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2013-09-13曾献忠冯谢琳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湖北老河口441800
曾献忠 冯谢琳 马 俊 (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湖北 老河口 441800)
当前有许多关于脑血管狭窄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对基层医院来说条件相对苛刻、费用相对高。本文从基层医院较常规、相对便宜的条件着手,了解脑血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在做全脑血管造影之前提前预测脑血管狭窄的可能性,对判断预后、防止医疗纠纷有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自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7月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文献〔1〕中标准。男53例,女43例,年龄39~77岁,平均(58.76±9.971)岁。非狭窄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39~74岁,平均(56.77±10.484)岁;狭窄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40~77岁,平均(59.71±9.656)岁;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烟雾病、动静脉畸形、混合脑卒中、可能的心源性脑栓塞。
1.2 方法 详细记录病人的职业(农民、在职职工、退休职工、自由择业者)、吸烟史(年)、日均吸烟量(支)、戒烟史、饮酒史(年)、日均饮酒量(ml)、戒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入院24 h内行心电图检查、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尿蛋白含量、尿比重、尿pH值、尿白细胞计数、尿上皮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载脂蛋白 A(APOA)、APOB、APOA/APOB、入院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一侧股动脉,置5F动脉鞘,用5 F猪尾、5 F单弯导管或5F西蒙导管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使用设备为Philips Optimus 105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研究所方法(NASCET)测量脑动脉狭窄程度〔2〕,测量结果根据欧洲协作组(ECSG)制定的血管狭窄诊断标准〔3〕,0级为非狭窄组,1~4级为狭窄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见表1。淋巴细胞百分比、LDL-C/HDL-C比值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狭窄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DL-C/HDL-C比值分别为0.300 129±0.094 073 3、2.532 6±0.928 72,狭窄组分别为0.231 385 ±0.093 742 8、3.301 2 ±1.053 38。
表1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 去掉LDL-C/HDL-C,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见表2。去掉LDL-C/HDL-C,淋巴细胞百分比、LDL-C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不含LDL-C/HDL-C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无论有无应激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及其百分比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急性脑血管病组内有应激反应组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有显著差异,而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4〕,淋巴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受到了抑制。
本文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也可能与不同的炎症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不同有关,淋巴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弱,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明显〔5〕;一旦出现炎症反应,对趋化因子反应较弱的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自然较低。有研究〔6〕发现,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当其急性起病时,常伴有血液中白细胞增加,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其他分类的百分比会下降。
局部和全身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7〕。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期病理基础,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 LDL-C 升高、HDL-C 降低等〔8,9〕。有研究〔10〕认为:LDL-C/HDL-C比值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LDL-C,LDL-C/HDL-C比值是更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本文发现相对于LDL-C而言,LDL-C/HDL-C比值升高是一项更有价值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预测指标。
有研究〔11〕发现:与非脑卒中患者相比,采用LDL-C/HDL-C>2.5、LDL-C>2.6 mmol/L预测患者发生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合理的。本文发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LDL-C/HDL-C≥3.301 2及淋巴细胞百分比≤0.231 385中任一项均可提示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可能性大;相反,可以预测DSA检查阴性的可能性大。
DSA检查阴性也有可能存在微小血管闭塞〔12〕,因此本文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危险因素是基于Philips Optimus 105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能显示的一定直径的血管而言。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未进入颅内外动脉狭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说明这些因素无统计学意义,也更进一步反衬出淋巴细胞百分比与LDL-C/HDL-C的重要性。
对基层医院来说,血细胞分析及血脂检查既普遍又便宜,一旦出现相应症状,根据淋巴细胞百分比与LDL-C/HDL-C即能迅速判断脑血管狭窄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检查提供方向。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2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J〕.N Engl J Med,1991;325:445-53.
3 Verstraete M,Bernard T,Bary M,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versus intavenous streptokinas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port from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Study Group for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J〕.Lancet,1985;13(6):842-7.
4 马 荣,贾建平,邬英全.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4):4-5.
5 杨广华.病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
6 林志鸿,蔺佩鸿,康国强,等.血糖和血白细胞变化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1):4-5.
7 张 梅,田 英,刘翠萍.脑梗死与炎症反应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1946.
8 黄惠敏,王 涛.炎症、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6):464.
9 赵水平.降低LDL-胆固醇是冠心病防治的首要目标〔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1):8-11.
10 何文芳,李志忠,李 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55.
11 乙成成,刘雯雯,张颖秋,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2):224-6.
12 石明超,王守春.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2):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