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的选育

2013-09-12常凤琴杨和伟付荣顺章四新肖锦红李新建任广志

中国猪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杜洛克胴体种猪

常凤琴 杨和伟 付荣顺 章四新 彭 峰 肖锦红 李新建 任广志

(1河南省诸美种猪育种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正阳县 463612;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2)

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的选育

常凤琴1杨和伟1付荣顺1章四新1彭 峰1肖锦红1李新建2任广志2

(1河南省诸美种猪育种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正阳县 463612;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2)

自2008年组建基础核心群以来,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的选育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五个世代选育,各性状都取得了一定的遗传进展,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状和体尺选育效果明显,达到并部分超过了瘦肉型种猪的要求,且氟烷基因阴性,肉质优良,符合优质猪肉要求。繁殖性能、日增重等性状还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需继续加强选育。

杜洛克种猪;新品系;选育;遗传进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核心群的组建

以诸美集团公司不同来源的杜洛克猪群 (包括匈美系、日系、台系、美系、加系)为基础。2008年在对全群杜洛克猪进行个体、同胞和后裔的性能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尽量吸收在繁殖、生长和胴体性状方面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来组建育种核心群,由13头公猪 (11个独立血统)、70头母猪组成。同时,从美国引进新美系杜洛克公猪12头 (7个血统)、母猪16头。

1.2 选育方法

以数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群体继代选育法,同时开展基因检测和疫病监测。以核心群公母猪使用一年为原则,一年一个世代,每年通过测定,选出体型外貌好、体质结实、肢蹄健壮、育种值较高的优秀个体,部分或全部更新育种核心群,允许特优家系多留种和适当世代重叠,以提高群体中高产基因频率;采取避开全同胞及亲子交配的随机交配方式,优秀血统家系可多配多留,当遇到血统太少和近交程度过高时,群体可根据选育阶段需要对外适度开放,引入同质优秀血统公猪;利用人工授精扩大优秀血统公猪的利用,实现优良基因的快速传播利用。

1.3 种猪性能测定

参考《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育种方案与工作细则》,固定专业育种团队开展种猪性能测定和各阶段选留。确定3个基本测定性状: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总产仔数;5个辅助性状: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30~100kg肥育期日增重、眼肌面积;同时辅以公、母猪的体尺性状;屠宰测定按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武汉)标准 (ZZWH01—2001)屠宰,测定屠宰率、胴体重、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胴体瘦肉率5个指标;并进行前、中、后躯的分段剥离,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821—2004)进行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pH值、滴水损失、肌内脂肪等5个肉质指标的测定。

1.4 种猪选留

每世代的种猪在第一胎选留,第二胎母猪进入生产群或淘汰。每世代后备猪的选留分四步进行:第一次在体重25~30kg时,以断奶重、体型外貌为主,兼顾遗传疾病性状进行初选;第二次在体重50kg时,根据个体本身的生长发育性能进行选择;第三次体重达85~115kg时,经性能测定后,依据本身生长及同胞胴体性状值等,使用GPS育种软件,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MTBLUP)估计个体育种值 (EBV)和综合选择指数,并参考系谱血统、体型外貌和肢体结实度进行选留与淘汰,母猪选择同窝产仔数8头以上,母猪个体育种指数100以上,进行外貌评分,同时选择母猪阴户明显,奶头7对以上、无缺陷,且体长,肢蹄结实度好的留种;公猪选择睾丸明显,奶头排列整齐,体长,前躯宽阔,后躯肌肉紧凑,体型结构合理,肢蹄结实度好,且育种指数120以上,组成候选群 (比世代继代群多10%~15%);第四次在配种前淘汰生长发育差、有遗传疾患、繁殖障碍的个体,淘汰应激基因监测和疫病检测不合格个体,根据需要最后选定优良后备猪参加下一世代育种核心群的繁育。

1.5 饲养管理

在选育过程中,力求保持相对稳定的饲养管理条件和一致的营养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偏差,增加选择准确性。

1.6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检验采用Duncan氏法。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肥育性能选育进展

