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机制造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问题研究

2013-09-12王长法周竹维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3年12期
关键词:民机工程化科研成果

王长法,周竹维,赵 雄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

民机制造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问题研究

王长法,周竹维,赵 雄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

后发的民机制造企业只有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首先对技术成果转化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成果转化涉及的内容;其次对民机制造技术成果转化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成果转化(或转移)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果转化的模型,为实现成果转化,最终为实现民机创新性技术进步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考。

民机制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模型

后发的民机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好民机制造主制造商的角色,能够很好地对供应商研制计划、风险、质量等内容进行管理,技术支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进行有效的技术积累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企业为主开展的科研项目需有别于科研院所开展的项目,工程化应用作为科研项目向生产力转化的体现,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在科研项目开展与管理的全过程需不断思考科研成果的转化或工程化应用问题。

1 科研成果转化简述

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又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1]。技术创新能力最终落脚点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即工程化应用。技术能力是组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集合,是从一个有关知识使用和创造的过程中生成的。与许多人幻想的那样相反,技术能力并不能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所自动获得。原因在于技术能力是组织内生的,其重要成份是只能来自经验的缄默知识,所以存在大量公开流动的技术信息与能够利用这些信息的技术能力是两回事[2]。制造型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要靠高强度的技术学习与实践、富于进取精神的企业战略和领导层坚定不移的意志。科研项目研究作为技术学习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环节:新思维产生、技术研究、科研成果、工程化应用等。

技术成果转化或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3]。技术成果转化是使企业能够有效地掌握高技术,使之能形成自身实际生产力的手段。

2 民机制造科研项目成果的现状及特点

在民机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民机制造主制造商承担民机制造的相关项目越来越多,然而许多成果停留在论文、实验室成功、研究报告的阶段,对成果能否转化并产生经济效益关心不够,造成了科研与生产现场的脱节。甚至有不少科研人员思想上仍然存在着“重研究,轻应用”的传统观念。许多研究课题常常是文章一发表或鉴定会一开就结题,成果随即被束之高阁,成为抽屉成果,达不到预期的科研效果,而生产现场对科研成果及时应用的需求日趋强烈。科研项目转化现状,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a.部分科研人员有“重研究,轻应用”的观念。作为总装制造类企业,科研课题的研究是针对生产现场或具体项目需求而产生的,因此科研人员应有面向工程化应用开展科研项目的工作理念。

b.制造类科研项目与上下游融合度不够深入。一方面,国内民用飞机的设计都是由相关设计院所完成,而制造则是由飞机制造企业完成,二者相互独立,工程和制造的融合度不够;另一方面,科研项目使用部门、质量部门在科研全过程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c.组织与制度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的组织与制度保障有待完善。为科研成果应用到现场提供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障,让科研人员将更多的心思用于科研的实现中,减少不必要的事务性环节及相关阻碍。另外评价机制不完善、激励不足也是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d.对技术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挫折认识不足。新技术取代传统的技术,阵痛期磨合期必不可少,因此在转化初期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部分人员可能在技术转化初期对存在的困难与挫折认识不足,导致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过程出现反复,甚至不了了之。

3 转化的意义与必要性

制造类企业科研项目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实际生产,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必须围绕项目/成果进行持续的完善,为其工程化应用提供组织及其延伸的机制保障。总体来讲其转化的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a.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促进生产力提高。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现场可以提高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带来技术进步。同时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会对科研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带来互推效应。

b.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在民机制造领域的话语权。通过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应用,加快技术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对相关技术特别是隐形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掌握,从而使企业获得技术竞争优势。

c.增强对供应商的管控能力,构建和谐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通过科研成果的应用,促进制造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协调进而指导供应商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提高主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管控能力。

d.利用新技术的示范效应,促进中国民机制造行业的技术提升。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促进成果转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将促进我国民机制造企业对于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新技术转化推广的力度,并将大大提升我国民机制造行业整体技术实力。

其转化的必要性体现在:

a.增强话语权的必由之路。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现场可以提高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带来技术进步,公司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拥有与供应商平等对话的能力。

b.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大飞机的必然选择。研发出来的技术只有真正工程化应用,才能形成自身的“造血”能力,才能真正研制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

c.民机制造领域探路者的必备素质。只有带领整个中国的民机制造领域实现技术提升,不断取得技术进步,才能奠定民机制造领域探路者的地位。

4 成果转化相关分析与建议

运用系统工程理念与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成果转化工作进行思考,促进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科研项目研究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时,需有力图促使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的理念,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为后期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科学研究及管理人员必须客观认识攻关实质性成果与工程化应用之间的差距,避免主观上对其转化产生过度简单或复杂化想法。

民机制造企业的科研项目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a.预先研究类科研项目(技术储备性质较浓,其成果不能立即运用到项目中)。

b.生产问题解决性科研项目(面向现场的科研项目,其成果必须立即应用到项目中,以推进项目或生产进展)。

对这两种科研项目相关成果转化内容需采取不同的思路,如何保障其过程可管控、可追溯,使其不对现有的生产体制造成冲击或减少冲击,是转化过程中科研项目管理需思考的一项内容。

