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最新光伏动态
2013-09-13葛晓敏编译
本刊记者 ■ 葛晓敏 编译
一线多晶硅厂商向光伏市场供应趋向合理
NPD Solarbuzz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多晶硅和硅片供应链季度报告》显示,一线多晶硅厂商在过去6个月里大幅降低产能利用率,平均季度利用率降低到70%以下。
与此相反,以往一线多晶硅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即使是在2011年一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期间多晶硅现货价格下降了70%时,产能利用率仍处于高位。
NPD Solarbuzz副总裁 Charles Annis表示:“多晶硅厂商努力将产能保持在最佳水平,通过提高产量平摊折旧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也能获得最高的良率,规避产线关闭及重启成本,并批量采购原材料。”
因此,只要价格维持在现金成本之上,多晶硅厂商将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当平均现货价格在2012年第三季度下降到20美元/kg以下,并在第四季进一步下降到16美元/kg时,即使拥有最佳成本结构的一线厂商也不得不调整生产水平。
在2011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终端市场,消耗了约18.8万吨多晶硅用于光伏硅片生产。但在同期,中国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多晶硅总量达到26.2万吨。
2012年国外进口多晶硅更是攀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因此,7.4万吨的过度供应量使库存处于高位,加之2012年下半年下游需求低于预期,最终导致近期产能利用率的下调。
图1 一线多晶硅制造商产能利用率
产能利用率的降低也极大影响了多晶硅厂商前期积极扩张产能的计划。事实上,包括Wacker、Hemlock、 OCI和 Tokuyama在内的一线多晶硅厂商已经决定延迟产能提升和建立新产线。Annis补充道:“多晶硅厂商的合理化供应将在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稳定价格,并将一直持续到2013年第一季度,即便如此,由于多晶硅厂商希望能够尽快提高产能利用率,价格压力仍将较大。加之目前一些多晶硅工厂仍然在建,但在终端市场需求提升之前,这些新产能将很有可能处于闲置状态。”
去年第四季度华光伏组件市场占全球的33%
据NPD Solarbuzz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成为主要的光伏组件终端市场,中国市场需求占全球终端市场需求的33%。
NPD Solarbuzz高级分析师 Michael Barker称:“两年前,中国终端市场在全球光伏需求的占比不足10%。然而,在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占据了全球需求量的1/3,从而开启了光伏市场的新篇章,中国也很可能同时成为光伏上游制造和下游应用的中心。”
几大因素促成了中国的崛起,包括欧洲市场因为刺激政策的下调而导致的发展放缓,而中国政府则推出一系列强劲的政策扩大国内市场,同时支持国内的制造厂商。
在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光伏需求总量上升至8.3GW,基本符合光伏厂商对年底季节性抢装的期待。然而,2012年年底主要需求市场从欧洲转移到中国,对光伏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Barker补充道:“中国终端市场有不同的组件供应商偏好、价格预期以及销售渠道。但是,在全球贸易壁垒的影响下,中国厂商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被限制在国内市场。”
图2 世界各地光伏需求状况(Q2'12~Q2'13)
2012年中国光伏市场需求仍然集中在下半年,第四季度的需求量占全年总需求量的60%左右。但是,这种需求分布使供应商处于尴尬境地,他们需要努力在保证年底出货量、控制库存水平以及防范库存减值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事实上,2012年光伏厂商的库存仅在第四季度有所下降,因为年底中国市场需求上升使得组件出货量超过产量。第四季度组件厂商的库存水平较上季度下降了4%,为65天。
Barker称:“在2013年,成功扩大终端市场覆盖面的光伏厂商将能够保持季度产量和出货量的健康平衡。此外,如何有效规避各种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厂商来说也至关重要。”
2013年设备支出将降至22亿美元
NPD Solarbuzz发布的最新《光伏设备季度报告》显示,2012年太阳能光伏设备支出(包括单晶硅铸锭到组件和薄膜设备)为36亿美元,由2011年顶峰的129亿美元下降约72%。
NPD Solarbuzz副总裁Finlay Colville表示:“预计2013年设备支出将进一步降至22亿美元,为2006年以来行业最低。这表明光伏制造厂商有效地停止了对新产能的投资,并减少了新技术或高效路线设备升级。高效制程设备对2012年的出货量贡献很小,仅占光伏设备支出总额的不到5%。”
