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闸闸室与岸墙分离式设计关键技术分析与实践

2013-09-13韩士标

中国水利 2013年18期
关键词:分离式闸室水闸

韩士标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30088,合肥)

岸墙是水闸的闸室与两岸连接和过渡的建筑物,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岸坡的稳定,减小边坡荷载对闸室的不利影响,优化闸室结构应力,增加侧向绕渗长度等。岸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空箱式结构,上部设桥头堡,能够依靠自身重量维持稳定。

由于处理不当,岸墙与闸室间沉降差较大使边孔底板开裂或垂直止水拉裂漏水,甚至闸室变形、启闭困难的实例较多。因此,岸墙与闸室的连接形式事关水闸的安全。因此,合理选择其连接形式是设计师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闸室与岸墙连接形式的变化

1.原结构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国家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水闸多采用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底板,闸墩多采用砌石结构,局部为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闸室每孔底板均分缝,采用水平齿缝与小底板相接,岸墙兼作边墩。

2.存在的问题

该种结构的水闸垂直水流向刚度较小,整体性差,抗震能力较差,上部结构出现裂缝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地质条件差时,更易产生各种问题,影响水闸的安全运行。

3.现行结构形式

近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结构布置向整体性强、刚度大方向发展。由此,闸室多采用大、小底板或整体式结构,闸室与岸墙的连接多采用分离式布置,闸墩至少与一侧的大底板相连,闸室整体性好、刚度大,安全性大大提高。

二、闸室与岸墙连接形式研究

根据 《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有关规定,水闸的结构布置应以整体性好、刚度大为原则,同时相临分缝间的沉降差满足规范要求,同时止水有效。

由于水闸两岸的填土高度一般不低于闸室的高度,基底压力从两岸向闸室递减,相邻的基础间会产生沉降差。据统计,设置桥头堡的空箱岸墙完建期基底压力一般为闸室的1.8~2.0倍,因此,可能产生大的不均匀沉降,特别是在闸身较高或地基软弱的条件下更为突出。

1.常见的连接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水闸岸墙和闸室的基底压力不同而导致相临基础出现沉降差,应控制其沉降差尽可能小,以确保止水有效。因此,闸室与岸墙的连接形式主要是受地质条件控制,也与闸室高度、施工等因素相关。其连接形式主要有岸墙兼作边墩的联合式和闸室与岸墙分离式两类。

联合布置的岸墙作为边墩,边孔设小底板,闸室整体性差,不均匀沉降使边孔底板应力大,甚至出现闸室变形、闸门难以启闭等现象。仅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工程布置。

图1 分离式布置平面图、剖面图

分离式布置的边墩与岸墙分离,闸室为一整体,边墩只起支承闸门及上部结构的作用,而两岸的土压力全部由岸墙承担,可以减少边墩和闸底板的应力,其适用性较强。

由此,分离式布置要优于联合式布置,也是最常用的布置形式。常规的分离式结构布置见图1。

2.受力状态分析

受两岸地质条件及边荷载的影响,不同时期空箱岸墙的受力状态均不同。施工期、完建期及运行早期,由于受两岸土压力的作用,岸墙向前(河道内)倾斜,后期受地基沉降和边荷载的影响,其可能后仰。软土地基沉降量大,易使岸墙后仰。也就是说完建期岸墙的闸室侧沉降量大于墙后侧,以后随着墙后填土固结度的增加会逐步回调,甚至可能倒挂。

根据岸墙与闸室间垂直止水的构造特点,其纵向剪切变形能力弱。岸墙前倾使沉降差变大而易使垂直止水剪切破坏,而后仰易拉裂止水,因此,工程设计应避免岸墙长期处于这两种状况。

3.对策措施

根据资料统计,完建期一般黏性土地基的固结度可达50%,砂性土地基可达80%,施工期可完成总沉降量的大部分。因此,可采取后期设置止水的方式处理止水破坏的问题。主要是施工顺序的调整,即垂直止水的一侧预留二期混凝土,待沉降基本完成一部分后再浇筑二期混凝土;也可采用压板橡皮的方式增设底板水平止水。

采取工程措施减小边荷载对岸墙的不利影响,减小岸墙后水平土压力,使岸墙基底压力相对均匀,以减小沉降差。对于软土地基,需减小岸墙后地基沉降的不利影响,防止岸墙后仰。

4.工程施工

为了减小边墩和空箱边墙间的相互影响,其间设置过渡带,即两者间相隔一定距离(净距1.0m以上,以方便施工)并采用耳墙相连,上、下游侧及中部均设耳墙,其间设置垂直止水,墙间回填黏性土,厚度2.0~3.0m,即使底板内的水平止水破坏也可使地基不产生渗透破坏。

先进行岸墙施工,闸室后施工,闸室侧的耳墙在垂直止水位置设二期混凝土(见图1),待工程接近竣工、地基沉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浇筑二期混凝土,使相邻基础间的后期有效沉降差大大减小。

对于软土地基,为了减小边荷载的不利影响,岸墙后也需进行地基处理,如采用换土、复合地基及桩基等,垂直水流向处理1倍的岸墙底板长度。另外,岸墙后可布设土工格栅减小水平土压力,降低岸墙前趾基底压力,以减小与边墩间的沉降差。

三、工程案例

某中型节制闸闸基为中粉质壤土层,压缩模量最小值为5.27 MPa,平均值为6.95 MPa,属中等压缩性土,地基软弱,层厚0.5~5.0 m,左岸薄右岸厚,其下为粉砂层,强度较高。地基承载力推荐值为80.0kPa。闸室高度为9.0 m,闸室与岸墙为分离式布置。闸室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岸墙处不满足要求。

受施工条件限制,经综合分析,采取的工程措施如下:岸墙地基未处理,墙后采用桩基处理和换土,基础上、下游侧和后侧布设水泥搅拌桩围封墙,并配合放缓施工速度和加强沉降观测等综合控制措施。该闸于2012年8月开始蓄水。根据2013年8月观测资料,该闸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分别为36.3 mm和22.7 mm,均满足规范规定,止水有效,说明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措施效果较好。

另外,淮北市侯王闸、宿州市蕲县闸等均采用分离式布置,闸基地质条件好,垂直止水处一次性浇筑,未设置二期混凝土。目前岸墙与闸室间最大沉降差均较小,止水完好,工程运行正常。

四、结 论

岸墙与闸室分离式布置适用各种地基的大中型水闸,确保止水有效的关键控制措施简单实用、效果好。

猜你喜欢

分离式闸室水闸
基于分离式热管构成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传热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重力式衬砌闸室墙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有压泄洪洞出口闸室滑移原因分析及修复设计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热源厂封闭式煤库挡煤墙结构设计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
荒漠戈壁地区高速公路交叉口类型适用性的分析与探究
“分离式”起跑器的设计与制作
探析水利水闸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