经过五世代的选育,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的生长性能取得了理想的遗传改良效果,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背膘薄。由表1可知,4世代与0世代相比较,诸美杜洛克新品系公猪100kg体重日龄显著降低14天(P<0.05),世代平均改进量为2.8天;30~100kg日增重提高33.59g,世代平均改进量为6.718g;单位增重饲料消耗量节省3.6%;平均背膘厚降低0.21mm,世代平均改进量为0.04mm;测定期饲料转化率降低0.08,世代平均改进量为0.016;眼肌深度提高0.12mm(P>0.05),世代平均改进量为0.024mm;母猪100kg体重日龄显著降低9.59天 (P<0.05),世代平均改进量为1.918天;30~100kg日增重提高30.04g,世代平均改进量为0.008g;单位增重饲料消耗量节省4.02%;平均背膘厚降低0.44mm,世代改进量为0.088mm;测定期饲料转化率降低0.09,世代平均改进量为0.018;眼肌深度显著提高1.28mm(P<0.05),世代平均改进量为0.256mm。选育实践证明,利用猪的性状遗传规律对生长速度这一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进行连续多世代个体表型选择的效果是显著的。

2.2 繁殖性能选育进展

由表2可知,4世代相较0世代,杜洛克种猪总产仔数提高了0.32头,平均每世代提高0.064头;产活仔数提高了0.02头,平均每世代提高0.004头;初生窝重提高了0.04kg,平均每世代提高0.008kg;断奶仔猪数显著提高0.8头 (P<0.05),平均每世代提高0.16头;21日龄窝重显著提高5.5kg(P<0.05),平均每世代提高1.1kg。以上数据表明,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的总产仔数、断奶仔猪数和21日龄窝重较0世代均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初生窝重、产活仔数较0世代遗传进展略微缓慢,说明其繁殖性能还有一定的遗传潜力,应继续加强选育。初生窝重和产活仔数受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通过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补饲,减少仔猪死亡,对初生窝重、个体成活率的提高是有现实意义的,要注意加强母猪分娩期和哺乳期母猪与仔猪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杜洛克种猪的繁殖成绩。

表1 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生长肥育性能测定结果

表2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繁殖性能测定结果

2.3 胴体性状选育进展

由表3可知,0世代与4世代的屠宰率在73%左右,胴体重在67%左右,符合瘦肉型种猪的屠宰性能。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胴体平均背膘厚维持在16.3mm左右,无明显进展;眼肌面积4世代比0世代的平均值多2.16cm2;胴体瘦肉率4世代比0世代多3.38%。结果表明,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胴体性状符合良种瘦肉型种猪性能要求,背膘较薄,眼肌发达,瘦肉率适中,作为终端父本,其产肉能力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2.4 肉质性状选育进展

由表4可知,0世代与4世代的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4分之间。pH值、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均处于正常范围,表明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肉质优良,符合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

2.5 体尺性状选育进展

2.5.1 青年公/母猪体尺测定结果

表5测定结果表明,诸美杜洛克种猪整体体型外貌随世代选育进展有所提高,4世代与0世代相比,母猪体长缩短0.64cm,平均每世代缩短0.128cm,体高显著增高6.19cm(P<0.05),平均每世代增高1.38cm,胸围显著增大3.18cm(P<0.05),平均每世代增大0.636cm,半臀围显著增大2.23cm(P<0.05),平均每世代增加1.046cm;公猪体长缩短0.27cm,平均每世代缩短0.114cm,体高显著增高6.97cm (P<0.05),平均每世代增高1.394cm,胸围增大1.42cm,平均每世代增大0.29cm,半臀围显著增大3.03cm (P<0.05),平均每世代增加0.606cm。

表3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胴体性状测定结果

2.5.2 成年公/母猪体尺测定结果

对诸美杜洛克新品系成年公/母猪体尺的测定结果表明(表6),公猪平均日龄在772天时,平均体高94.7cm,平均体长161.7cm,平均胸围122.7cm,平均体重达到262kg;母猪平均日龄在768天时,平均体高91cm,平均体长120cm,平均胸围134cm,平均体重达到224kg。

