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髌骨骨折患者应用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3-09-13刘银堂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19期
关键词:粉碎性髌骨克氏

刘银堂

上蔡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上蔡 463800

髌骨在人体中是最大的籽骨,呈扁平三角形,位于膝关节前的股四头肌肌腱中,与膝关节功能有着重要联系[1]。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在全身骨折的发病率中,其发病率约占1.7%。引起髌骨骨折主要有直接暴力、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共同作用两种原因。骨折通常有4种分类,分别为粉碎、横断、纵形及撕脱性;根据骨折的位置来分,还有上极、中部及下极骨折3种分类[2]。在近几年的髌骨骨折治疗中,主要采用贯穿固定法、拉力螺丝钉与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法、髌骨周缘环形缝扎法等内固定法[3]。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术是近年来研发出的一种内固定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及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对共收治的60例髌骨骨折患者给予了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共收治的60例髌骨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治疗的60例设为参照组。实验组中,3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18~65岁,平均年龄(35.6±4.5)岁;骨折原因:27例车祸,11例跌倒,13例坠落伤,9例其他原因,其中28例是由直接暴力引起髌骨骨折,32例是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共同作用引起髌骨骨折个;骨折部位:15例上极,22例中部,23例下极,其中18例粉碎性骨折,17例撕脱性骨折,25例横行骨折;24例双侧骨折,36例单侧骨折。

参照组中,3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19~66岁,平均年龄(34.8±4.7)岁;骨折原因:25例车祸,13例跌倒,15例坠落伤,7例其他原因,其中26例是由直接暴力引起髌骨骨折,34例是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共同作用引起髌骨骨折;骨折部位:16例上极,24例中部,20例下极,其中16例粉碎性骨折,15例撕脱性骨折,29例横行骨折;26例双侧骨折,34例单侧骨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取仰卧位,给予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进行常规消毒与铺巾。取髌前横弧处为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依次切开,慢慢游离至皮下组织,把骨折断端和关节腔内的凝血块清除干净,将关节腔冲净。在游离中,应尽量保留软组织,以免发生由于过多切除软组织而不利于骨折的愈合的情况。髌骨暴露后,如果发现细小的骨折碎片,应及时将其去除。

治疗横行骨折,使其先微屈曲膝关节,直视下直接复位骨折,用手指触摸关节面,以保证关节面的平整,然后用巾钳将髌骨骨块固定,再用2枚直径为2 mm的克氏针从最近的骨折面由内向外穿入,穿越的髌骨位置约是髌骨横轴中外1/3和中内1/3的交点[4]。克氏针两端露在肌膜外的长度约为5 mm,然后把针尾完成钩状,再用直径为18 mm的钢丝绕过2枚克氏针后逐渐拧紧、打结,并使钢丝穿过克氏针后侧、收紧,而纵形则不可跨过骨折线钢丝偏向某一侧,以免失去张力带的固定作用。最后,将撕裂的扩张部及髌韧带缝合起来,再将膝关节屈伸,保证髌骨的牢固与固定及在屈伸过程中没有弹跳感及异常摩擦感。

治疗粉碎性骨折,先是使用较细的克氏针从纵形、斜形及横行的方式将其小骨块固定,再使其成为一个大块整体,再采用以上方法将其固定。

1.3 手术后的功能锻炼

手术结束后,第2天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第4天进行主动屈伸膝关节锻炼,第14天进行下地无负重行走锻炼,第28天进行负重行走锻炼。

1.4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肌肉未见萎缩,无疼痛,姓周自如,下蹲、屈伸动作无障碍;有效: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见轻微的肌肉萎缩,姓周基本自如,下蹲、屈伸动作存在一定困难;无效:仍有疼痛感,膝关节屈伸有较大障碍,见明显肌萎缩,行走跛足,下蹲受限[5]。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在髌骨骨折中应用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术,能够解决控制骨块及粉碎性骨块移位的问题,而采取克氏针固定后,能够较大程度地分担应力,把张力变为利于骨折愈合的轴向压力,从而有利于早期膝关节活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且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在髌骨中穿入2枚克氏针,能够保持髌骨的稳定,且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能避免关节粘连,得到比较光滑的髌骨关节面,进而减少术后髌股关节面摩擦,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的实验组,35例显效,21例有效,总有效率高达93.3%,而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参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5.0%,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粉碎性髌骨骨折较严重,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在选择手术切口时,应避免和筋膜切口在同一个平面,以免发生粘连,影响屈膝功能的恢复;在手术中,还要防止出现部分切除髌骨或全切髌骨的情况,以免削弱伸膝动力。如果发现呈撕裂状的髌前腱膜及四头肌扩张部,应及时对其进行修补。此外,改良式力带内固定术并不适用于全部的髌骨骨折,比如,较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则不适合采用此法治疗。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皮肤的切口不可和筋膜切口处于同一平面,以免发生感染。

4 结语

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内固定法,髌骨作为人体最大的一块籽骨,对于人的膝关节功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效果显著。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梁刚.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8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12):4768-4769.

[2] 杨光,徐志坤.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62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09,28(29):36.

[3] 张建华,邵芳.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3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0):4161.

[4] 项传红,孟献礼.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6):85-86.

[5] 张国锋.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141.

猜你喜欢

粉碎性髌骨克氏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二分髌骨患者合并髌骨骨折诊断治疗1例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