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拉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13-09-14宋新涛兰宏科
宋新涛,兰宏科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动向是提倡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三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这种观点已被明确写入多个高血压治疗的最新指南。目前及今后降压药物的临床研究方向将是寻求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组合,特别是通过方案与方案的对比研究来寻找最佳的降压联合治疗方案[1]。鉴于此,我院对3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依拉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339例,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69例,男98例,女71例;年龄31岁~69岁(46.1岁±8.9岁);高血压1级46例,高血压2级123例。观察组170例,男92例,女78例;年龄3 0岁~7 1岁(4 7.2岁±8.5岁);高血压1级43例,高血压2级127例。高血压诊断均以《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2]为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妊娠、哺乳期妇女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方法
1.2.1 用药方法 停用一切降压药1周后,重新确认血压并开始使用降压药物。对照组单纯口服依拉普利15mg,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氢氯噻嗪25mg,1次/日。10d为1个疗程,全程30d。
1.2.2 血压测量 取坐位,常规使用标准水银血压测量计测量血压,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第一音),舒张压读数取第Ⅴ时相(消失音),若轻叩声音直到水银柱为0mmHg亦不消失,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为舒张压;重复测量的间隔为1 min~2min,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1.2.3 降压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内,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内,或下降10mmHg~19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两项标准[3]。
1.2.4 统计学处理 资料经整理核对后,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s) mmHg
表1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s) mmHg
组别 n 治疗前治疗后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 169 160.1±9.7 105.3±6.7 131.6±10.3 87.3±5.41)2)观察组 170 158.7±10.3 104.6±5.9 121.7±3.8 82.7±4.6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2)
2.3 安全性分析 观察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及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以及转氨酶异常比较 例
3 讨 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线治疗用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依拉普利是临床常用的ACEI,常与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4]。利尿剂是目前治疗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最为常用的,价格最为低廉的药物。临床试验证明噻嗪类利尿剂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可减少因高血压引起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依拉普利是不含巯基的血浆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抗高血压药物,能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分泌,使全身血管张力降低,促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5]。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单一用药的降压效果常常不如联合用药的效果好,要取得较为满意的降压效果,常需联合用药。目标血压越低,需联合用药的患者比例越大[1]。ACEI与利尿剂联用在降低血压方面具有相加作用。利尿剂能够增加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降压能力,与利尿剂本身通过降低血容量、影响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能力有关。在低剂量的联合应用中,利尿剂主要是通过限制钠而促进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降压能力。利尿剂降低血容量的同时可使肾素活化而限制降压,而ACEI可抑制血管紧张素的活化,并减轻继发性醛固酮增加,从而减少水钠潴留,减轻醛固酮作为生长因子的不良作用[6]。另外,在ACEI与氢氯噻嗪联用中,ACEI的轻度促K+作用,减少了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引发的低K+,两者合用既加强了降压作用,又减少了副反应[7]。本组资料表明,对照组单一使用依拉普利治疗1个月后,患者收缩压平均下降28.5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8.0 mmHg;而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依拉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1个月后,患者收缩压平均下降37.0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21.3 mmHg,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44例(85.21%)降压有效,观察组中163例(95.89%)降压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依拉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依拉普利,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二者联用后增强降压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刘国仗,于汇民.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演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7):668-67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3]姜红,柯元南.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中国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7):605-608.
[4]杨茵,徐彤彤.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拉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海峡药学,2009,21(5):131-132.
[5]陈斐娟.依拉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700.
[6]韩娉,李真真.利尿剂协同ACE抑制剂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7):638-641.
[7]何西奎.依那普利联用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4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