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垦区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3-09-12张银国
张 岩 李 劼 张银国*
(新疆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市 832003)
新疆石河子垦区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张 岩 李 劼 张银国*
(新疆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市 832003)
通过对石河子垦区规模化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 (Haemophi l us parasuis,Hp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当地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330份血清样品的Hps抗体阳性率为60.30%,猪场感染阳性率为91.67%;经PCR检测,105份病料的阳性率为27.62%。
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副猪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parasuis,Hps)可引起猪全身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是呼吸道综合症的主要继发细菌性病原[1]。Hps还可引起败血症,并且可能在急性感染后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2]。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Hps强毒在早期断奶和采用 “三点式”养殖的猪体内定居和传播,可改变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3]。所以,要防制猪群感染Hps,首先要了解Hps的流行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采集
从垦区内的12个规模猪场随机无菌采集血清,共330头份;采集具有明显呼吸道病症状的病猪肺脏组织、胸腔积液、心包液等病料105头份。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兰州兽医研究所;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PCR扩增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Bio-Rad公司。
含5%血清的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ryptic Soy Agar,TSA),胰蛋白大豆肉汤 (Tryptic Soy Broth,TSB),普通琼脂巧克力平板等,实验室自制。
TE 溶液、 10×Buffer、 25 mmol/L MgCl2、 2.5mmol/L dNTPs、 2.5U Taq 酶,北京诺维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L2000 Marker,广东东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引物合成
根据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M75065)序列设计引物[4],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预期扩增的目的片段为822 bp。
Hps-16S rRNA上游引物:5’-GG CTTCGTCACCCTCTGT-3’
Hps-16S rRNA下游引物:5’-GT GATGAGGAAGGGTGGTGT-3’
1.2 方法
1.2.1 现场情况调查
向猪场的工作人员了解发病猪的年龄、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用药与治疗效果等情况;剖检可疑病猪,观察病猪的肺、胸腔、心包膜、关节等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
1.2.2 血清抗体检测
经前腔静脉无菌采集猪血 (未注射过疫苗),待血液静置凝固后,于离心机中4 000转/分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20℃保存备用。用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
1.2.3 PCR鉴定
1.2.3.1 病原分离培养
取病猪肺脏、肺淋巴结、胸腔积液与心包液,接种于含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和5%血清的TSA培养基与巧克力平板中,置于烛缸中,37℃培养24~48小时,挑取灰白色透明可疑菌落接种于含有NAD和血清的TSB培养基中纯化培养。将纯化的细菌革兰氏染色,选取两极浓染短小杆菌进行接触酶试验与硝酸盐还原试验,呈阳性者初步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
1.2.3.2 PCR模板制备
吸取可疑菌液1 mL,灭活疫苗0.5mL(阳性对照),分别置于1.5 mL离心管中,12 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上清;沉淀用1mL TE溶液洗涤1~2次,弃上清;用40μL无菌去离子水将沉淀重悬,置于沸水浴中10分钟;最后10 000转/分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即为模板。
1.2.3.3 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
反应体系(25 μL):10×Buffer 2.5 μL、25 mmol/L MgCl21.5 μL、 2.5 mmol/L dNTPs 2.0μL,10μmol/L上、下游引物各 1μL,模板 5μL,2.5 U Taq酶0.2μL,灭菌去离子水11.8μL。
反应条件:预变性94℃4分钟,变性94℃ 50秒,退火54℃ 50秒,延伸72℃1分钟,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分钟。取扩增产物10μL在1.5%琼脂糖凝胶中,以电压100 V电泳40分钟,凝胶成像观察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观察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消瘦、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等 (图1)。剖检可见胸膜炎症状明显 (包括心包炎和肺炎),关节炎次之,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特征。肺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积液 (图2)。使用青霉素、土霉素、头孢菌素类以及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很快复发。
2.2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石河子垦区规模猪场中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于冬、春季,主要感染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猪 (40~70日龄),发病率在10%~35%,死亡率可达40%。
330 份血清样品中Hps抗体阳性率为 60.30% (199/330),12个猪场中仅有1个猪场未检测到Hps抗体,猪场阳性率达 91.67% (11/12)。
2.3 PCR鉴定结果
2.3.1 病原分离培养结果
注:1.“绒毛心”;2.胸膜粘连;3.被覆薄层纤维蛋白膜的肝脏
在TSA培养基和巧克力平板上均见针尖大小、灰白色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菌落,染色镜检确定为两极浓染的G-小杆菌。
2.3.2 PCR结果
经PCR鉴定,105份病料中,阳性样品为29份,检出率27.62% (29/105),部分病料PCR结果见图3。
3 讨论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感染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断奶后10天左右的猪更易发生[5]。此次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病死猪均为断奶后的保育猪,即断奶后10天左右的猪,所以更易发病,且死亡率较高。未见母猪和育肥猪发病死亡,其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血清学调查结果和PCR鉴定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在垦区的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0.30%,而PCR鉴定阳性率为27.62%,低于抗体检测阳性率,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了抗生素,以及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困难等原因所致。加拿大安大略省某实验室经回归分析法分析显示,由于部分采集来的样品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副猪嗜血杆菌[6],导致该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为报道的10倍之多。
对石河子垦区规模化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部分规模化猪场已存在本病,并已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防止该病的暴发流行,应采取及时综合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
[1]林雪玲,黄耿森,冼琼珍,等.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 (3):321-324.
[2]马延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与防制.养殖技术顾问,2010,(1):122-123.
[3]薛国聪,任涛.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2009,36(5):168-171.
[4]Oliveira S,Galina L,Pijoan C.Development of a PCR test to diagnose Haemophilus parasuis infections.J Vet Diagn Invest,2001,13(6):495-501.
[5]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27-330.
[6]斯劳特,阿莱尔,蒙加林,等.赵德明,张中秋,沈建忠,等译.猪病学(第9版).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769-776.
S852.61
A
1673-4645(2013)03-0050-02
2013-01-09
张岩 (1987-),男,硕士研究生
张银国 (1956-),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