2.6 体型外貌选育特征

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体格较大,体躯深广,肌肉丰满,结构匀称紧凑,四肢粗壮;毛色有棕红色、浅色、棕褐色、金黄色等,红棕色占70%,浅灰色占6%,棕褐色占20%,黄色占2%;头部大小适中,颜面微凹有皱褶,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耳根稍立,中部下垂,略向前倾;前胛较宽,四肢、体躯粗壮,背腰较长略呈拱线,臀部丰满,骨骼结实;母猪外阴部大小适中,乳头匀称,一般为6对;尾长一般35cm以上;肋骨14~16对;个别成年公猪长有獠牙,少数出现立耳、狼耳、白蹄,背部毛有旋。

表5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6月龄青年公/母猪体尺测定结果

表6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成年公/母猪体尺体重测定结果

2.7 抗病性选育进展

2.7.1 猪抗腹泻基因

对222头猪只的检测结果表明,猪群均有较高频率的抗性有利基因 (表7),已淘汰10头基因型为AA的不利个体。在选种选配过程中,兼顾表型选择和性能测定的前提下,逐世代加大GG纯合抗性个体的选留比例,逐步淘汰AG易感型个体,使育种群中有利基因频率加大,经过五世代选育,已建立起杜洛克抗腹泻专门化品系。

表7 抗腹泻基因检测结果

2.7.2 猪精子短尾基因 (KPL2)

对31头猪只的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猪只均为正常基因型,即没有携带精子短尾遗传疾患的个体。

2.8 应激敏感基因检测

杜洛克猪基本上属于抗应激品种。为了使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猪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及肉质良好等特性,利用PCR-RFLP检测方法,对2008年选育核心群猪只进行了检测,共检测猪只31头。结果表明,1头公猪基因型为nn,是氟烷敏感个体;杂合子有3头,基因型Nn(表8)。根据检测结果对Nn、nn基因型猪进行淘汰,经过五世代选育,建立起了杜洛克全群抗应激纯系。

3 结论与讨论

表8 氟烷基因检测结果

3.1 主要性状的选育

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选育自2008年组建基础核心群以来,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群体继代选育法,同时开展基因检测和疫病监测工作,以核心群公母猪一年一个世代,至2012年已完成了五个世代的选育,各项主要性状已达到育种目标要求,基本上育成了生长快,背膘薄,瘦肉率高,肉质好,体型外貌优,种用价值高,遗传性能稳定的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各性状都取得了一定的遗传进展,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状和体尺选育效果明显,达到并部分超过了瘦肉型种猪的要求,且氟烷基因阴性,肉质优良,符合优质猪肉要求。个别性状如繁殖性能、日增重等性状还有一定的遗传潜力,应继续加强选育。

3.2 肉质的选育

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屠宰测定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能均符合良种瘦肉型种猪的性能要求。背膘厚较薄,眼肌面积发达,瘦肉率适中,符合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大理石纹评分、pH值、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均处于正常范围,表明肉质优良。作为终端父本,其产肉能力和肉质均具有良好的竞争力。

3.3 种猪体型外貌选育

在体高、胸围、半臀围3个体型外貌主选性状上均有较大的遗传进展。经过五个世代的选育,种猪体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体型逐渐趋于一致,体高而身较长,体躯深广,后躯丰满结实,肢蹄粗壮有力,能够承受高瘦肉率带来的四肢负重,减少肢蹄损伤,延长使用年限,呈现出典型的瘦肉型父系化种猪体型。

3.4 抗病育种与应激敏感基因检测

抗腹泻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猪群均有较高频率的抗性有利基因,且已淘汰10头基因型不利个体。在选种选配过程中,兼顾表型选择和性能测定的前提下,逐个世代加大纯合抗性个体的选留比例,逐步淘汰杂合易感型个体,使育种群中有利基因频率加大,经过五个世代的选育,已建立起杜洛克抗腹泻专门化品系;KPL2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猪群均为正常基因型,即没有携带精子短尾遗传疾患的个体;氟烷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有1头杜洛克公猪为氟烷敏感个体,3头为氟烷基因携带者,均已淘汰,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已建立起了杜洛克全群抗应激纯系。

S813.2;S828

A

1673-4645(2013)03-0030-04

2013-02-27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CARS-36-生猪)

猜你喜欢

杜洛克胴体种猪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繁殖性能分析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一)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