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灌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35例
2013-09-12黄海安
黄海安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是致病菌的反复感染、持续的低反应性炎症、以及窦道和死骨形成所导致的一种长期慢性感染,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精神状态。VSD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于软组织创面治疗,但慢性骨髓炎的应用则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我院骨科住院部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应用碘伏灌洗联合VSD治疗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住院部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慢性骨髓炎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14~59岁,平均(29±15)岁;胫骨骨髓炎15例,跟骨骨髓炎9例,股骨骨髓炎9例,膝部骨髓炎2例;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病理组织学证实均为化脓性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大肠埃希氏杆菌8例,大肠杆菌5例,MRSA阴沟肠杆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病变部位均有瘘道,X线显示有死骨形成;既往有局部感染史或外伤史,病程7个月至4年。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清创 首先对感染部位进行彻底清创:聚维酮碘、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有脓肿者,敞开死腔,吸净脓液;摘除死骨,切除窦道,清除坏死组织及瘢痕组织;然后用骨凿凿出骨腔边缘部分骨质至创面见少许新鲜渗血,应用电钻在骨皮质部钻孔。畅通髓腔,骨质缺损较多者,可以用异体骨或自体骨移植。术后石膏托外固定4~6周。手术清创部位较大者,术后两天内应用引流管接引流袋常规引流,两天后开始使用VSD。
1.2.2 VSD及碘伏的应用 取面积与创面大小相近的VSD敷料,做适当剪裁,将带多侧孔引流管VSD海绵覆盖创面并置入骨髓腔最深部,完全充分接触创面,VSD敷料外覆盖生物透性薄膜,通过VSD上的多侧孔引流管连接负压瓶,维持负压60~80 kPa,24 h不间断持续引流。采用0.3%的碘伏溶液灌洗,灌洗量10~50 ml/次,1次/d。
1.2.3 术后处理 使用适当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敏感合适抗生素,大多患者采用2+4疗法,术后静脉抗生素用药2周,病情稳定则改为口服抗生素4周。术后12 h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2 结果
本组患者VSD引流时间为6~35 d,平均(17.7±2.9)d;术后3 d引流量达185~291 ml/d,平均(199.4±30.7)ml/d,4 d后引流量逐渐减少,10 d左右基本消失。碘伏灌洗时间6~35 d,平均(17.6±2.5)d。术后2周,患者感染指标包括血液白细胞、血沉及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静脉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14.5±2.6)d,口服抗生素用药平均时间(25.4±4.9)d,平均住院时间(20.5±4.7)d。35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随访6~50个月,没有复发病例。不同部位骨髓炎灌洗时间、VSD次数、愈合及复发病例详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骨髓炎VSD治疗效果()
表1 不同部位骨髓炎VSD治疗效果()
部位 例数 灌洗时间 VSD 次数 愈合例数 复发例数胫骨16.7±3.2 2 2 0 15 25.4±4.6 2-3 15 0跟骨 9 14.2±2.3 d 1-2 9 0股骨 9 20.3±3.5 2 9 0膝部2
3 讨论
清创不彻底常常是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骨髓炎感染严重者,即便彻底清除了局部坏死组织和死骨,创面难免再发感染,因此彻底的清创并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和复发。此外病灶清除术后,频繁的传统外科换药也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相对于传统外科治疗方法而言,VSD能够实现高效引流,使被引流区在高负压下“零积聚”,由此加快感染腔隙闭合,有效地清理伤口积液,降低局部组织pH值,维持创面干洁环境,促进感染伤口愈合[1]。VSD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生物膜防水透湿透氧,阻断来自外界的交叉感染,降低了再感染机率[2]。此外,研究发现VSD能够减少局部细菌数量,增强白细胞吞噬活性,减少淋巴细胞浸润,促使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游走增生,从而促进修复期收缩性纤维生成和增生期胶质细胞生成,同时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提高创面血流量[3-5]。
本研究应用VSD技术配合碘伏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成功治愈慢性骨髓炎患者35例,成功率达100%术后2周,患者感染指标包括血液白细胞、血沉及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时间20.5±4.7 d,明显低于应用常规换药治疗者[6]。术后随访6~50个月,未见局部软组织及骨髓炎感染复发,因此应用VSD技术配合碘伏灌洗治疗相对于传统的骨髓炎近期疗效更显著,然而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随访。总之,慢性骨髓炎的恢复过程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应用VSD联合碘伏灌洗治疗慢性骨髓炎有效、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
[2]尹光明,傅德皓,杨述华,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6例.创伤外科杂志,2010,12(3):274.
[3]李金清,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促进猪皮肤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10.
[4]汤苏阳,李春伶,罗晓英.负压引流对人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46.
[5]曹大勇,陈绍宗,汤苏阳,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64.
[6]王刚,丁显君,黄宝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30例疗效观察. 感染、炎症、修复,2009,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