对于预先研究类科研项目,在立项阶段承担科研项目(课题)的部门需在任务书中说明产生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分类要求。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硬件(主要包括工装、设备等)、软件(包括软件及其使用说明)、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各种分析报告、参数选择手册、技术路线或技术参考路线、硬件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在项目开展初期需明确拟转化到生产现场的成果及其内容,并确定转化的条件;结项阶段需梳理总结,科研项目(课题)组需明确输出物转化应用到生产现场的启动条件,确定转化技术流程及相关工作、转化注意事项等,形成文档,作为归档材料的一部分供科研项目最终结项时使用。

对于生产问题解决性科研项目,在立项阶段的任务书中需说明产生的预期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与预先研究类科研项目分类相似,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拟转化到生产现场的成果(主要包括工装、设备等硬件成果),确定转化的条件;对于生产现场小型创新课题产出物为文件或工艺方法时,只需提供转化的应用证明材料即可;科研项目(课题)组需给出产出物处置计划及意见,供专家评审,待评审通过后由科研项目(课题)组负责组织实施;结项阶段科研项目(课题)组需将实施完毕的成果及相应转化材料(包括实施转化成果目录、成果转化应用证明材料等),按照要求完成归档后,方可进行项目(课题)结项。

对于两类课题,转化过程原则上以成果应用部门为主体,落实实际执行人的责权利,科研攻关成果产出部门配合,职能部门或其部门领导为其铺路、护航。同时转化部门应主动考虑如何进行科研项目成果的推广,从“人、机、料、物、环”等方面,应用系统工程的理念进行考虑。管理部门从被管理者和考核者的角度考虑,找出路子,然后固化成程序或管理规定,并组织评估实施条件、实施困难、分解技术与管理责任,协调解决其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工作,总体来说其转化需包含3个相关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成果转化系统保障要素

a.信息沟通(成果共享、技术信息流动等)。

为了有效实现信息沟通,建议建立科研共享成果库。建立科研共享成果库的目的是为了将科研人员开发的相关成果进行信息共享,以方便相关人员了解、查找、应用相关信息,促进后续可能进行的成果固化与申报、转化等工作。对于不能立即应用的成果,科研项目(课题)组需明确科研产出物转化时机或启动转化的条件,并给出确定转化技术流程及相关工作、转化注意事项等。利用好制造联盟的作用,要不断凸显其技术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同时将其打造为成果工程化交互应用与二次创新的平台。

做好技术培训工作。科研项目管理部门需做好科研研究人员有效的类似创业服务的培训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建设等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科研项目组和相关部门。承担科研工作的项目组需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吸纳相关部门,特别是使用部门参与进来,及时对相关部门(车间)进行培训/研讨,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研究应用方案,同时提高接受者的水平,便于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易于理解、操作的程序、标准、生产设备等。

b.机制保障(组织、制度等)。

科研课题管理部门需进行成果转化的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为成果转化提供现实易操作的路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工艺装备类成果为例,在科研项目开展中,以简化的科研类工装指令为依据,对重要过程进行监控;当工艺装备类成果在项目研制的后期转化应用到生产现场时,核查对比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现场需监控记录与科研项目开展过程记录的不同,对于科研项目开展过程已经监控的项目将利用其过程记录,不再进行重复监控记录,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以及能够鼓励技术人员进行转化的激励机制,评价原则建立时需考虑评价的系统性、客观性、简明易操作等,并强化组织评价的作用。

c.资源保障(资金、人力、时间等)。

由于许多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相关的技术改造或设备保障等内容,因此需综合考虑其经费来源,建议成果转化费用来源为拟转化应用的型号/项目的科研费。

正视问题,从组织保障与制度层面为其创造条件,需要考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时间周期,因此科研项目组和科研管理部门在组织开展过程中需统筹考虑其时间资源的分配,避免科研项目滞后型号项目需求时间的尴尬。

民机制造企业需对科研项目承担部门、管理部门、相应主管副总师的角色进行进一步定位,并对相应的科研设施、人力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转化资源的保障作用。

5 结束语

民机制造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对民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只有不断创造条件,加强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应用,才有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本文对成果转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成果转化相关建议,为企业的科研项目开展与管理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或思考。

[1] 尹德先,王世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中的协调——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微观层面一个环节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81-83.

[2] 路风.中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商务周刊,2005(3):29-49.

[3] 刘勇.技术转移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人工快渗污水处理技术产业化为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26-27.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in Civil Aircraft Development

WANG Changfa,ZHOU Zuwei,ZHAO Xiong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Ltd.,Shanghai,200436,China)

It is necessary for civil aircraft companies to transform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into production power.Based on the concept descrip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it defines the cont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proposes the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in civil aircraft development,builds the mod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This provides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ference for the civil aircraft companies.

Civil Aircraft Development;Technology Innovation;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Model

TB4

C

2095-509X(2013)12-0028-04

10.3969/j.issn.2095-509X.2013.12.007

2013-09-05

王长法(1983—),男,河南驻马店人,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科研与综合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民机工程化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基于Stateflow的民机液压控制逻辑仿真与验证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民机复飞爬升梯度评估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民机研制风险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