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做法及效果

2013-09-13镭,钱

中国水利 2013年18期
关键词:堤防防洪南京市

曹 镭,钱 江

(江苏省南京市水利局基建处,210036,南京)

南京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大多数中小河流多年未进行过系统治理,防洪标准低,一些河段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防汛抗洪的“短板”,主要表现为:险工险段多,防洪标准低,堤防质量差,沿岸建筑物老化,对区域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工程实施及具体做法

2009年中央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项目以来,南京市有14条河流共17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分2009年—2013年和2013年—2015年两批实施,总投资约5亿元。本次工程治理内容主要包括堤防(护岸)加固和建设、护坡防护、河道疏浚和清淤、除涝等。由于目标是提升防洪能力,消除险工险段,没有涉及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所以移民拆迁、建筑物改造、水环境治理等不在工程之列,如何提高工程治理的综合效益,吃透政策,建人民满意的工程,成为工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分解目标、合理安排年度工作计划,将第一批列入规划治理的11个项目分3个阶段实施,工程于2012年年底前全部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累计投资3.2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投资约1.3亿元,市和区县投资约1.9亿元;第二批列入治理规划的6个项目已提前启动建设,目前已有3个项目基本完成,另外3个项目的初步设计也已获批,计划2014年全面完成南京市中小河流治理任务。

二是关口前移,重视对前期工作质量的监管,对治理河段、设计方案、资金配套和征地拆迁等重点难点问题召集区县和乡镇政府共同研讨,明确责任义务,把能做的工作尽量放进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改善河道环境。同时加强现场调查研究,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

三是严格基建程序,加强招标投标、建设监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制度落实,以加强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目标的实现。

四是实行差别补助政策。对财政收入较弱的原两县一区市级投资比例提高到80%,对其他区县市级配套达70%,减轻了财力相对薄弱地区资金配套压力,力推工程顺利实施。

二、项目实施的效果

通过第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共完成河流治理长度98 km,治理流域面积2 310 km2,保护面积81万亩 (5.33万hm2), 保护人口 82万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基本实现了“河畅、路通、岸绿、景美”的河流治理目标。

1.河道通畅,防洪能力全面提升

通过对57 km的狭窄河道扩浚、淤积河道清淤等整治处理,减少河道中的堵体,加大水流量。同时,对圩堤部分实施切弯改直、河草坡岸清杂,进一步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河道综合防洪能力,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堤固路通,防汛道路明显通达

通过对堤防的加高培厚和防渗处理,满足了防洪抢险救灾人员设备通行需要,同时兼顾人民出行方便。对堤顶道路进行接通、加固,铺设泥结石路面,对原有道路进行拓宽,为防洪抢险救灾人员车辆设备运行畅通提供有力保障。沿河民居共拆迁2.6万m2,防汛道路赔建、新建74 km,既满足防洪、防汛的要求,又方便居民出行,为居民带来便利。

3.提高了防洪标准,防洪减灾安全域度大大提升

通过对无堤河段筑堤、堤身单薄河段加高培厚和堤防防洪标准建设,防洪能力得到提高,满足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本次治理共完成堤防加固81 km,堤防防渗灌浆9.6 km,新建改建护坡49 km(其中生态护坡32 km),灭除白蚁蚁穴1 330余巢。

南京市江宁区云台山河清淤现场

治理后的汤水河

4.沟通水系,优化防洪设施建设,提高河道综合能力

通过拆除、新建、改建建筑物128座,沟通了水系,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同时经过河道整治,提高了河道综合防洪能力,受益土地面积达154 万亩(10.27 万 hm2)。

5.水清岸绿,景观效益极大改善

在工程治理中,充分考虑防洪、景观和休闲作用,用好自然景观,配套城市发展区的功能需求,以生态景观和植物造景为主,让周边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提档升级,成为环境优美、河水清澈的城市景观轴和生态走廊。

6.规范河道管理

加强了中小河流治理后的管养,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推行河长负责制,有计划地清理障碍物,拆除违章建筑,修复河岸,增强生态效能。积极探索河道清理的有效方法,教育引导城乡群众树立良好的用河意识,爱护江河、爱护环境,自觉维护中小河流水土生态和水质环境。

但是,由于治理标准仅仅考虑防洪减灾效应,治理方案上还是有些遗憾之处:一是由于投资所限,不能对整条河道进行整治,河流治理不够彻底;二是个别堤段由于征地拆迁所限,未能做到全河段治理,防洪圈尚不闭合,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个别堤顶上的电杆、种植物、住房等对堤防安全有影响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一时难以清除,留有安全隐患;三是由于地方规划不够全面,对水文化、水环境的打造标准低,个别河道存在建设不能一次到位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河流治理工程中,要结合城市发展、河流的位置以及河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安全、美观、休闲等功能,综合治理,达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堤防防洪南京市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堤防抗冲刷及稳定性分析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水利工程堤防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水资源保护堤防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