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瓦氏位投照定位架在X线摄影中的应用研究*
2013-09-12范春满薛维华宗艳军贾金红宋玉国
范春满 薛维华 郭 巍 宗艳军 贾金红 宋玉国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鼻窦瓦氏位的摄影中由于头颅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各组织器官之间又互相重叠,许多部位按照常规的投照方法不易显示,必须采取特殊体位或者使X射线倾斜不同角度,方能使欲投照的部位清晰显示出来[1-2]。按照教科书中的要求即头部正中矢状线对正于床中线,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听眦线与床面成37o角,前鼻棘置于暗盒中心[3]。而目前多数医院的放射技术人员缺乏必备的测量工具,仍采用传统的目测定位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采用自制定位架测量代替目测定位的鼻窦瓦氏位摄影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对象:选取2005年至2011年本院门诊鼻窦摄片病例252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42例,年龄5~74岁,平均年龄为33.8岁。
(2)仪器设备:北京万东F94-1型500 mA X射线机,X52-30、50/125-T2A型球管,小焦点1 mm×1 mm,5″×7″感蓝胶片,活动滤线器,滤线栅铝基格比为8,栅密度为40 L/cm,栅焦距为85 cm。
1.2 摄影方法
(1)传统摄影方法要点: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两手放于头旁。头部正中矢状线对正于床中线,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听眦线与床面成37o角,前鼻棘置暗盒中心,中心线垂直于床面,通过前鼻棘照射,摄片结果见表1。
表1 传统摄影方法拍摄X线片结果
(2)自制定位架摄影方法要点: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两手放于身旁,将左、右定位架分别放于头的两侧,将耳塞放入左、右外耳道内,两侧横杆距床面距离相等,正中矢状线垂直于床面,并于床中线重合。下颌骨颏部置于床面上,头稍后仰,使听眦线与滑道斜杆上相对应的指针相重叠,以保证听眦线与床面成37o角。鼻根部对准胶片中心,中心线经鼻根部垂直射入胶片,摄片结果见表2。
表2 应用定位架摄影方法拍摄X线片结果
2 结果
从应用投照定位架前、后所拍的鼻窦瓦氏位片中各随机抽取126例,除外显影、定影的洗片机环节因素,单从投照位置设定的优质片标准为:两侧眼眶对称显示的结构左右对称;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于眼眶下方,颞骨岩部的投影位于上颌窦影的下方而与上颌窦无重叠;整体布局上下比例合适。应用投照定位架后所拍鼻窦瓦氏位片的无缺陷优质影像率由66.7%提高到95.3%,定位架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在鼻窦瓦氏位投照中,如果没有必备的摄影辅助用具很难找准教科书中要求的点、线、面,拍出优质的X线片比较困难。
在使用投照定位架之前的126例X线片中,24例颞骨岩部与上颌窦有不同程度的重叠,说明目测定位无法准确使听眦线与床面成37o角;4例上下比例失调,说明投照中心线偏离所致;14例组织结构左右不对称,说明被检查者的头型、发型各异,无法靠目测使两外耳孔至床面的距离相等,致使左右结构产生偏斜,影响正常结构的显示。正常时窦腔深度和骨壁厚度各处不同,因而各部透亮度也不同,一般内侧透亮度高而外侧较低其差别也是过渡的[4]。
3 讨论
鼻腔为上呼吸道通外界的门户,鼻腔的黏膜与鼻窦的黏膜相延续,故鼻腔黏膜的炎症常累及鼻窦[5]。在鼻窦中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故不易引流,容易发生炎症[6]。在瓦氏位片上岩骨投影于上颌窦下方,故可观察上颌窦、额窦及前组筛窦,也可观察鼻腔、上颌骨、颧骨及下颌骨喙突为鼻窦检查的常规位置[7]。鼻窦内含气体与周围组织形成鲜明对比,适于X射线平片检查[8-9]。同时X射线拍片检查以快捷、方便及价廉等优势,仍为常规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在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10]。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信息集成技术的发展,实现了X射线影像的网络传输、存储、显示、拷贝及无胶片化等,使X射线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1]。无论是数字化成像还是传统X线摄影的模拟成像,改善的是图像的质量及图像的后处理技术,而对投照位置的确定仍然靠人工来完成。而放射技术人员缺乏必备的定位工具,仅凭目测估约的方法来测量,极易发生偏差,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造成漏诊或误诊,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些患者不得不采用CT检查,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放射线对身体的损害,尤其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细胞分裂活跃的儿童青少年影响更大[12]。
应用定位架进行摄影,投照方法简单方便,直观、准确,同时有定位架的简单固定,可避免部分患者的轻微晃动和传统目测定位产生的偏差,显著提高了影像清晰度及优质影像率。
[1]萧壁君.冠状CT在窦口鼻道复合体与慢性鼻窦炎相关研究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2(11):658.
[2]孟代英,王庆义,袁聿德,等.X线投照技术[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09.
[3]赵汉英.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9.
[4]连世海,曹来宾,张遵英,等.X线诊断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12.
[5]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放射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
[6]窦肇华.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
[7]王溱.X线诊断学[M].2版.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445.
[8]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3.
[9]邓长生,符晓华,李伟扬.诊断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4.
[10]范春满,薛维华,郭巍,等.鼻窦瓦氏位投照定位架的研制及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5):44-46.
[11]付建国.医学影像设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08.
[12]王于臻,姜建伟.低剂量CT扫描对青少年副鼻窦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09,6(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