疗前得分明显升高(P<0.05)。

2.4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女性较男性在疲倦及食欲减退症状得分高,症状重(P<0.05)。文化程度低(受教育<9年)的患者较文化程度高(受教育>9年)的患者疲倦及失眠症状得分均高,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疲倦及失眠症状重(P<0.05)。按年龄将患者分为中年组(年龄<60岁)及老年组(年龄≥60岁),老年患者疲倦、恶心与呕吐症状、食欲减退症状均较中年人得分高,症状重(P<0.05)。按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分别分组比较,组间在其他维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不同病理类型肺癌、III与IV期、是否患基础病分别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按BMI分消瘦、正常、超重三组,三组患者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低蛋白血症组白蛋白<35 g/L,正常白蛋白组白蛋白≥35 g/L)。两组比较,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白蛋白血症组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总健康得分均较正常白蛋白患者低,而疲倦、恶心及呕吐、疼痛、气促、失眠、厌食、便秘症状得分及经济困难得分较正常白蛋白患者高(表2)。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在对肺癌患者治疗时,不仅要考虑治疗的生存时间、有效率等,还要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和改善患者的躯体,还要关注和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3.1 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本研究通过化疗对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评估,发现经过化疗部分患者肿瘤减小,临床症状缓解,化疗使患者临床获益。但部分患者生活质量较化疗前下降。随着化疗的进行,患者的呼吸困难有所改善,但患者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恶心与呕吐、食欲减退、疼痛、经济困难恶化。患者本身患恶性疾病,且需承受化疗消化道反应、脱发、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反复住院,每次住院都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不能保持正常的家庭、社交及工作等,往往情绪低落,有时存在焦虑、抑郁症状[8]。正如有的文献[9]报道癌症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患者想通过自杀结束生命以解除病痛的折磨。所以,我们要对肺癌患者给予高度关心,注重患者的心理等变化,及时给予患者疏导及干预治疗。

表 1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不同时期EORTC-C30各领域得分比较(Mean±SD)Tab 1 Compare of the scores for EORTC QLQ-C30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chemotherapy (Mean±SD)

表 2 白蛋白水平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Mean±SD)Tab 2 Effect of albumin level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Mean±SD)

3.2 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发现女性肺癌患者较男性肺癌患者易倦怠、食欲减退。文化程度低者较文化程度高者易疲倦、失眠,我们分析认为文化程度越高,相对经济收入较好,对于医疗支出的担忧较少,能获得较多的医疗资源,因此生活质量较好。正如Ashing等[10]对70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低收入、高压力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本研究还发现老年患者较中年患者易疲倦、恶心、食欲减退,可能是肺癌患者年龄越大,身体功能越差、整体生活质量越低。很多肺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这与癌症本身治疗的副反应及肿瘤的恶性消耗有关。本研究按白蛋白水平进行分组,发现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差。Sanchez-lara[11]对119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生存期进行研究,发现营养不良患者的生活质量低,生存期较短。我们应注重患者的营养状况等躯体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

总之,化疗能够改善部分肺癌患者部分临床症状,使部分肺癌患者临床获益,但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患者的躯体、角色、社会、情绪等逐渐变差,且易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经济上逐渐出现困难。患者在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身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医务人员、亲友及社会多方面的关心支持。医务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对其生活质量等予以评估,要把生活质量作为制定治疗方案考虑的主要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要特别注意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化疗中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正确、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注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时予营养支持,使肺癌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白蛋白肺癌病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