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型新生儿脚踝识别带的设计与应用
2013-09-12黄玉春张珍香何丽琴
黄玉春 张珍香 何丽琴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1]。新生儿是医院的特殊群体,无行为及语言能力、体貌特征不明显, 且无家属陪伴, 住院期间识别带及床头卡双重身份查对对预防差错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新生儿手腕识别带(下称手腕带)系于新生儿的手腕上, 而新生儿的手常包裹在包被内, 护士查对非常困难, 加上新生儿手腕与手掌的显平行关系, 容易脱落, 双重身份核查制度难以落实, 护理差错时有发生。为了有效的落实新生儿双重身份查对制度, 保证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笔者自行设计一种延长型新生儿脚踝识别带(下称脚踝带),经临床使用,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结构 脚踝带包括固定带及信息带两部分, 全部由塑料制成, 其中固定带包括可调整的系带及固定扣两部分, 信息带包括延长带和信息表两部分, 其形状见下图。
1.2 使用方法 新生儿入院或转入时进行全身评估及更衣后即将填写好的脚踝识别带系于患儿的脚踝上, 按常规方法包裹患儿(先自左向右、再右向左、最后自下向上包裹), 并将脚踝识别带的延长部分从包被下边的连接缝拉出露于包被的外面即可。
1.3 使用注意点 ①系脚踝识别带时松紧应适度, 以系好后能容纳一指尖为宜, 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太松容易脱落;②尽量避免在系脚踝识别带的肢端输液, 以防因药液外渗肿胀, 而导致系带过紧;③固定带所使用的塑料材质应柔软,以免刮伤患儿皮肤。
1.4 临床应用评价 于2012年1月起将脚踝带用于新生儿科。其中入院日期是单号的患儿系脚踝带作为试验组;入院日期是双号的患儿系手腕带作为对照组。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两组患儿发生护理差错及腕带脱落例次, 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发生识别带脱落及护理差错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脚踝带能有效落实双重身份查对制度, 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双重身份识别方法可提高护理人员识别住院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以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是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的有效措施[2]。新生儿在医院是一个特殊群体, 不具备表达能力, 不能交流;且相貌、特征相似, 临床辨别困难[3]。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稍有不留意查对床头卡、胸牌、手圈, 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4]。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新生儿常因保暖、光疗、沐浴、静脉穿刺等离开婴儿床,而返回婴儿床时若不进行识别带及床头卡双重核对, 及易导致张冠李戴, 并由此引发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执行错误。新生儿手腕带系于手上常处于包裹状态, 护士查对时需要打开包裹露出腕带, 核对后又要将患儿包裹好, 流程复杂, 临床实用性差, 双重身份查对制度落实困难;而脚踝带系于患儿脚踝部, 信息带延长30 cm, 可穿过包裹下部的连接缝露出包外,便于护士查对, 能提高护士使用腕带识别患儿身份的依从性,落实双重核对制度, 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3.2 脚踝带不易脱落 腕带的脱落与松紧度、肢端关节的结构及周长有关, 虽然松紧度可通过人工进行调整, 但是关节的结构及肢端周长是特定的。新生儿手掌周长与手腕周长相近, 且手腕关节与手掌之间显平行关系, 稍有活动腕带就会脱出;而新生儿脚踝的周长与足背的周长虽然相近, 但是踝关节与足部显垂直关系, 足跟部向后, 脚踝带脱落时必须通过足跟部, 所以不易脱出。
总之, 脚踝带的设计合理、临床实用性强, 有利于落实新生儿双重微分查对制度, 提高护士对新生儿身份核查的准确率、减少腕带脱落及护理差错发生率, 保证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
[1]杨卉, 黄金.患者身份确认的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 2008,8(1):50-52.
[2]魏艳芳, 邓喜红, 黎艳.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10, 25(17):40-41.
[3]石春梅.新生儿识别腕带改进与应用.护理学杂志, 2012(6):16.
[4]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13(1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