基于2012年度确认的光伏营收,预计领先的设备供应商为GT 、 Meyer Burger、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铂阳精工(Apollo Solar),这些供应商的光伏设备营收都超过4亿美元。2012年仅有8家供应商的光伏设备营收超过1亿美元,远少于2011年的23家。
仅仅2年前,GT、Meyer Burger、应用材料和Centrotherm的光伏设备积压订单都超过10亿美元,然而接下来连续几个季度新进订单很少而取消订单很多,导致光伏设备积压订单量下降到2006年上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Colville补充道:“光伏设备供应商成了自身昔日成功的牺牲者。2010和2011年的过度投资造成了现在的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并使得终端市场价格下降,导致许多客户纷纷破产。在未来至少3年里将很难再见到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光伏设备积压订单和营收。”
2011和2012年出货的晶硅设备产能如此之多,以至于设备供应商最担心的就是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现二手设备市场,因为这将延迟设备支出的回暖。但是,这也显示出光伏产业尚未就技术路线达成共识,或开始新的技术采购周期。
Colville称:“实际上有两个因素导致现有设备继续使用。首先,中国一线和二线晶硅制造厂商之间的产能整合,将减缓中国多余产能的退出。其次,贸易战也可能导致过剩产能被转移到海外国家来规避惩罚性关税,而海外国家因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欢迎这种转移。”在2012年,对设备供应商市场份额分析意义不大,因为大部分营收都是来自于2011年及以前签订的合同的执行。设备供应商的重点已经从市场份额转移到如何重组生产和改进研发上。
“设备供应商最终意识到高效制程升级在短期内并不能够解决2013年的营收问题。但是在未来支出回暖后,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来提高效率并赢得市场份额至关重要。”Colville总结道。
2013年全球光伏安装量有望达35GW
据IHS的《太阳能白皮书》显示,2013年全球光伏安装量将呈稳固增长的态势,但是由于较低的容量增长和系统价格的降低,光伏行业将面临整体收入下滑的局面。
表1 全球光伏安装量预测(GW)
图3 全球光伏安装量预测(GW)
正如图表所示,光伏安装量预计从2012年的32GW增长至2013年的35GW。然而行业收入(以系统价格乘以总千兆瓦安装量计算)将由去年的770亿美元降至今年预计的750亿美元,这是自2011年的峰值940亿美元以来最大的一次下跌。
IHS的联合太阳能研究主管Ash Sharma表示:“光伏安装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收入的不断下滑,这种矛盾趋势迫使太阳能企业继续减少他们的成本框架。自2006年我们开始分析太阳能行业起,光伏安装量每年都增加,从未下降,这种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7年,然而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行业收入,尤其是光伏组件的价格持续下行。虽然安装量积极增长,但是增长缓慢,进一步影响了行业的顶级生产线。”
Sharma解释道,虽然今年前景略显暗淡,但另一个对于太阳能企业同样重要的问题是行业的快速全球化。2010年欧洲占太阳能需求逾80%,但其份额在逐步减少,2012年缩至53%,预计今年将进一步下滑至39%。同时,亚洲有望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安装地区。
“以前,太阳能企业可以依靠德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来支持其业务,”Sharma补充道,“但是这些企业现在需要快速进军世界各地的新兴市场。”
预计2013年德国或降至第三位,位于中国和美国之后。日本和意大利紧随其后,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比排名变化更为重要的是预计今年区域变化也将更明显。该市场研究公司指出,从安装量来看,2012年排名前五的国家占太阳能总需求的近75%,但是预计2013年将下滑至65%。中型市场,比如南非和罗马尼亚,在全球太阳能舞台的重要性预计将越来越高,即使每年仅几百兆瓦的安装量也将占据主要份额。
Sharma表示,尽管这些导致市场分裂,但利好的消息是更稳定的市场将导致行业不断在泡沫和繁荣之间摇摆。尤其是,一个政府实行的政策对全球整个太阳能市场的影响正逐步减小。
一个稳定的市场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正等待着太阳能企业,因为企业将被迫采取各种行动来拓展他们的全球化业务。
IHS表示,2014~2016年产业收入将超出百亿美元的范围,到2016年将高达11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